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由“天价消费”引发的思考
作者:王铁成   发布时间:2011-09-06 16:51:24


    《每日经济新闻》披露,一款售价高达29万元的天价“黄金五粮液”亮相广州市的一家高端超市柜台。成为焦点的这款售价达29万8千元的五粮液产自四川宜宾,这种“黄金酒”的盖头和莲花底座由180克的24K千足金打造,按照目前市场上黄金价格超过400元/克计算,黄金盖头和莲花底座售价即为7.2万元。从年初苏州一家酒店推出38万元的年夜饭,到5月北京钓鱼台7号开发商推出每平方米30万元的高档公寓;6月涪陵榨菜推出的一款名叫“沉香”的榨菜被誉为“天价榨菜”,因为它一盒600克的榨菜包装里,还配以一套纯银碗筷,正因为此,这款产品也被卖到2200元的天价。前些年出现的天价月饼、天价茶叶等,不由让人对“天价消费”引发深深的思考。

    “天价消费”是严重的资源浪费。包装精美的铁观音、大红袍等茶叶,内含茶叶不足500克,而包装却是木盒、皮盒、塑料盒、纸盒层层相套,售价高达数千元。据统计,城市生活垃圾里面有三分之一都是包装性垃圾,而这些包装性垃圾中一半以上属于豪华包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豪华包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包装废弃物体积占固体废弃物一半,每年废弃价值达4000亿元。包装性垃圾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从节约资源看,必须严厉制止过度包装,以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

    “天价消费”为人情往来提供了空间。在这个人情猛于虎的时代,送礼成了人情往来的主要方式,送便宜的觉得过意不去,只得把眼光盯在高价格上,这就为“天价消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提供了消费空间。

    “天价消费”是地位的象征。不可否认,随着部分民众走向富裕,他们对消费品质与档次的要求在快速提升。在这部分真实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合理性。权威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和豪华汽车,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达107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4。奢侈品消费在我国之所以招致非议,就在于消费行为中出现了畸形心理和攀比心态,其中,身份消费、地位消费和炫耀性消费占很大成分。天价商品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出笼,无非是要给人一种“一般人喝不起吃不起”的感觉。很多商家看准这一点,纷纷推出“天价消费”产品,也间接助长了斗富、炫富心理。比如今天春节,海南三亚一些高端酒店推出天价客房,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客房每晚的均价过万元,大多数酒店的房价是平时的3至5倍,甚至爆出一夜8.8万元的酒店客房,但是响应者居然还不少。

    “天价消费”容易滋生腐败。能够买得起天价商品的大致有两种人,第一类就是公款消费一族,这类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买单,由公款支付,不用自己的钱不心疼,顺便还可以得一个副产品--黄金底座;第二类就是送礼一族,在一些不适合送钱的场合,那就直接送一瓶这样的酒好了,既体面,又能说得过去,收礼者有时候也乐于接受。

    “天价消费”容易产生多重复作用。真正刺激公众神经的,是"天价消费"的人群要么有钱,要么有权,非富即贵。少数人炫富消费,特别是其中部分人用的还是公款,这就不能不引起警觉了。天价五粮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这种加上百克黄金的包装,使酒失去了原有的属性,极易诱发腐败。与其说是送酒,毋宁说是打上了"酒文化"标签的黄金。一般情况下,价格越高,消费的人越少。但是,正因为国内很多奢侈消费行为并非是消费,所以才失去了对价格的敏感性。在社会分配还不够合理、贫富差距扩大的情况下,消费过早奢侈化可能提升社会的不满情绪。少数人的穷奢极欲,通过媒体进入公众视野后,刺痛人们的心,会使人们对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质疑。而且,少数富人在国外豪华商店的“扫货”行为,已在国际上造成了“中国人很有钱”的错觉,给那些一直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人以口实。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人民法院)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