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培育司法公正,从善待“尹应哲们”开始
作者:肖乐新   发布时间:2012-10-10 12:00:38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一组普通法官的感人事迹,它以细腻的触角,深入我们身边一个个普通法官的工作、生活与家庭,集中展现了他们丰富而真实的内心世界,探求发掘平凡人生里不平凡的闪光点。

   “坚韧的生命之花”——南阳中院审判员尹应哲:热爱工作就像热爱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在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伴有智力障碍,一刻也离不开照料,而自己又被发现身患白血病的情况下,他瞒着病情坚持上午输液化疗,下午回法院办案,始终没有停止手中的工作。从事法院工作18年至今,他甘愿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审判员;即使在他人生最难熬的一年里,尹应哲的结案数、调解率仍是全庭第一。

  “从容行者”——郑州中院安士勇:一路讲述法院故事,23年如一日埋头笔耕,法院宣传工作成绩娇人。虽然在参加单位的两次竞岗中,都因不是“正式干部”的身份限制被挡在门外,他仍是一名从容行者。

  “从乡村来”的吉林农安县法院审判员翟树全:在哈拉海法庭的22年里审结案件2000多件,调解率达90%以上,无一上访、无一申诉、无一矛盾激化。而诉前经他化解的矛盾和纠纷更是不计其数。“我的嗓子总是哑的,就是一天天说话说的”。正如第七届“感动吉林”年度人物颁奖词所说:“你是一座天平……再烦心的事儿,也会有调解的办法;再难断的纠纷,也不会有判错的案件!”

  还有“法庭生活”中的副庭长徐林云――从走出校门进入法院就扎根基层,在同事们走马换灯、一茬又一茬回机关进城的人来人往中,21年里在农村法庭默默地坚守……

  尹应哲说,“辛辛苦苦这么多年的努力,总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我觉得人苦点、累点、吃的差点都不要紧,但要是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是最难受的,公平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当记者问翟树全“你怎么也不替自己想想?这些年你还只是个审判员,现在连法庭的副庭长都不是,你真的甘心吗?”这位1980年的大学生、现在的办案调解能手说:“无论干什么,干好就是了,这是我人生追求的目标。能任什么职务,自己不能琢磨歪门邪道,脑袋削个尖似地往里钻。”徐林云说:“说实话,谁不想合家团圆,享受家庭温暖,但法庭的工作总得有人来做。”“有人说我是不称职的‘傻人’,是个不懂生活的‘粗人’,每当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

  只要稍加留心,在每一个法院人身边都可以看到象尹应哲、安士勇、翟树全和徐林云的身影。从“尹应哲们”身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当代法官身处卑微依然自信坦荡,在奉献中无怨无悔、知足乐观,朴实无华却弥足珍贵的胸禁和精神风貌。然而,在我们被“尹应哲们”感动的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愧疚和不安——为他们不计个人荣辱的付出,更为我们对此由来已久的习惯性接受、对他们内心正当需求的漠视。

  无论法官的职业多么神圣,“尹应哲们”追求生命价值的理想多么崇高,法官首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社会人,有着凡夫俗子的七情六欲和正常心理需求。当尹应哲的同事说:“这些年,从没见过他整天愁眉苦脸的样子。说实话,这些事要是搁在我身上,我早不上班了”;当翟树全面对一帮同学“你怎么就这么老实,就不想着往上走走或改个行,在基层一干就是这么多年”的追问,听着妻子对记者说“日子过得穷,让人笑话”;当许多人不解的问徐林云“你这样玩命地干,值吗?”每一个正直而富有良知的人都能够理解他们的沉默不语。

  而在普通人的角色之外,法官还是一个独特的职业群体,肩负着司法公平与社会公正的时代使命。对于公平公正,他们既有普通人的朴素情怀,更有职业赋予的理性认知和敏捷思辨,感受更丰富、洞悉更深刻。他们的亲历身受在铸造司法公平正义理念、提高当下法官素养中的作用,无疑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远非作为利益冲突的裁判者和旁观者角色可以比拟。从这一点来说,培育司法公正,首先要从善待“尹应哲们”开始。

  在“尹应哲们”身上,有着与时俱进的法官优秀品质,值得善待。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百姓情结,熟谙群众工作方法,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纯朴的感情;他们勤于并善于学习,熟谙法学思维方法,或调或判力争做到法律条款、立法精神和常识常理常情的和谐统一;他们不仅善于理论指导实践,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还有很多人能够以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把社会生活中的法律转化为优秀的调研成果;他们在工作中全心投入,踏实苦干,不计个人得失,舍小我顾大家;他们具有宽广的视野和知识储备,对当事人心理和社情民意洞察幽微,因案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语言贴心窝、解人意。正是这些,使得无以数计的“案结”和“心结”在他们手中被巧妙化解。

  但在“尹应哲们”身上,有着老实人常有的“硬伤”,容易吃亏。他们不善于表现和宣传自己,只知埋头做事,不懂抬头看路;他们不善于向组织和领导提出自己合理正当的要求,更不善于托人情、拉关系,为一已之利“脑袋削个尖似地往里钻”。“酒好也怕巷子深”, 现实中的“尹应哲们”更容易沦为弱势群体。今年1月18日,河北高院院长高勇在看望慰问河北省十佳“亲民法官”赵敬宏时,对随行的法院领导特别强调:“我们对干警评价要重业绩,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往深里说,善待这些老实人,既是对法院自身内部公平公正程度的考验,也是培育和最终实现社会司法公平正义的基础。

  去年圣诞节刚过,尹应哲被授予“全国模范法官”和“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党和人民给了他最公正的评价。但正如尹应哲所说,作为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公平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须臾不可离。以公正仁爱之心让“尹应哲们”充分享受阳光、空气和水,既是最大的善举,也是从法官内心层面培育现代司法理念的有力抓手。具体来说,要从法院选人用人机制和管理角度,既着眼于“尹应哲们”政治上的进步和职业发展,又要统筹兼顾他们个人与家庭生活的幸福。恰如培根那句“不公正的裁判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的名言所寓意的,善待“尹应哲们”,是我们培育司法公正必须迈好的第一步。

  作者单位:湖北省汉川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