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首页> 首页人物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你见我时,我在纸上;你不见我时,我在路上
——记河南郑州中院宣传干部安士勇
作者:宁杰 陈海发   发布时间:2012-01-16 14:50:52


    接触安士勇,让人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反差。

    从容,乐观,谦和,不急不躁,似乎他的生活悠闲而舒适——但实际上,他工作起来没日没夜,雷厉风行,要求苛刻,当天能完成的任务绝不过夜。23年,5600篇稿件,平均一年两百多篇,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可跟他一起采访过的当地记者说的是:他的工作状态让人不可思议!

    即便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他仍然一副永远从容不迫、乐呵呵的样子。细想起来,这并不矛盾。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他几乎“一根筋”的喜欢着法院新闻宣传工作。他说,每当看到法院工作经过他之手通过新闻稿展现出来,他都会有一种满足感。他不是记者,可这一份“新闻理想”却让很多真正的新闻工作者感慨良深。

    在对工作的热爱面前,困难和艰辛总是黯然失色。常人以为辛劳者,他自然也会感觉到累,但却不以为苦。当生活被热爱所填满,这种充实反而使人愈加从容。所以,即便身染疾患,即便曾有失落,他仍然如二十多年前与自己相伴的那部老旧打字机——不急不躁,一字一字,记录、书写。

    安士勇发现了自己的热爱,并在热爱中成就了工作。

    你见我时,我在纸上;你不见我时,我在路上——一路讲述法院故事的从容行者

    揣着一块一毛钱,安士勇一大早上了去郑州的长途公共汽车。从新郑到郑州市区有40多公里,车票是一块一毛钱,安士勇怀里揣的,除了一摞认真誊写好的新闻稿,便是这返回的车票钱。

    两个多小时后,安士勇兴奋又有些紧张地走在郑州的大街上。《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郑州日报》、电视台、电台,凡是想得到的媒体,安士勇都一家家跑过去,敲开编辑部的门,向并不认识的编辑恭敬地递上稿子。

    一天下来,安士勇靠双脚在郑州城区几乎转了一个大圈,没吃任何东西,没喝一口水。坐公交车要5分钱,路边的一杯茶是3分钱,安士勇捏了捏仔细包好的路费,咬牙让自己挺住。

    晚上8点多,当长途车回到新郑时,安士勇已经瘫坐在座位上动弹不了,在旁边旅客的搀扶下,他才挪下了车……这是安士勇在1988年6月的故事。

    2011年6月的一天下午,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办公室里,郑州法院系统新闻宣传工作的“头号笔杆”安士勇,面对记者回忆起这段经历,刚才还乐呵呵的他突然眼圈发红。

    安士勇的铅字生涯,是从铅字打字机开始的——法院“抢”过来的宣传员

    那是他第一次上郑州送稿。后来有了经验,每次去的时候,他会带上两个烧饼。

    此时的安士勇是河南省新郑县(现在是新郑市)人民法院的打字员。1987年,高中毕业的安士勇进了新郑法院的文印室,成为一名临时工。一堆密密麻麻的铅字,按一下,“嗒”地蹦出一个,印在蜡纸上,再按一下,再蹦出一个——安士勇的铅字生涯,是从铅字打字机开始的。

    作为一个曾在学校里组织文学社的文学青年,安士勇注定不能容忍自己就以这样的方式与“文字”打交道。他仔细琢磨送给他打印的工作材料,努力熟悉法院业务。不久,在新郑县广播站的喇叭里,有关法院工作情况的新闻稿渐渐多了起来。供稿者自然是安士勇。

    院长李宗夫很是欣喜,但这种欣喜没能持续多久。

    1990年底,新郑县碳素厂招工,安士勇考上了,这意味着他将成为一名正式工。对当时的安士勇来说,正式工身份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但这下李宗夫不干了,他找到碳素厂,一番协商的结果是:安士勇进碳素厂,成为一名正式工人,但由法院借调过来,在法院干活。留在法院的安士勇,并不满足于只在喇叭里听到自己的稿件,他继续着自己跑郑州送稿的历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1月7日,《郑州法制报》头版的一角,“政法短波”栏目刊登了一则简讯,讲的是新郑法院去年解决执行难问题取得显著成绩,办了多少案件、挽回多少损失等等,总共90多字。这90多字,把安士勇彻底推上了法院新闻宣传的舞台,也开启了新郑法院轰轰烈烈新闻宣传工作的大幕。

