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考幸福
作者:李明波 发布时间:2012-10-19 10:20:26
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了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而采访对象面对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那究竟什么才是幸福呢?
古文中二字连用,谓祈望得福。《新唐书·李蔚等传赞》:“至宪宗世,遂迎佛骨於凤翔,内之宫中。韩愈指言其弊,帝怒,窜愈濒死,宪亦弗获天年。幸福而祸,无亦左乎!”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不幸福,斯无祸;不患得,斯无失。” 有人说:“幸福就是你已经失去的、每当想起就会有一种深深留恋感的过去,就是你满怀希望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你现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一点波澜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的。不过失去以后再想珍惜,为时已晚。” 而我认为心理学意义上的解释应该更能说明问题,幸福: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所以我认为幸福只是因为外界的物质需求和人内心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幸福感的多寡不取决于有多么丰富的物质基础,而取决于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满足程度。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俄国小说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为了让内心不断感到幸福,那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为了让内心不断感到幸福,甚至在忧伤悲愁的时候也不变,那就需要:(一)善于满足现状,(二)高兴地体会到“本来事情可能更糟”。人总是在各种各样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怨天尤人,灰心失意,人要能感知幸福,应该先学会知足常乐。 (作者单位:云南省巧家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力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