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百姓做实事,此生无憾
作者:吴景星 发布时间:2012-06-29 12:50:33
![]() 吴景星在全省法院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发言。
我叫吴景星,今年57岁,是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审判员,现任周宁县李墩镇东山村挂职第一书记,是第三批省、市下派干部中年龄最大的。这是我第二次驻村挂职当村官。第一次在2004年6月挂职柘荣县东源乡山场村。
(一) 我总在想,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工作时间更有限,在退休之前,能为人民群众多做一点好事实事,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因此,我十分珍惜挂职驻村的机会,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竭尽全力为村民服务。 第二次驻村,意味着我工作的最后几年都要在农村度过。对此,很多人都不理解,说老吴呀,你这把年纪还驻村,你到底图什么呀?是的,东山村离宁德市有一百多公里,贫困落后,去了只有受累。再加上我身体不好,患糖尿病12年,常年血糖指标都比正常值高出好几倍,搞不好老命就丢在那山沟沟里。还有人问:你的荣誉够多了,还想要吗?是啊,参加工作30多年来,我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多次获得省、市办案能手和市“优秀驻村任职党员干部” 等称号,但我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得到这一项项的荣誉。还有人说,你上次驻村三年,老爹去世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弄得人家说你这长子不孝,这次你八十多岁老母又生病在床,你还敢抛下老母再到山里当村官? 我不知该如何回答,说实在的,我是来自农村,不少农民的生活还很苦,我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再者,我有过上一次驻村工作的经历,这次驻村我可以为农民多做些实事。 东山村,四面环山,因山林被毁,一遇连天暴雨或台风来临,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其中有两个自然村是市级重点地质灾害点。要让东山村富起来,首先就要绿化荒山,植树造林,以固水土。到任当天晚上,我就召开了植树造林全村动员大会。第二天,我与大家一样扛起锄头,背上干粮,进山植树。那段日子,我天天守在山场,一住就是27天,白天上山植树,晚上统计各家各户种树数量与植林面积。刚开始时,村民对绿化荒山没有信心,也不相信村干部会真的带头天天上山种树,没多少人愿意上山种树,后来看我是真干,村里人说:“这位市里来的干部,都是可以当爷爷的人了,还干得这么拼命,我们再不上山种树太说不过去了。”于是,上山种树的人越来越多。专家对我说,照这个速度,四周的山很快就能绿树成林,不但能增加百姓的收入,还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谓一举多得。 今年3月27日下午,我正在东山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基地组织农民种植牧草、搭建羊舍、兔舍,突然手脚抽筋,四肢麻痹,瘫倒在地,我被送到了医院,检查发现血糖餐前17.49,比正常值高出3倍,医生要我立即住院治疗。我心想,眼下正是合作社种植牧草的好季节,还有李墩工业园区征地需要做大量的群众工作、造福新村道路硬化需要筹集资金……这一大摊事都等着我去做,不能因为自已的病耽误了村里的事。我打了两天点滴后,连夜赶回了东山村。 其实这已不是第一次,到东山村这18个月,医生给我发出5次住院通知书,我都是收到后就往包里一塞,照样直奔东山村。妻子知道后,有些生气了,说:“你再不注意,命真会丢在东山村。”这些我都知道,知道家里的难处,知道妻子的担心,但我就是想尽可能多做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为老百姓做事。 (二) 两次驻村,我最大的感悟是:人民群众是最淳朴的,只要对群众真诚相待,取得群众的充分信任,驻村工作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2011年,我刚到周宁县东山村时,村民对我的态度比较冷漠,见到我都绕道走,这种现象很让我费解。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是前任村委会因为“村务管理”与村民产生矛盾,让一些村民对村干部有了不信任感。 我和村两委经过思考,决定从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入手,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让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实行村务公开,大事小事都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重大的事情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讨论决定。如:去年秋,东山造福新村第二期下水道工程启动,我们采取“事前阳光规划、事中阳光运作、事后阳光评议”的“阳光三级”机制来组织实施,让项目在阳光下运作。通过公开招投标,这个原本预算62万元的项目以38万元中标,节约资金24万元。 去年12月15日是我女儿结婚的日子,这一天恰好赶上进村道路改造硬化的最后一天。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一直守在施工现场,直到最后一车混凝土浇铸完毕。当我赶回家时,宾客已就席了。虽然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女儿,但我无愧于东山村的父老乡亲。 几件事下来,村民们都认为我这位下派书记人正直、有公心。一些在外经商的村贤得知消息后,觉得东山村现在有了投资创业软环境,纷纷返乡创业。 (三) 两次驻村,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发展实际的脱贫致富道路。 在柘荣县山场村驻村时,我被人称作“板栗书记”,因为我在山场村开辟了板栗种植基地,当时有许多人劝我不要把力气花在种板栗上,因为板栗结果要等5年,而驻村干部3年就回城了,任上看不到成绩,但我想的是让驻村的百姓能持续富裕下去。如今,400亩的板栗基地早已结果,一年收成比一年好,农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村民走上致富路。 这次到周宁县东山村驻村,发现村财几乎为零,村内基础配套设施较差,全村饮用水问题长期未解决。为此,我一方面请人勘察水源,设计管道,一方面四处筹款,计划在两年内让村民喝上纯净水。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将计划提前一年半。 去年正月初三,两个自然村群众因争水差点发生斗殴。接到村里的电话,我马上赶到村里进行调解,并郑重承诺:保证大家在半年内都能喝上干净的水。随即,我召开村委会,决定提前实施饮水工程,预算总投资70万元。 没有资金怎么办?我只能边做边筹。我这人从小就不爱求人,但为了这个工程,我四处奔波,给人做揖,好话说尽,偶尔回家还抱着电话求人。老母亲看了很难受,说:“你这是给公家干事,干嘛搞得跟孙子一样,把脸都丢尽了。”做儿子也好,做孙子也好,反正东山村百姓终于在半年之内喝上源源不断的健康水,看到通水时村民的兴奋劲,我自己受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驻村周宁县东山村18个月,我争取到了30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村委大楼、村民议事室、农家书屋、农民公园、防护栏、停车场、造福新村第一期巷道硬化、机耕道等十多个涉及百姓生产、生活的建设项目,第一、二期“造福工程”新村已建5排189栋,入住837人,每栋4层半,12米宽主干道、7米宽通行道,俨然是一排排小别墅群,新村四周山头绿,“四旁四地”绿,村前村后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还帮助东山村的百姓建了700亩的绿竹基地,让村民通过卖竹子、卖竹笋增加收入。2012年3月,经我穿针引线,为东山村成功引进活性炭项目,投资近千万元,村委会通过流转盘活10亩土地供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的村财收入。2012年4月,我动员在外经商的村贤返乡创业,牵头成立了“东山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民以闲置的土地投资入股,经营大户以资金投入,流转土地500亩种植“桂闽引象草”,一个总投资近300万元的“东山村生态种养农业园”项目全面实施起来,计划饲养黑山羊、四川南江黄羊,养殖黑兔、海豚鼠、竹鼠以及优质鸡鸭。一年后年产值可达500万元,村民每亩土地可以实现分红850元,一个55岁以上的劳动力在农业园出工年收入可达15000元。随着高速公路延伸至村口和李墩工业园,我着手征地,建配套服务中心,发展第三产业。我想以后即使我离开了这里,老百姓的收入依然能一年比一年高,这里百姓依然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驻村政策带来的实惠。 人的一生,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帮助农村富裕起来、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是很幸福的,我感到此生无憾。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