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法官风采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国际化专家型法官姜颖
作者:陈实   发布时间:2012-08-01 09:17:34


姜颖法官。
    姜颖,女,1968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法学硕士。1994年7月份参加工作以来,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及代理审判长职务,2005年9月被任命为知识产权庭庭长助理,2011年7月被任命为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先后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被评为首都法院优秀法官,多次受到嘉奖,荣获院第一届审判质量优秀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调研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被授予“北京市保护奥运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2010年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并被评为北京市“学习之星”。

                        多元学习经历,奠专家法官之基

    1992年9月,姜颖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她利用一切资源、一切条件如饥似渴地学习。

    1994年7月,姜颖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进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工作,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真正建立知识产权审判的第二年。之后,姜颖一直在知识产权庭工作,一呆就是十七年。由于历史的机缘,姜颖有幸成为北京一中院、北京市乃至全国最早从事知识产权审判拓荒者之一。

    接下来的几年中,姜颖又以勤奋和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建树为自己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深造机会。2000年,姜颖被选送至英国留学。2002年,姜颖获得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学硕士学位后归国服务。2003年,姜颖又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有形的学习经历无疑为姜颖知产审判业务的精进奠定了基础。而除此之外植根于对知识产权的学习热情和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姜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无形的自觉学习也为她的业务精进提供了不竭的给养。

                        克己奉业,赢得国内外当事人尊重

    “姜姐,明天就要进产房了,您不能再这样工作了,您必须得马上休息。”“知道了,这份判决马上就改完了,改完后我马上休息”,姜颖一边回答护士的话,一边敲着小床桌上的笔记本电脑键盘。

    这是姜颖住进妇产医院的第七天,七天来她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在病床上支起小桌子工作好几个小时。几天后,当这起案件外籍当事人的代理律师收到判决时还在纳闷:不是说姜法官要生产了吗,怎么案件一点都没耽搁?而此时,姜颖正在病床上忍受着剖腹产的余痛。

    很多熟悉姜颖的人都知道但却看不出来,就是这么一个严谨认真、积极乐观的人,其实从1995年以来都一直在遭受着风湿病的折磨。风湿病是世界公认的顽疾,目前并无彻底的治愈方法,必须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多加注意方能控制病情。根据医嘱,姜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除了按时用药外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工作劳累,同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是,姜颖所在的知识产权庭在近年来一直是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中最为繁忙的业务庭。而作为业务权威,姜颖所承办的案件又往往是别人啃不下的硬骨头。此外,姜颖每年还要承担来自最高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高级法院交办的很多重点调研课题。这一系列因素的叠加,使得她经常做不到劳逸结合。而这又经常使得她的风湿病呈加重之势。在发病最为严重的时候,她连写字都非常困难。但即便如此,她从来没有专门为此而请过病假,更没有因此而丝毫地影响工作。

                        裁判文书之精,享誉业界

    然而,由于知识产权案件涉及大量技术性、专业性的问题,而且知识产权法律问题中也会涉及到很多国际条约的适用,因此,写好一份知识产权的裁判文书要远远难于写好一份普通民商事裁判文书。也因此,姜颖总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了保证对当事人提出的每一个主张都能进行详细评述,又避免判决书过度冗长,姜颖认真阅读了每一份诉讼材料,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准确概括当事人的诉辩主张。在判决书中,姜颖对原告的每一项诉讼请求都进行了精确的回应。与此同时,她也绝不遗漏被告方提出的各项抗辩。在判决中,她把被告的抗辩理由也一一列出,逐一给予回应。专利案件中涉及很多非常专业的技术性问题,有些技术性问题与争议焦点没有太大关系,而有些技术性问题则直接关乎案件的结果,鉴于此,姜颖非常注意详略得当,她用最浅显的表述概括关系不大的技术性问题,而用最精炼和最形象的语言表达跟案件结果直接相关的技术性问题。就是靠这样不懈的努力,姜颖的一份份判决成为“范本”在全庭传阅。

                        不求闻达,而办案水平获国际认可

    自担任法官以来,姜颖参与审理了1200余起知识产权案件,其中近400起是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涉外、疑难或新类型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这类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审理起来难度大、压力重、耗时长。但姜颖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从大局出发,从细微处入手,公正高效地进行审理,不断交上一张张满意的答卷。领导和同事都说:“案件交给姜颖,大家伙儿都放心。”

