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苏东海:建留守儿童关爱基地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作者:孙洋 发布时间:2013-03-06 14:08:59
江苏省东海县检察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地、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晶都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未成年人管护教育基地和依托122民生热线成立的青少年成长援助中心为工作平台,逐步探索建立起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从犯罪预防、健康引导、成长关爱、家庭教育等方面着手,集捕、诉、防、帮、维为一体化,经心打造“基地+热线” 独具特色的未成年人维权模式。
东海县黄川镇桃李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该校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多都是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生活不只单调而且会产生隔代教育问题。在网络盛行的时代,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而爷爷奶奶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得留守儿童容易滋生成长问题。2011年,该院与该县妇联在桃李小学共同筹建的全市首家留守儿童关爱基地,该院每年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组织“检察官妈妈”和青年团员干警到该校进行走访,亲切的与留守儿童进行谈心交流,关心他们学习和生活情况,勉励和嘱托他们要认真学习,并向他们赠送图书、铅笔、钢笔等学习用品。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该院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并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网络妈妈》儿童教育影片,陪孩子们提前度过一个快乐温馨的儿童节,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牵动着千家万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11年7月13日,东海县检察院通过检校共建,与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共建成立了“晶都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基地”。通过搭建维权平台、开展课题研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维权宣传、编制维权手册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防治青少年犯罪的经验和成果。该院还专门成立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小组,对5年来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批捕、公诉案件进行梳理,并结合办案实践,通过座谈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立项研究,撰写的《青少年暴力性罪错防止研究》被该县政法委批转,并荣获2012年度江苏省检察机关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连云港市检察机关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家长在青少年成长中如何帮助孩子抵御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学生自身又如何形成抵抗外来诱惑的免疫力等问题”是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面临的共同问题。东海县检察院与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在该县高级中学、第二中学共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暨“家长学校”。目前,南京大学教授在家长学校已成功开设两期课程,500余名家长和师生到场听课。该院还十分注重在押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维护,在该县看守所建立青少年维权教育基地,向在押未成年人发放检察官联络约见卡、在押人员权益保障卡,编发《希望小报》,定期进行座谈交流,保障了在押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该院自2006年以来被命名为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011年被命名为连云港市第二届十佳“青少年维权岗”。 部分未成年人在不捕不诉之后,没有生活技能而且缺乏管护条件,很多人往往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为了加强对这类人员的管护,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生活,东海县检察院在该县某企业成立未成年人管护教育基地,并以此为平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接轨现行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该院帮教小组多次前往管护教育基地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回访教育,座谈交流进行心理疏导。2012年8月27日,首批入驻的2名未成年人经过该院和基地企业的共同管护帮教,被依法判处缓刑,重新回到了社会,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针对青少年维权主体和职能分散,尚未形成立体维权网络的现状,东海县检察院积极组织牵头,整合该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教育局、卫生局、团县委等单位的青少年维权资源,依托该县122民生热线服务平台,成立了全省首家青少年成长援助中心。由122热线集中受理青少年成长方面的援助请求并将电话转接至相关成员单位,相关成员单位负责解答法律咨询、处理援助请求并将处理结果反馈122平台以及当事人。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