    1992年8月,罗信义任新郑法院院长,他十分意外而高兴地发现,单位的打字员居然频频发表新闻宣传稿。但他很快面临烦恼,碳素厂来要人。罗信义想了个办法,他和县农机公司领导商量好,把安士勇的工作关系调了过去。于是,这次是县农机公司职工安士勇,被借调在了法院干活。直到1994年4月,安士勇才正式成为新郑法院的工作人员。半年后,被任命为研究室副主任。第二年6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人是进了法院,可他的身份是“聘用干部”——这为以后安士勇和安士勇的领导都留下了很大的困扰,也为他此后命运中受到的两次“打击”埋下了伏笔。

    从研究室主任“成长”为普通一兵——为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自1992年第一篇新闻稿见报开始,安士勇一发而不可收。从每年十几篇到几十篇、一百多篇,再到每年两三百篇,在人们印象中,郑州法院的新闻宣传几乎和安士勇的名字画上了等号。

    安士勇在新郑法院期间,从《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到《河南法制报》、《郑州日报》,屡屡可见新郑法院的工作报道,这些报道及时宣传了新郑法院的办案成绩和工作经验,扩大了法院影响,提升了法院形象。

    2001年,他连熬三个晚上采写的通讯报道《新郑法院“民情日记”作用大》在本报发表,引起当地省市领导重视,当时的河南高院院长李道民看了后,亲自到新郑暗访,经过考察后,这一做法在全省法院推广。安士勇的报道也获得了当年全国综治好新闻奖和全国法制好新闻奖。

    在安士勇的努力下,新郑法院的新闻宣传工作一跃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基层法院的排头兵,新郑法院的工作受到人们关注。1999年,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新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就在当年,当时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视察了新郑法院,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安士勇成了当地法院的名人。2003年,郑州中院政治部组建宣教处,政治部副主任兼宣教处处长刘红建在招兵买马时自然想到了安士勇。可想而知,新郑法院也自然不肯放人。他们选择了硬“顶”,但在扛了几个月之后,2003年10月,安士勇终于还是被调到了中院宣教处。此时的安士勇已先后担任新郑法院的办公室主任和研究室主任,列席院党组会,领导着别人开展宣传、调研,工作风生水起,有声有色,而到了中院,他成了普通一兵。

    这种身份转换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不适应。虽然由领导别人到受别人领导,施展拳脚的空间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约束,但在中院进行新闻宣传,显然是一个更大的舞台。他和刘红建相互配合,共同把郑州中院的新闻宣传工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形象树在社会,经验推向全国——小笔杆挥舞出大天地

    安士勇刚到郑州中院的时候,正是各种矛盾纠纷开始大量涌入法院,法院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他向领导建议:“在法院成为社会焦点的情况下,必须站在全局高度认真谋划新闻宣传工作,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充分展示广大法官的工作成绩,树立法院的良好形象。”

    院领导十分重视他的建议,全力支持他的工作。2003年,中院民三庭年轻法官李晓昱因出色审结了一起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受到安士勇的关注,在长期跟踪采访的基础上,他向院领导呈报了4万字的报道稿件。院党组审阅后,决定推出这个典型。后来,李晓昱荣立一等功,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青年卫士、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2008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法官李喜顺,长年兢兢业业工作,2003年在上班时猝然离世。作为同事的安士勇熬夜赶写出长篇人物通讯,被《人民日报》等20多家媒体采用,激起强烈反响,感动了社会。李喜顺火化那天,上千名法官、群众沿街肃立,打着条幅送别。

    近年来,安士勇共对47名优秀法官的事迹进行了挖掘报道,在社会上塑造了郑州法官的良好形象。

    对法院的各项工作,安士勇更是予以倾心宣传:《郑州中院出台10项司法为民措施》等稿件被《人民日报》刊发,《郑州两级法院构筑大调解格局》等报道被新华社刊发通稿,关于执法办案、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系列稿件也被本报予以重点推出。在当地媒体上,安士勇策划了大量反映郑州法院工作风貌的专版、专题报道,如基层行、人物志等等。

