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法官风采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凤凰涅槃:从审判精英到“笔尖上的舞者”
——记江西省崇仁县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吴凰行
作者:梅雪笑   发布时间:2012-10-17 11:25:42


    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吴凰行就是这样的一只凤凰,凭着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短短两年,便从一位审判精英,涅槃为笔尖上的法官。他就像一个站在笔尖上迎风而动的舞者,踏着轻盈的舞步,舞出一曲曲动人美妙的旋律。

  他,有着敦厚儒雅的外表,内心却执着细腻;他,长年在基层法庭接地气办案,却有着深厚的法学理论与文学底蕴;他,工作二十年,办案逾千件,却无一错案、投诉、引发上访案件,撰写的法律文书曾获得上级法院优秀裁判文书评比二等奖,办理的案件被上级法院评为精品案件。多年来,他精勤的审判使其获誉无数,连续多年荣获全市法院办案能手、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近两年来,随着角色的转换,他的大名又频频见诸于国家主流网络与报端。

  他就是江西省崇仁县人民法院审监庭庭长吴凰行,一个集理性睿智与天马行空于一身的专业型、作家型法官。

    精勤审判只为公平正义

    第一次见到吴凰行,那是2009年年底。刚调入到崇仁县法院立案庭的我,一天奉庭长之命,送案子到审监庭评查。刚要迈进门口,就听到一个颤巍的声音:“大兄弟,这可是土鸡蛋,你们城里人花钱也难买到的,快拿着!”我正要缩回脚步,只见门里碎步冲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一下与我撞了个满怀,不等我回过神来,只见她逃也似的身影已消失在楼道口。又一阵风过,只见门里又冲出一位身着法官服的中年男子,身高一米七左右,敦实的身板,涨得通红的一张脸,正提着那篮鸡蛋一边追赶,一边大着嗓门呼喊着:“莫走,快回来!”

  审监庭的小徐告诉我那个刚跑出去的中年法官便是吴凰行。小徐一边接过我送来的评查案子,一边向我道出事情的原委。

  一个月前,家住相山镇的李凤妹老人来法院状告儿子不尽赡养义务,竟将她赶出家门。想到天寒地冻,年关已近,老人还寄居在亲戚家,吴凰行心里比老人还急,不到开庭时间,他便带着小徐冒着严寒赶往相山镇。经过了解,得知老人与儿媳因琐事发生急吵,儿媳不顾丈夫在外打工,一气之下做出将婆婆赶出家门的不孝举动。邻居告诉吴凰行,儿媳很爱面子,得知婆婆告上了法院,心里既后悔又害怕。吴凰行心里有谱了,经过两天四次的调解,儿媳终于主动向婆婆认错,最终老人原谅了儿媳,娘儿俩又重归于好。为表示感谢,老人带着儿媳积攒了一个月的土鸡蛋专程从乡下赶来向吴凰行表示谢意。

  小徐告诉我说:“别看吴庭长办了那么多的疑难复杂案件,整天就知道和同事们探讨法律问题,俨然一个学者型法官,其实他早年长期呆在相山法庭,长期和老百姓打交道,曾经有一次因冒雨下乡办案,搞得一身雨水两脚泥的跑到当事人家中,把人家两口子感动得立马调解和好了。于是乎‘泥腿子’法官这个称呼便传开了。”

  “法官不能机械办案,而是要善于运用法律最大限度地去补救受损害者的合法权益,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临走时,我瞥见吴凰行的办公桌玻璃下,压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这样的话。

  谈到当年的那场官司,江西崇仁某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钢华仍记忆犹新,兴奋不已:“最开始我们对这场官司并不报很大的希望,再说欠钱的公司早就名存实亡了,可吴庭长硬是帮我们挽回了损失,彻底让我改变了对法院的看法!”

