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廿载春秋铸忠诚
——记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法院执行局局长王琦华 作者:刘秀 发布时间:2012-08-31 09:25:03
约定的采访时间到了,我和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王琦华在他的办公室门口相遇。他一边说着“还要去接待一个申请执行人,请你先坐一下”,一边快步向当事人接待室走去。环顾这间不大但整洁的办公室,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主人右手墙上的一副三尺条幅:“克己为公”,方正古朴,笔力险峻;绕得满室馨香的是一盆开得正盛的普陀水仙,金盏银台,刚劲轩昂。
我翻着手里事先准备好的资料:王琦华,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汉族,大学学历,四级高级法官。1988年到普陀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办公室主任、执行局局长。 常怀律己之心,反腐拒贿廉生威 2007年5月,王琦华开始担任普陀法院执行局局长。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把摆在风口浪尖上的椅子”,面临太多各种各样的诱惑。从那时起,王琦华就为自己定下了两条规矩:一、不接受任何人任何单位的吃请和送礼。“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业外交往。自己是本地人,又在法院多个部门任职过,要尽量减少来说情的人。 尽管律己以廉,考验还是不时出现。某效益较好、已准备包装上市的大型企业增资扩股,企业领导找到王琦华,请他按职工内部价入股,每年可以享受丰厚而且稳定的股息和红利。考虑到入股会给执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引起其他当事人的合理怀疑,且该企业曾有多起案件在普陀法院执行过,国家法律也规定公务员不准经商,王琦华拒绝了这一诱人的邀请。现在该企业即将上市,前景广阔。有人说王琦华傻,当时放低姿态以后当个上市公司股东多好。王琦华指着自己的心口回答:“只求这里无愧。” 2003年,王琦华按揭买了一套房子。2008年银行出台新规,如果是第一套个人普通住房,无不良信用记录,就可以享受七折贷款利率优惠。这对收入并不优裕的王琦华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因为工作忙经常出差在外,有时会迟延几天支付按揭款,导致不能办理贷款利率优惠。又有人给王琦华出主意:“哪个银行在你们局里没有案子?你给他们行长打个招呼不就解决了。”王琦华却把脸色一沉道:“这个招呼打不得。”一直到现在,王琦华的房子贷款都还是按照全额利率偿还的。 坚决不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任何物质利益,王琦华坚守这一信条,有时甚至严苛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去年母亲生了重病,王琦华在重症监护室门外焦急等待时遇到了这个医院的一位医生,寒暄了几句。这位医生曾有案子在普陀法院获得圆满执行,对作为执行局局长的王琦华很感激,就悄悄给王琦华母亲送去了花篮和水果。王琦华得知后立刻将花篮和水果送还,让人家医生哭笑不得,很是尴尬。“亲戚朋友知道了都说我小题大做,六亲不认。没办法,我是法院执行局局长,坐在这个位置上的那一天,我就等于把六亲都断了,只能把当事人当亲人。”王琦华说着,口气既无奈又自豪。 常思贪欲之害,队伍廉政建设忙 “管好自己是本分,管好全局干警才是根本。”王琦华在克己自律、大善己身的同时,还狠抓执行局队伍廉政建设。 上任伊始,王琦华就着手落实建立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在坚持执行公开、健全管理流程之外,早在2007年,王琦华就加强对程序中止、终结的执行案件的管理,规定此类案件的恢复执行必须经过立案登记、局长书面审批,旨在规范执行工作,防止为“关系人”办“关系案”,预防腐败。 王琦华把廉政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在每月一次的局务例会上,王琦华都要对干警进行廉政教育,培养干警对“公正廉洁”的敬畏感。 