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首页> 首页人物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通化法官十年坚守捐资助学
作者:王伟   发布时间:2012-06-07 13:57:30


    “10年,3.5万元,6个孩子”,这样一组在任何人看来 都毫不相关的数字,却道出了一个普通人永不停歇的追求。

    今年37岁的杨大鹏是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人民法院一名普普通通的执行法官,妻子是一名人民警察,夫妻二人每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不单要供刚上小学的儿子读书,还要偿还每月2000多元的房贷,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然而,就是这个生活并不富裕的杨大鹏却一直在默默地坚守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圆一个读书梦。十年间,杨大鹏累计捐款35000余元,目前经他资助的孩子已有6个。

    2000年12月,二道江区法院开展了帮贫解困活动,当时正在鸭园法庭担任书记员的杨大鹏在大山深处一间低矮、破败的小房子里见到了14岁的于泽和11岁的于洋。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面竟然改变了这个苦难的家庭和于洋两兄弟的命运。当看到两兄弟因患脑瘫而卧病不起的爷爷奶奶,患有重度冠心病、连呼吸都困难的父亲,还有从小患小儿麻痹、右腿严重残疾却仍在苦苦支撑这个家庭的母亲时,年轻的杨大鹏眼睛湿润了,声音哽咽了。在距离春节只剩3天时间的时候,杨大鹏和法院的有关领导再次来到于家,为他们送来了过年的米、面、油、肉等物资和1000元扶贫款。

    2001年春天,为了彻底帮助于家脱贫致富,二道江区法院派专人给他们送来了280只鸡雏以及饲料和建鸡舍用的水泥等材料,而杨大鹏则自愿承担起了联络员的任务,负责法院和于家之间的情况沟通以及鸡雏的防病成活等事项。从此,在法庭到于家十余里的山路上,时常能看到上山下梁的杨大鹏那单薄的身影。

    每次到于家,杨大鹏都自己掏钱给于泽、于洋两个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给卧病在床的两位老人买些营养品。2001年末,280只鸡雏全部成活并卖出,于家不但还清了欠银行多年的2000多元贷款,家庭生活也有了一些好转,然而,眼瞅就要上中学的于泽、于洋两兄弟的学费却依然没有着落。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于泽、于洋两兄弟的命运和年轻的杨大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初中、高中、大学,杨大鹏一直坚持为两兄弟捐资助学,直到哥哥于泽2010年从吉林师范大学毕业,弟弟于洋也已经在哈尔滨科学职业技术学院读到大二。

    十年来,杨大鹏的爱心并未仅仅停留在于泽、于洋两兄弟的身上。17岁的小毕今年刚刚升入高三,1993年小毕的父母离婚时,法院将她判给母亲抚养,父亲每月向其支付抚养费300元,但是自1997年起,小毕的父亲就再未支付过一分钱。随着小毕一天天长大,各种生活及学杂费用不断增加,再加上母亲的下岗,母女二人的生活日渐窘迫,小毕也面临着辍学的危险。无奈的小毕只能向法院申请执行。但小毕的父亲患有重病无劳动能力,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被迫中止。

    为了挽救一个孩子上学的梦想,承办此案的杨大鹏从案件中止的那天起就默默地挑起了资助孩子上学的担子。两年多的时间里,杨大鹏先后从自己本就不多的工资里拿出3000多元,帮助孩子圆了上学梦。2010年4月6日,小毕手捧大红锦旗来到二道江区法院,她要感谢两年多来给予她无私关爱的杨大鹏法官。

    工作中的杨大鹏也是一个兢兢业业、作风踏实的人。自2007年调入二道江区法院执行局以来,他共执结案件201件,标的额达3000多万元,他本人每年都会受到本院以及上级法院和有关部门的奖励,曾先后获得“全省法院优秀书记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十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十年的坚守,虽然有的孩子已经与杨大鹏失去了联系,他们的模样也在杨大鹏的脑海中渐渐模糊,但他却依然坚定地说:“只要我还有这个能力,只要我有机会见到那些渴望读书的贫困孩子,我就一定会继续捐助下去。我并不求什么回报,只要他们长大后能够知道回报社会,我的付出就没有白费。”

    编后:

    读了通化市二道江区法院法官杨大鹏十年坚守捐资助学的通讯,十分感动。他的行为向人们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法官的高尚道德情操,是践行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价值观的生动范例。

    与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的经济欠发达,法官的工资不高。如果说杨大鹏夫妻现在的每月工资总收入为4000多元,那么,相信十年前,会更低,肯定在2000元以下。而这样的一个家庭,十年间捐资助学3.5万元,资助了6个孩子,并至少帮助3个孩子上了大学。这意味着什么?意味为了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学子读书,他们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不能不让人深深地感动。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青年杨大鹏就是用他胸中的高尚道德情操,为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增加了灿烂华彩。

    今天是6月7日,恰好是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开始的日子。在此,我们编发此稿,也祝愿广大考生发挥聪明才智,考出好成绩,写下“人生第一考”的辉煌篇章。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