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检察院> 检察快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山东夏津县检察热线关注百姓 助7旬老人解决难题
作者:卢金增 王鹏 靳玉英 王世霞   发布时间:2013-02-26 16:20:28


    2月24日,山东省夏津县74岁的孙延臣老人拿着困难补助金激动的说:“检察院民生热线真是咱老百姓的连心线啊!”

    2013年1月5日,夏津县双庙镇的孙延臣老人通过96699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反映:2012年,自己家存折上的残疾补助金、低保款及最低生活保障金等1000元被信用社工作人员冒领,他先后三次找到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反映,一直未能解决。“没有那些钱,我一家人日子也没法过了!”老人情绪激动,希望检察院为其“主持公道”。

    夏津县检察院接线干警一面安抚老人的情绪,一面详细询问案件过程,表示会迅速核实情况,及时向其联系答复。随后,热线干警立即将这一情况向院领导进行了汇报,郭建龙检察长非常重视,此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要求控申干警迅速查清真相,保证老人安度春节。

    当天下午,夏津县检察院接干警便到县农村信用社了解情况,经调查得知:信用社对取款实行存折和密码双控制,取款须取款人进行签名确认后方可办理,禁止无客户办理业务和“自己办自己业务”,同时对办理业务的凭条会当天送至县信用联社进行封存。控申干警调取了信访人孙某在该银行的相关存取款明细、取款凭条等证据,并详细了解了取款过程及银行内部规定,认为基本可以排除他人冒充签名代领补助金、低保金的可能。银行确实没有代领,老人却“信誓旦旦”,检察院接干警决定到孙延臣老人家了解情况。通过与民生联络员共同走访老人所在的村委会,并当面与老人进行了详细交谈,干警心中有了数:存折上的钱确实是老人自己取得,信用社工作人员没有代领,只是老人年事已高,记不清取钱的次数和时间,便怀疑是信用社“搞鬼”,但又拿不出证据,且话语间前后矛盾。案情大白,检察干警心情反而更加沉重。

    老人一家五口人,其妻子有脑血栓后遗症,两个儿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只有一个儿子有残疾证,家庭生活特别困难,无其他经济来源,仅靠民政部门发放的残疾补助金、家庭低保金及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维持生活。唯一的孙子还在上高中,但因生活贫困而孩子面临着将无法读书的困境。为了彻底结案息访,该院干警帮助老人向县妇联提交了结对帮扶申请,向县民政提交了残疾人困难补助申请。2013年2月24日,两个申请都通过了正式审核,镇政府也同意为其家庭发放1000元困难补助费,用以解决其当前生活实际困难。热线干警将案件办理情况和结果向老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老人非常感谢检察院为其解决了实际困难,承诺不再为此事上访了。案结事了,老人的生活困难得以解决,民生检察热线真正成了老百姓的连心线。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