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豫法院“套餐”式服务开通司法便民“动车”
发布时间:2011-05-24 10:38:04
光明网讯(通讯员 陈小平)
今年5月17日,从湖南安乡来务工的青年胡晓雨一大早便来到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起诉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上午8点30分,胡晓雨在导诉员的引导下办理立案手续。接待人员经过审查,将案件转入诉前调解程序。上午9时,被告已电话通知到法院,诉前调解法官对该案主持调解。9时30分,双方达成协议。
“原来听说至少需要2至3个月时间才能处理的案件,没想到在1小时内就帮我们搞定了!”拿到调解书和赔偿款的胡晓雨,既感动又惊讶。 去年以来,该院为认真落实各项司法为民措施,切实解决当事人诉累,从规范审判程序着眼,通过整合功能,在院部和三个人民法庭分别建立诉讼服务中心和诉讼服务站,将导诉、诉前调解、诉调对接、立案、司法救助、收转诉讼材料、判后释法答疑、解决涉诉信访等多项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实行“窗口式”、“一站式”接待,让诉讼群众搭上便民“动车”。 据介绍,建立和完善诉讼服务配套设施,就是要解决群众在打官司时遇到的“问累”、“跑累”、“心累”问题,让老百姓“少跑路、少找人、少花钱、多省心”,真正实现诉讼有人引、法官有人找、咨询有人答,打造让群众满意的优质服务窗口。 据了解,“一站式”接待只是该院便民服务一揽子“套餐”中的一个部分。去年来,该院借助和谐共建工程,开展了民事审判进社区、商事审判进园区、刑事审判进校区等“法律三进”活动。率先在辖区乡镇设立23个“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系点”、“社区执行案件举报点”和82个“驻村法官联络站”,在村居、社区公布社区法官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使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地进行法律咨询、纠纷化解、执行举报。 “以前只在电影、电视里看过开庭审案,没想到一个电话法官就把法庭开到俺家门口!”。宿豫区仰化镇年过七旬的张德成老汉提到此事,至今脸上仍洋溢着感激与赞叹。据老汉讲,他的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外地工作,去年7月一场大雨后因排水问题与邻居发生纠纷,老人一怒之下去找村干部评理。当他走到村部门前,看到法庭驻村法官联系电话,当即拨打,不到半个小时,大兴人民法庭庭长王建华带领书记员和村干部一起赶到他家,现场化解了他和邻居的纠纷。 2010年以来,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和三个人民法庭诉讼服务接待站接待群众近万人次,诉前化解纠纷1100余件,组织法官驻点办案1600余人次,就地化解矛盾纠纷800余件。案件综合质效指标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去年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今年4月,再度被江苏高院荣记“集体一等功”,成为为数不多连立集体一等功的单位之一。 今年初,该院又对“套餐”式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制定出“123”工作套路,即:拓宽一个平台,进一步优化诉讼服务中心和人民调解工作室服务效能,营造方便、快捷的诉讼环境。实现“两个覆盖”,将“和谐共建基地”覆盖到所有乡镇,将“涉诉矛盾化解工作联系点”覆盖到所有村居,进一步调动基层组织积极性,促进社会管理的完善和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落实“三个确保”,确保三成以上涉民生案件通过巡回审判、就地开庭化解,确保10人以上涉及民生案件全部进入快立、快审、快执的快速办案通道,确保涉及民生案件困难当事人全部得到司法救助,切实帮助涉诉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责任编辑:
张永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