    在安士勇的笔下,郑州法院的做法、经验走向全国。近年来,河北、山东、江苏等地的20多家法院在看到报道后到郑州中院取经。他采写的关于新郑法院人事改革举措的报道受到了中央领导批示。

    连续多年,郑州中院被评为全国法院新闻宣传先进单位,新闻宣传工作连续五年在全省中院名列第一。经安士勇策划改版后的郑州法院网,是多年的全国先进单位,点击量曾长期列全国中院网站第一。

    敬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安士勇的工作秘诀

    安士勇这些年的工作成果可以用“炫目”来形容,而他的工作秘诀最关键的其实就是一个字——“拼”。

    1999年,中央领导要来新郑法院视察,准备各种文字材料的工作毫无疑问落到了安士勇的身上。连续三天,他没下办公楼。当时院里发的白糖正好在办公室里,于是安士勇饿了就泡杯糖水喝,三天时间喝掉了4斤白糖。

    2007年10月,郑州中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安士勇连续两个星期加班加点,以一人之力编辑了289页,内含20万字和上千幅图片的《书写文明新华章》大型宣传画册,并撰写了1万多字的《郑州法院精神文明巡礼》纪实通讯,《青年导报》三个整版刊发,《郑州日报》连续4天进行了报道。在那两个星期时间里,安士勇吃住在办公室,总共睡觉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两天。工作结束后,他再也睡不着觉,只好上医院就诊,打针治疗后才逐步恢复正常。

    安士勇的妻子沈玲琴说,安士勇是个性急的人,心里存不住活儿,要是有稿子没写完,夜里会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晚上到单位去写稿是常事。

    长期超负荷的支出损害了安士勇的健康,前几年他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得注射胰岛素,要吃好几种药。但天性乐观的安士勇还是该加班加班,该熬夜熬夜,不以为意。今年春节前夕,安士勇的病情恶化,睡觉时口水淌了一枕头,在医生的坚决要求下,安士勇只好住了十几天院。同事丁军民去医院看他,却见他在病床上还在看工作材料。

    “‘敬业’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新郑法院副院长马程远说,在法院搞文字工作是很枯燥的,一般人干了几年就想到业务庭去,因此宣传、调研岗位总是留不住人,但安士勇一干就是二十几年,这是非常少见的。

    《青年导报》法治部主任汪俊杰也说,法院的新闻宣传岗位人员换得勤,干几年,要么去业务庭,要么升职,经常上半年联系人是一个,下半年就换了一个,可安士勇这么多年还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还是那样敬业,“大家都可佩服他”。

    拿回奖状就中,受到表扬就中——辉煌里的无奈与从容

    虽然常年在超乎寻常地付出,但任何时候见到安士勇,他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当然,他也有过失落。2007年,郑州中院开展中层职位竞争上岗,安士勇报了宣教处副处长的职位。当时别人都觉得非他莫属。不料,满怀信心的安士勇很快被告知,由于他属事业编制,不是正式干部,根据规定不能参加竞岗。

    安士勇刚抬起脚,却发现大家都走的这条路从此不再属于他。妻子沈玲琴说,那几天安士勇不说话,有时晚上久久坐在沙发上,不睡觉。安士勇想要的,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份认可。也正是因此,他很快就自我解脱了——只要大家对他的工作认可就行!

    今年4月,郑州中院再次进行竞争上岗,呼声极高的安士勇再次为他的事业编制身份所累……谁都知道这一次“未果”对已届不惑的安士勇意味着什么。但这一次,安士勇反倒比以前更能想得开。别人替他叹息,他倒安慰别人:“没啥,没啥!”