  事情还要从2005年吴凰行办理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说起。被告广州某摩托车实业有限公司拖欠江西崇仁某机械有限公司货款60余万元,在诉讼保全过程中发现,被告公司早在一年前就已人去楼空,价值上千万的资产及公司财务账册也不知去向,就连原租赁的办公楼房亦退租,诺大的公司一下人间蒸发,作为被告公司控股人的重庆某集团公司,以被告公司尚未注销法人资格仍存续为由拒绝承担还款责任。因公司法对此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简单判决由一无所有的广州某摩托车实业有限公司还款,对吴凰行来说并无错判之虞,但对原告公司实现债权来说却毫无意义。

  “当法律空白时,法官要做的不是简单下判,而是要从立法精神和法律原则做出价值判断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吴凰行这样说道。如何依法裁判才能尽可能的为当事人挽回损失呢?吴凰行反复研究案情、日夜思索着这个问题。最后,他从侵权的角度剖析认为,重庆某集团公司作为股东未及时履行资产清算的法定义务,导致被告公司资产流失,其行为与原告的损失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符合侵权三要素,为起到“举重以明轻”的效果,吴凰行大胆下判:由股东之一的重庆某集团公司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之后重庆某集团公司先后上诉、申诉均被驳回。

  2006年新《公司法》及该法最新司法解释相继出台,大家发现,吴凰行对该案的审判效果与新公司法的新制度不谋而合。2006年,该案在全市法院开展的“精品十案”评选中被评为精品案件。

  20年的审判经历,吴凰行办理的案件不下千件,自2000年以来曾连续八年结案数居全院第一,案件调撤率也均在80%以上,无一上访缠诉,全部案结事了。他本人也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市法院办案能手”、“全市优秀法官”、“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等。

    创新机制谋划审监大局

  2009年,吴凰行被任命为审判监督庭庭长。上任第二年,便赶上了政法系统与法院自身系统同时开展“百万案件大评查”活动。这对正在苦思谋划如何提升审判监督工作绩效的吴凰行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契机。

    时任崇仁县法院院长的吴晓春这样说过:“事情交给吴凰行去办,我很放心。”

   为创新审判监督管理机制,吴凰行通过查阅大量相关典籍、实地参观借鉴兄弟法院经验作法,结合该院自身实际,认真找准审判案件质量的监控节点,有的放矢,设计创新了一套“四位一体”双轨制的审判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即突出重点,构建完善以规范标准制度、咬住重点环节、内外结合联动、跟踪问责评查的“四位一体”案件质量科学规范标准化评查为核心的评查机制;同时关口前移,构建完善以立案庭为龙头以案件流程管理为中心、以审监庭为主体以案件质量评查为中心、以纪检监察部门为主体以查处违法违纪审判执行为中心、以政工人事部门为主体、以岗位目标考核为中心的“四位一体”审判监督机制,形成一套由各部门齐抓共管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多主体的审判管理监督体系。

  吴凰行的设想得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经审判委员会一致讨论通过后,他全面修订了审判管理制度,起草制定了新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规定》、《重点案件质量评查办法》、《各类案件质量评查标准》等系列质量监控制度体系。与老管理制度办法相比,条文净增200条360余款,5万余字,针对性、操作性进一步提高,质监对象进一步扩大,质量指标进一步量化,质监流程进一步细化,考核追责进一步严格,为该院案件质效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每年的案件评查活动中,凡是参加过案件评查工作的法官无一不感受到吴凰行在评查工作中的那股“较真劲儿”。

  今年7月的案件评查活动中,执行局副局长李少锋与我组成评查第四组,因自身审判业务繁忙,时间仓促,我们评查得有些“宽松”,并对其中两件参评案件作出了“优秀”的评估,接着我便第一个去“交作业”。

  “10件案子,这么快就评查好了?”他颇为吃惊地看着我。

  “嗯。”我愉快地回答。

  “判决书是‘邹根生’,签名怎么是‘邹庚生’?”

