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院长论坛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政法机关要努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作者:广西浦北县人民法院院长 杜应参   发布时间:2013-02-19 10:12:36


    当前,我国已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讯社、互联网、手机等组成的立体化、多媒体的新媒体时代,政法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如果对舆论引导不当,就会处于被动,司法个案就会成为舆论热点。因此,政法机关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舆论与政法工作关系密切

  舆论是公众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政法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群众工作,与舆论关系密切,舆论既反映政法工作状况,又反作用于政法工作的开展,对政法工作产生影响。

  (一)舆论是政法工作的重要环境。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进步,舆论不仅成为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社会环境之一,也成为政法工作的重要环境之一。过去,传播工具不发达,舆论形成速度、规模、影响范围都有限,舆论对政法工作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新媒体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舆论高度发达,影响力巨大。良好的舆论环境,公开信息,凝聚人心,增进团结,弘扬正气,有利于政法工作顺利开展;错误的舆论导向,混淆视听,扰乱民心,增堵添乱,阻碍和扰乱政法工作正常开展。

  (二)舆论是政法工作的重要手段。舆论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最直接、最迅速的手段;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动员社会开展政法工作的有力工具;是政法机关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政法机关做好工作离不开舆论这一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和发挥舆论的传播、宣传、号召、桥梁、纽带等功能,推进政法工作科学发展。

  (三)舆论是加强政法工作的重要内容。舆论是反映社会状况和社会动向的晴雨表,是社会公众意见和集体意识的一种反映,体现了人们对各种社会事务、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当前社会状况的综合反应。政法工作是社会管理工作,社会管理有序,社会舆论就会比较缓和,易于引导;社会管理混乱,社会矛盾增多,社会舆论就会比较激烈,难以引导。

  二、政法机关舆论引导工作面临新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复杂交织,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意愿明显增强。在新媒体时代,政法机关舆论引导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渠道多样化,个人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提高。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非主流媒体、网络视频、网络电视、手机报纸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层出不穷,个人发布信息、发表意见和表达思想情感有了平台。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发布的唯一渠道,也不再是只有一种声音,人人都有麦克风。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传输是单一的,受众是被动接受的。而网络为社会搭建了一个平等开放的对话空间,实现了多点传输、互动交流,受众既是信息消费者,又是传播者、生产者,使当前的社会舆论环境和社会舆论结构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状态。

  (二)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舆情容易规模化。互联网、手机等新的传播技术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影响的范围广泛。某个地方媒体甚至某个人发布的信息,通过网络的传播往往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演变成为全国媒体甚至世界媒体关注的对象,由局部热点迅速演变成为全局热点。现实社会中的各类矛盾几乎都能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一些局部事件被网络聚焦放大,极易引发网民的情绪大宣泄。政法工作的一些细节,甚至是一句话,经过网络的发酵,可能演变成为社会热点事件,舆情规模化,给应对工作带来难度。

  (三)传播内容多元海量,公众获取信息便捷,舆情可控度降低。在新的传播技术条件下,报刊数量增加,发行量增大;网络规模和网民数量也快速增长,手机成为大众化的通讯工具,传播内容多元,信息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搜索技术的应用,文字搜索、博客搜索、视频搜索、图片搜索等功能不断完善,公众获得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很容易就能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内容。这带来了信息的极大丰富,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给一些错误观点和非理性言论提供了传播渠道和生存空间,网络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产生噪音杂音和不稳定因素的可能性增加,舆情的可控度大大降低。

  三、政法机关要努力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政法机关要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最大限度地增加舆论的“正能量”。现结合近年来广西浦北县人民法院舆论引导工作情况,探讨政法机关如何提高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一)重视媒体作用。一方面政法机关要牢固树立和践行“忠诚、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为民、利民、便民”的工作作风,规范司法行为,遵守司法礼仪,合法合理行使职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为负面舆论滋生提供土壤;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科学决策、扎实工作、创造实绩、突出亮点,为媒体正面宣传报道提供素材。2012年,浦北县人民法院与媒体开门沟通,实行阳光司法,公开审理案件的过程,让媒体知情;在互联网向社会公开裁判文书341份,方便查阅;通过中国法院网网上直播审理案件庭审实况41件;召开新闻发布(通气)会5次,通报重要工作情况;在各级报刊网站发表文章2320篇。其中,我院通报的探索社会治理创新“龙门模式”,得到媒体支持,《广西法制日报》、《钦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和网站进行专题报道。

   (二)科学应对舆情。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舆论关注政法工作是推进政法工作科学发展的机遇,政法机关要增强大局意识,对于涉及政法工作的舆情,要予以重视,制定处置的策略和舆论引导的方向、方法和手段,作出正确反应,争取正面效果。不但要关注传统媒体,而且也要关注网络媒体,网络已经成为影响舆论的主要力量之一。浦北县人民法院组建网络舆情阅评员队伍,制定舆情搜集、报告、评估、研判、应对制度和舆情处置应急方案,把处置舆情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2012年8月,有网友在浦北天天网发帖称浦北县人民法院强行拍卖房屋,让陈某一家三口无家可归,引来围观。我院发现舆情后,第一时间公布对陈某一家的安置和拍卖款的分配情况,组织网民对法院依法处置“老赖”专题的讨论,不但澄清谣言,而且网友纷纷发帖支持法院执行工作。

  (三)善待媒体记者。政法机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学会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一要有媒体意识,认识媒体的报道对政法工作的影响力,要尊重记者,配合记者的采访。二要有服务媒体的意识,学会善待记者,为其正常采访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在情感上争取记者的理解和认同。三要提高应对媒体采访的能力,要遵守政法机关接受媒体采访的规定,坦诚、实事求是地发布消息,注意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得太绝。2012年,浦北县人民法院开展人民法庭文化建设,既突出本土客家文化特色,又融和社会主义法治文明,通过文化长廊、法庭书苑、庭史陈列等形式予以展示。建成后,我院逐级上报建设情况,向多家媒体发出采访邀请,寄送新闻通稿。同年10月,《民主与法制》、《广西日报》等多家报刊和网站到我院采访,自治区高级法院组织采访团进行采访报道,宣传效果很好。



责任编辑: 李亨通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