    沈玲琴觉得,一贯孝顺的士勇深受他母亲影响。安士勇的母亲在家常教育他:“当个啥官是次要的,只要拿回奖状就中,受到表扬就中!”政策规定摆在那,院领导有心无力,也很无奈。院长王新生说,安士勇就是一头“老黄牛”,忠于党忠于工作,他总是在宣传别人,可是他自己更值得我们好好宣传。

    下面一组数据是对安士勇最好的注释——安士勇,从事法院宣传工作至今23年,在中央、省、市等73家媒体发表新闻报道和调研文章5600余篇,其中13篇被新华社发通稿,16篇获奖,9篇受到中央、省、市领导批示。4次荣立二等功,5次荣立三等功,73次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

    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安士勇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

    【家人眼中的安士勇】

    妻子沈玲琴——我对他可生气了!

    士勇是个可孝顺可孝顺的人,他对父母特别好,工作再忙,也要尽量抽时间陪父母,想办法让他们开心。他曾被评为新郑十佳孝顺好儿女。

    他父亲退休前是中学语文老师,喜欢写文章,现在70多岁了还写博客。士勇可能是受他父亲影响,很早就喜欢写东西,在高中时办过文学社,我就是读中学那时认识他的。我觉得,他母亲对他也有影响。他母亲在家里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是“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荣华不担忧”。士勇经常说的则是:“多干活不吃亏,同事们看着,领导看着,老实人不吃亏。”

    士勇是个生活很简单的人,经常一天就两顿饭,他对自己的身体很不在意,甚至说“身体是次要的,工作更重要。”他同事曾告诉我,有次他一边输着液一边还在写东西。就这事,我对他可生气了!

    女儿今年参加了高考。上次中考时,他没能陪,还是我骑着摩托车送着女儿去考场的,因为车子不常骑,路上好几次熄火,差点耽误了考试,当时我特别生气。这次高考,我说你无论如何也得请假陪着女儿。这次他确实请假了,陪着女儿参加考试,但第二天考完试一回家,还没五分钟,他接到单位电话,又是一头扎进材料里,对别的啥也不管了。

    别看士勇挺会写文章,可他是个没一点浪漫情调的人,我的生日正好是端午节,每年端午节我都得提醒他:“今天是我生日。”我想着他能送点花,可他说:“那我们今天买点肉吧。”

    【媒体眼中的安士勇】

    《青年导报》法治部主任汪俊杰——他的工作状态不可思议

    我在2006年就认识了安士勇。我觉得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勤勉”。比方说今天采访了,他当天晚上一定要拿出稿件,有时还是三四千字的稿子。哪怕不睡觉,他也会把活干完,写好才休息,绝不留工作过夜。我们一起出去采访,亲眼见过他这种工作状态,有时觉得不可思议。平时我收他的稿子,一看信箱发的时间,多半是在凌晨以后。

    安士勇是我们写稿量最大、发稿量最多的作者。他说每当他看到把法院工作通过新闻稿展现出来,心里就有种满足感。正是因为有这种信念,所以在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的时候,他照样付出。我们这些媒体圈子的人有时谈起安士勇,都觉得很难理解他对工作为什么会那样投入,是为了啥?我想,他是为了他的新闻理想。

    在我们这些媒体人看来,安士勇是郑州法院宣传工作的一面旗帜,近年来郑州法院形象的提升和他有着很大关系。

    《河南法制报》编委侯永胜——我们常学习他的稿子

    安士勇的腿是真勤,比我们的记者还勤快。他能和法官们处成朋友,和他们交心,所以稿件中总是有感人的细节。大家都愿意把他当朋友。但说老实话,他原则性也很强,对实际上做得并不好的工作,他不会去做修饰性的夸大报道,他对法院工作有很强的责任心。

    他最大的特点是任劳任怨,作为和他相处多年的老朋友,没听过他发过一句牢骚,相反他常说:“咱就是干这个工作的!”

    安士勇在省城新闻界是很有名的,只要提到郑州中院,大家就会想起他。他的稿子写得好,他很善于抓住宣传工作和新闻传播的结合点,很巧妙地把审判工作和当前大局结合起来,让宣传稿也具有新闻性。说实话,他的稿子,有时候我们也在学习。有时隔段时间,我会拿出他的稿子再仔细读读。他对法院工作很熟悉,有时在阅稿过程中有不太清楚的法律专业问题,我打电话问他,每次他都能一五一十地解释得非常清楚。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