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民商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北大教授诉学生侵犯专利权 学生称"独立研制"
作者:郭京霞   发布时间:2007-07-03 09:17:22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授,留美博士李正孝,回国创业成立了北京博纳士科技有限公司。在得知学生龚䶮等三名原公司员工以 “纳米微乳化燃油增效剂”技术开发产品并申请了专利后,以侵犯专利权和商业秘密为由,将龚䶮等人告上法庭。7月2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原告李正孝诉称,其自筹经费、自主研究开发了“纳米燃油添加剂”技术,在1997年从中科院调入北京大学时,该项目的生产技术已经开发完成,只是没有进行市场销售拓展。2000年,北大方正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与李正孝所在公司合作开发这一项目,李正孝占其中的30%股份。2001年7月,北京市科委对“纳米燃油添加剂”技术进行鉴定,并颁发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明确该项目是“北京大学李正孝博士自主研究开发的科研项目,研究经费完全自筹”。

    在与北大方正的合作不欢而散后,为了对“纳米燃油添加剂”重新进行市场开发,李正孝委托评估机构对该技术进行评估,评估价值为500万元人民币,并以此为出资,于2003年4月成立了北京博纳士科技有限公司。  

    原告李正孝称,龚䶮是1997年9月考入北大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李正孝从1998年2月到1999年1月是龚䶮所在班级的普通物理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李正孝讲到过他的科研成果“纳米燃油添加剂”的物理内涵和产品功效,并引起了龚䶮的兴趣。1999年5月,龚䶮为组长的创业小组以“微乳化燃油添加剂”技术参加北京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在北大赛区获第一名,当时李正孝是龚䶮的指导老师。此后几年,龚䶮随李正孝一起,参与了“纳米燃油添加剂”的开发,并在李正孝任总经理的北京博纳士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掌握公司核心生产技术机密的技术总监,还每年与公司签有保守商业秘密及同行业不竞争合同。案件涉及的另外两名被告曾源、丰年也曾经在李正孝的公司工作,并担任过生产总监、销售总监助理等职务。

    原告李正孝认为,正是在他的帮助下,龚䶮才得以顺利保送北大研究生。但是,这个学生却从2003年就开始了侵权行为。龚䶮等三人把李正孝发明和拥有的“纳米燃油添加剂”的技术以“微乳化燃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名称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并于2007年3月获得授权。而且,龚䶮等人把该项技术作为20万出资,成立了艾纳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艾纳燃油增效剂”产品,给李正孝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法庭上,龚䶮等人对李正孝的指控均予以否认。

    被告龚䶮称辨,这个能节能省油的“纳米燃油添加剂”技术是其独立研制完成的。并在1999年就独立研制完成该技术,在大赛中获奖,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