  “火眼金睛”的他接着又揪出其中几处不易发觉的差错。

  “这样的案子还能得优秀?评查可不能走过场,是要动真格的!”一向儒雅温和的他,嗓音一下突然提高,脸也开始涨红了。

  我一把将桌上的“作业”抱起,羞愧地说:“我们再重新看看。”

  新的审判监督管理机制实施运行一年后,案件瑕疵差错数由实施初的每月53件次逐月递减至29件次;案件发改率比往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案件平均审执期限缩短31天,实现“四无”:无超审(执)限、无违法违纪、无涉法上访、矛盾激化事件。2010年崇仁法院审判监督管理工作在全市基层法院年度单项考评中位列第二名,2011年度又跃升为第一名。2011年8月,由吴凰行亲自撰写的《四位一体 双轨推进》审判监督管理的工作经验入选经济日报出版社发行的《新时期基层工作创新与和谐建设理论实践》丛书。

  “我院案件质量的逐年提升及审监单项工作名列前茅,吴凰行功不可没。”现任崇仁县法院院长李志毅如是说。

  雕琢文字直抒情与法

  问起是如何走上法官写作这条路的,吴凰行告诉我说,自任职审监庭以来,随着工作重心的转换,早已习惯忙碌的他顿有“赋闲”之感。工作之余,吴凰行逐渐养成了看报的习惯,看到法院报上精辟的调研文章,他不禁心痒,他对自己说道:“那么多疑难的案件我都能办好,写调研宣传难道会比办案还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可不是光凭想象,一定要有写点和素材。这让吴凰行不禁想起二十年来,自己曾办过的一桩桩案件、曾彻夜思考的一个个法律问题、办案中所感所叹的人和事。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吴凰行将其精心思考并撰写的“处女作”——《无个人责任财产婚内损害赔偿的价值取向》一文投稿至中国民商法律网,这家网站可不容小觑,它是由我国知名法学家王利明教授创建的,所登载的都是知名法学大家之言,所言及的都是当今新型、疑难、热点、典型的法律问题。不料,发稿第二日,该文便被采用登载出来。没过多久,该文竟同时又被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普法网等多家国家级网站争相转载,之后不久又被江西省高级法院主办的法学刊物《司法纵横》刊登。初战告捷让吴凰行体味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与兴奋,至此吴凰行开始与文字结上了不解之缘,并踏上了他的创作之旅。

  为了不错过倏然而至的灵感,他废寝忘食、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为使文字精简易读,他字斟字酌,反复推敲。为准确还原法院新闻事件,他身临其境,只为采集真实的信息与素材。

  “我感觉他写起文章来就像他办案一样,总是透着一股钻劲。”同吴凰行一起办案多年、了解颇深的同事黄冬香说。一次,吴凰行花了两个月实地考察与采访,精心构思撰写了长达三千字的《专家陪审的崇仁实践》一文,满怀希冀的他将此文投到报社,结果却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很是不甘的他,一再揣摩问题到底出在哪,硬是前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修改了3次,投稿了3次,终于在最后一次报纸八版头条将其全文大幅登载。

  有人曾把创作比作“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以此形容其中的艰辛。在这条创作之路上,吴凰行挥洒了太多的汗水,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身体上的沉重代价,长时间的伏案写作,写出了妙笔生花,也“写”出了高度近视和高血压。听说我要“采访”他,吴凰行拉开他的办公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瓶复方降压片,放在我面前,打趣说:“你采访我,不如采访它吧,这三年来,它可是每天和我形影不离啊!呵呵。”

  知夫莫若妻。妻子杨荣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劝他为了身体、为了这个家放弃写作,苦口劝道:“古话说,‘四十不学艺’,你都四十好几的人了,也该放下了!”。但他总是“放不下”,就在今年,吴凰行又被检查出了胆襄内多发性息肉和多发性结石,需要尽快作手术,但他也还是一拖再拖。

  对于吴凰行现在所做的一切,家人不理解,周围的人就更不理解,甚至有的人误解他“不务正业”,我也心存疑惑的问道:“是什么支撑着您这样执着的向这条路不懈的走下去?”