有一次,王琦华听说某干警存在向当事人借款的情况,就立刻把他叫来询问,该干警否认存在此事。王琦华仍不放心,对他说:“你不要去找当事人借钱,如果真借了就立即去还上。不然我一定不会姑息,组织也会严肃处理你。这样丢的是法院和执行局的人,对你自己的名誉也有很坏的影响。你要是实在缺钱,生活上有困难,我可以借给你。”后来证实传言不属实,该干警既委屈又感动,委屈的是流言可畏,感动的是局长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里透着对干警的关切和爱惜。从此,局里的干警也都知道了,王局虽然为人和气,但廉政方面是王局不可触犯的“雷区”。 此外,王琦华还注意通过榜样的力量感染干警,教育干警。采访时从一位在法院工作十几年的干警处得知,王局的清名是早就在外的,担任经济庭庭长期间,他办理了很多普陀本地大型国企的破产案件,来说情的人数不胜数,他坚决抵制腐蚀诱惑的事例也比比皆是;担任办公室主任期间,他主管全院的财务和物资采购,并参与了普陀法院新大楼建设,在采购新大楼标志性雕塑“独角兽”时,王琦华拒绝了生产厂家私下许诺的高额回扣,以低于市场同类雕塑一半还多的价格完成了采购。生产厂家事后说:“没见过这么傻的人,反正是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这些事迹在干警中口口相传,就像一位年轻干警说的:“廉政?王局自己就是最好的教材啊。”的确如此,在这样一位不吃请、不爱钱、不念亲、不念旧的局长的示范和倡导下,全局干警都形成了规范化执行的工作理念,自觉拉起了一道反腐拒变的“警戒线”。 常担为民之责,大力破解执行难 “古人说,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执行局长,第一要务是要为党和人民把执行工作干好。”王琦华说。“廉洁无底线,敬业不封顶”,是王琦华常常用来鼓励干警和自勉的一句话。 一个看似普通的案子,穷尽各种措施终于找到被执行人,也终于将他拖欠的2万余元扣划到法院账户上。即将将执行款发放给申请执行人忻某时,王琦华想到,忻某有吸毒、贩毒被判刑的前科,负有债务的可能性较大,他会不会有未执行完毕的案子呢?王琦华迅速指示案件承办人查询往年案卷,果然,忻某10余年前曾欠某银行8万余元,当时由于他没有履行能力,案件中止执行了。因为年代久远,银行已将这笔债务作为坏账处理了。王琦华主动指示将这个案子恢复执行,并耐心做忻某的工作。“到嘴的鸭子飞了”,忻某情绪激烈,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并多次到法院缠闹。经过多次认真细致的工作,忻某终于被王琦华说服,同意以前一案件的应得款项支付拖欠银行的欠款,并主动到法院办理了前一案件的结案手续。干警们都说:“王局办案子真是一把好手,一个案子里三个主动:主动查询,主动恢复执行,主动做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忻某是王琦华的老同学。事后忻某虽然对不念老同学情谊的王琦华表示理解,但心里多多少少还是疙疙瘩瘩有点不舒服。 “工作要巧干,更要苦干。”在王琦华的带领下,执行局每年组织开展春季和夏季两次集中清理积案活动,实行执行人员24小时待命制度,同时不定期开展夜间、节假日执行。执行局干警小刘还记得,参加夜间执行时,年近五旬的王局总是和年轻人一样在茫茫夜色中艰难跋涉。第一次遇到情绪激烈、推搡拉扯的当事人时,刚参加工作的小刘心里暗暗发怵,王局却毫不畏惧,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法,最终使案件得以圆满执行。一位干警说:“这其实还不算什么,一般重要、敏感的案子,比如拆迁,当事人的反应还要激烈些,情势也更有危险性,王局都是亲临现场亲自处理的。”在普陀法院执行局干警的眼中,看到他们局长魁梧的身形和坚毅的面庞,似乎也就有了信心和动力。 在王琦华及全局干警的努力下,普陀法院被省高院评为“2008年度破解执行难优秀法院”,王琦华也被省高院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尾声 采访不时被来报批和汇报的干警以及咨询案情的当事人打断。结束时我问:“法院的工作繁忙又责任重大,应该很辛苦吧?”王琦华说:“已经二十多年了,不忙不累倒不习惯了。”说完,他的目光无意识地转向座右“克己为公”的条幅,笑容在他温和的面容上绽放,和窗外早春的阳光一样澄明。 离开那满室清明的办公室,久久不能忘却那盆有“劲节之花”美誉的普陀水仙,清香自信,凌寒怒放。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