    这么多年来,姜颖审理的名案不计其数,不管是“法拉利”案、“采乐”案、“苹果”案,还是“保时捷”案、“爱普生”案、“菲利浦”案,每一起名案都凝结着她的办案智慧,体现着她的办案水平。当领导和同事还没来得及仔细思考姜颖为什么能在那么多案件中提出富有见地的处理意见时,她又在新的案件中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处理意见了。

                          为人师,则为良师

    知识产权庭目前是北京一中院最大的业务庭,在这里,拥有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人占到多一半。他们大多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产权理论功底,但也具有实践经验和理工科知识缺乏的不足。而姜颖是将技术、法律和外语融为一体,并有丰富审判经验和卓越研究能力的特殊审判人才,因此,姜颖自然而然就成了同事们经常求教专业问题的良师。

    “因时间和精力的原因,王浙滨、王放放一案我没有全部核完,未能与你面对面交流,很遗憾。你拟的这稿判决很好,考虑的很细,文字也不错,功底也很好,只是欠缺经验,相信你以后会做得很好。现将我修改过的判决稿发给你,你看看,如有不合适的地方,或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请及时跟芮姐反映。另将相关案的判决发给你参考。”这是2010年9月14日姜颖在临产前一天给知识产权庭法官助理许波的一封电子邮件。许波是2009年进入北京一中院知识产权庭工作的硕士研究生。两天前,他把自己草拟的几份判决草稿拿给姜颖看,请姜姐给自己把把关。

    许波的眼圈有些红了,他真的没想到姜姐能在这个时候如此仔细认真地给自己修改判决。他一口气看完了姜颖修改的全部判决文书。没有一丝废话,没有半点说教,姜姐只是从纯业务的角度严谨认真地纠正了他判决中的很多小毛病。但这些纠正对于许波而言,却是莫大的收益,同时也是莫大的荣幸。收益在于他一下子学到了很多东西,而荣幸则在于姜姐能够这么认真地亲手点化晚辈。

    许波之事在姜颖身上绝非个例。知识产权庭的同志们,从资深法官到青年骨干,从审判员到书记员,只要说起姜颖,无不肃然起敬。因为,实事求是地说,知识产权庭的30多位法官中,没有向姜颖请教过问题,没有让姜颖帮忙改过判决,没有请姜颖指导过论文的,还真没几个。

                          志于业,而精于学

    姜颖就是一个喜欢琢磨的人,什么时候她都不忘钻研业务。用领导的话说,她就是一个坚持做到一手抓审判,一手抓调研,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审判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领军人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姜颖是北京乃至全国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知识产权法官。

    仅2006年-2010年间,她就参与策划、组织并执笔完成了一中院、市高院及最高法院有关《知识产权确权纠纷案件的解决机制》等13项调研课题,由她执笔的有关驰名商标的课题报告还获得了北京高院优秀调研成果奖。

    正是由于姜颖的业务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得到了知识产权法学界乃至社会的广泛认可,她于2007年被聘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上争议解决中心专家,2008年被聘为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专业委员会理事,2009年被聘为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知识产权思想,通达本邦远济海外

    说姜颖是专家型法官,并不仅仅因为她审理的案件是非常专业的知识产权案件,更因为她本人就是一个志业精学,以业养学,以学促业的知识产权法专家。她的观点、理论、体系不仅影响着庙堂之上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指导着江湖之中的普通企业和个人,而且还远播到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界。

    2005年-2009年期间,她应邀参加了《专利代理人条例》、《商标评审规则》、专利法修订草案、专利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审查指南》、商标法修订草案等六项重要重要立法活动的专家论证,完成了《有关专利法修改(送审稿)的修改意见》和《有关商标法修改稿的修改建议》,为上述领域的知识产权立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层面的意见和建议。

    在承担繁重的审判任务和履行管理职责的同时,姜颖还多次应邀去国外参加各种大型的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2000年,在伊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召开“亚太地区执行Trips协议情况研讨会”,她在研讨会上用英文做了主体发言,从司法实践的层面详细介绍了中国执行Trips协议的情况;2006年,在美国,应美国旧金山上海城市友好委员会和美国美洲与国际法中心法律与技术协会的邀请,她参加了“中国专利的获得、许可与执法研讨会”,用英文就中国专利无效诉讼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2009年,在日本,她应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邀请,向日本的相关机构介绍了中国专利无效案件的审理情况。由于姜颖参加这些颇有影响的国际交流与研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扩大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树立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国际形象,所以她总是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机会向国外同行介绍中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状况,同时,她也利用一切机会发表自己关于知识产权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以期让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界看到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的研究状况和水平。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