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东潍坊检察院:改进工作作风从细枝末节开始
作者:张军 刘宝玲 发布时间:2013-03-07 14:55:57
改进工作作风,走进山东省潍坊市检察院,就发现不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必须的要求,一种无时无刻的需求,一种实现常态化和长效化的努力。
改进工作作风,从上班第一天开始 2月16日,正月初七,窗外仍是浓浓的年味。潍坊市检察院16楼大会议室座无虚席,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洪旭带领全体干警正在观看全国模范检察官的先进事迹,用先进精神激发斗志,用典型鼓舞精神。由此,拉开了全院节后集中教育学习活动的序幕。 学习配档表迅速下发,各部门迅速动员。学习内容从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到全国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涵盖了全国、省、市三级最新精神和有关要求。不仅是紧凑的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引领每名干警对照规定和标准,认真查找问题,解决好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群众观念、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问题查清了,目标明确了,措施落实了,开局更加地积极主动。 一周紧张的教育学习,全年新气象的开始。 改进工作作风,从会风改变开始 2月22日,潍坊市检察院201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召开。这次会议是节后召开的第一个全院性会议。简短的表彰之后,各部门负责人按照惯例要上台进行供职发言。“22个部门,每个人起码5分钟,怎么也要2个小时,一上午就过去了。”不少干警早就在心里计算好了时间。 可是当办公室第一个发言时,大家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会风变了。简短而又重点突出,没有自我表扬只有问题的发现,没有含糊其辞只有明确的目标。22个部门,点不足,抓亮点,脱稿而谈,令人耳目一新。每个部门供职平均用时不到3分钟,一个小时结束供职。会场了响起的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既是对今年工作热烈的期盼,更是对会风改变最大的褒奖。 总结表彰会如此,全市检察长会议更是如此简短而又重点突出。大会如此,小会更是简洁。会风改变了,抛弃的是繁文缛节,迎来的是务实新风。 改进工作作风,从细枝末节开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风问题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往往反映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关注每一个细节,解决每一个细小问题,从解决“庸、懒、散”等突出问题入手,提升整体工作档次和效果。 在2月26日召开的全市检察长会议上,杨洪旭检察长在讲话中,“一律”、“严禁”、“不得”等刚性表述就有32处,而上下班纪律、工作用餐标准等细节就有26处。领导到基层,不到边界接送,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打电子屏幕,不摆花草和豪华用品,不安排照相合影,处处都是明确的规定,从一个个“小”问题进行严格规定,着眼于作风建设“大”作为。 细微处体现严格,小活动体现大精神。为整治平推平拥、不思进取,倡导勤奋敬业、创新发展的良好风气,今年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院训、部门工作理念、干警座右铭征集活动,继续开展“十大工作亮点”评选,在全体干警中继续深入开展“十佳学习状元”、“十佳办案能手”、“十佳工作标兵”评选,从点到面,努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改进工作作风,从和谐检民关系开始 讲话短了,会期减了,鲜花没了,只是工作作风转变的第一步,只是形式上的“减法”。内容上的“加法”关键在哪里?潍坊市检察院给出的答案是两个字:为民。改进工作作风,必须从和谐检民关系入手,坚持工作跟着民意走,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导向。 着力搭建“听民声”工作平台,主动沉下身子接地气。在全面做好派驻检察室、民生服务热线等工作的同时,以微博问检为载体,打造网络服务平台;以服务群众工作室为载体,打造专家服务平台;以巡回检察室为载体,打造移动服务平台。 着力构建“解民困”工作机制,主动排忧解难聚民气。实行“五进五建”工作模式,法律咨询进社区,建立巡回宣传制度;控告申诉进社区,建立控告申诉台账;监外检察进社区,建立社区帮教档案;预防犯罪进社区,建立犯罪预防手册;调解纠纷进社区,建立调处工作日志等工作,满足基层组织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推动建立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满足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益保护需求;开辟上下协同、内外联动快速办理民生诉求绿色通道,满足基层群众基本权益保护需求。 着力完善“化民怨”工作方式,主动强化监督树正气。践行“明德、明辨、惟公、惟民”院训理念,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抓起;坚持“既打老虎,也拍苍蝇”,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查起;坚持“创新监督机制,破解监督难题”,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