  吴凰行并没有立即回答我,沉默了一下,然后缓缓说道:“写作使我付出了很多,但我也收获了很多。我享受创作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作为一名法官,宣传法院司法改革做法与成效,我义不容辞。”

  “近几年来,我们法院在司法改革、社会管理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的法官也付出了很多,而外界对法院和法官的工作生活都缺乏足够的了解,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把法院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经验、队伍的新风貌、工作的新成效及法官工作生活的真实一面展示在世人面前,改善公众对法院的看法,改变法官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这就是支持我不断走下去的动力!” 说到这,吴凰行有些激动了,脸又开始涨红了。

  从2010年至今,吴凰行笔耕不辍,共撰写了400余篇法律学术调研与新闻宣传报导,大部分被国家级主流媒体、报刊采用且大幅登载,并被众多媒体纷纷转载。法制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一类报刊共登载其43篇学术文章与法院专题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播报了4篇他所采写的法院新闻。

  “法官文学作为新兴的文学样式大有可为!”吴凰行对于他现在所朝着的写作方向如是展望,如是断言道。如今在文学领域亦崭露头角的他,已创作发表了60多篇诗歌、散文、小小说。光明网“法官文集”将他的文章收编成集;作为江西唯一一名法官,新华网邀列他入“新华作家群”,并为其开辟作家专栏向其约稿,同时他还是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官方主流媒体的“特约通讯员”。两年来,他撑起了崇仁法院调研宣传工作的“半壁江山”,他做出的骄人成绩引来了县委宣传部和县委政法委等相关领导的关注与赞赏。2010年,他被评为全市法院调研能手,2011年被评为全市法院宣传能手。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吴凰行凭着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短短两年,便从一位审判精英,华丽转身为笔尖上的法官,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新时期“法官文学”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更像一个站在笔尖上迎风而动的舞者,踏着轻盈的舞步,和着时代的节拍,舞出一曲曲动人美妙的旋律。

  提携带领培育春满园

  2012年2月28日上午,春寒料峭,崇仁县法院五楼会议室内济济一堂,气氛热烈,暖意融融。崇仁县法院调研宣传写作经验交流会彼时正在召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可不想成为‘奇葩’一朵,只能孤芳自赏,法院文化建设的繁荣还是要靠你们这些80后和90后啊!”。对于自己在写作方面取得的斐然成绩,应邀发言的吴凰行笑着对在座的青年法官如是说。

  “吴庭长,可不是我不写,实在是每次我辛辛苦苦花了时间写出的稿子,都被编辑毙了。伤不起啊!”执行局小陈满腹委曲向主席台上的吴凰行诉苦道。

  针对小陈的提出的问题,吴凰行习惯性的用手将头发向后捋了捋,露出狡黠一笑,说道“就料到你们会拿这说事。我早在这等着你们呢!”说着他将自己的投稿心得整理编成的《法院通讯员投稿八忌》从包里拿了出来,并开始大声念道:“无的放矢不瞄靶,公文题材程式化,标题平淡不打眼,投稿不快时效差,要素模糊难核查,涉案罪名常丢落,内容老套不新颖,缺乏细节太干巴。”……

  会后,根据吴凰行发言稿整理出来的长篇写作心得与投稿禁忌,被大家笑称为《崇仁法院写作秘笈》。

  为点燃青年法官的写作热情,吴凰行不光是口头激励,更多的是付诸于实际行动。每次只要是本院干警撰写的文章上了网络,他都要复制粘贴到本院宣传群,引来全院拜读。发现写点、思路好的稿子,他便会主动联系撰稿人,帮其加以润色,并积极鼓励作者向更高级别的纸质媒体投稿。

  “喂,小梅你好,恭喜你了,你的那篇关于中医与信访的文章上了报纸了!”今年七月的一天,一大早我在家便接到吴庭长的电话,我一下懵了,就咱这写作水平实在没底气向报社投稿。

  “嘿嘿,不相信你去看一下今天的报纸电子版吧!”

  来到院里,几个同事纷纷向我道贺,原来吴庭长早在第一时间便在QQ群里将此事公之于众了。

  不用说,将稿子进行精简、润色并重取标题,发稿至报社,这一切都是出自吴庭长之手。当时的我,只能用感动得一塌糊涂来形容。

  在吴凰行的提携带领与不懈努力下,青年法官的写作热情与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2012上半年,崇仁县法院干警在各类网络与报刊媒体上共发表宣传调研文章206篇,同比提高106%。其中执行局三位年轻法官所撰写的文章便有110篇之多。终于看到满园春色,吴凰行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