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警方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
作者:郑欣 禄成聪 李凛 发布时间:2013-03-14 09:19:32
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重庆市公安局近日再次针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重拳出击,组织开展了集中抓捕行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36名,查获电脑、GPS定位仪等大量涉案财物。一举摧毁“重庆东邦商务信息咨询中心”、 “重庆迅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等从事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调查公司,打掉从事买卖信息、非法讨债、非法调查息等违法犯罪团伙5个。
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犯罪嫌疑人将非法获取的信息提供给他人,有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可能诱发电信诈骗、敲诈勒索、非法讨债、非法调查等下游犯罪。此次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由公安部统一部署,重庆市公安局成立了由刑警总队牵头相关警种配合组成的专案重庆指挥部,多警种全力配合,各区县专案组统一行动,共出动警力220余人次,将前期掌握的嫌疑人全部抓获。 据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负责人介绍,此类犯罪的嫌疑人主要利用网络进行倒卖信息活动,用的都是虚拟身份,作案具有很强隐蔽性,而且为了逃避打击,经常变换身份,交易成功后立即销毁作案证据,这给警方侦办案件增加了一定难度。重庆警方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通过专案民警连续奋战、缜密侦查,掌握了大量确凿证据,准确锁定一批嫌疑人,成功打掉一批非法调查公司。 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始终保持打击力度,坚决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并将注意深挖源头,尤其是加大打击为中间商提供批量数据、为非法调查公司违规查询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人员。同时,公安机关也提醒广大群众,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轻信或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无关人员;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工作。 典型案例一: 盗取公民个人信息贩卖 “宅男”两年赚二十余万 电话购物,短信诈骗……如今我们的手机面临着各种骚扰,让有的人苦不堪言。但许多用户想破了头也琢磨不出,“到底我的信息是怎么泄漏出去的,对方不但知道我的手机号码,甚至连我的名字和家庭情况都知道!”行动中被渝北区公安分局抓获的嫌疑人张某就靠着盗取、转卖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二十余万元。 民警蹲守一夜锁定嫌疑人行踪 张某家住渝北某小区3栋9楼。3月6日傍晚回家后,他就一直没有出门。该小区入住率并不是很高,楼下的车库也空空荡荡的。周围的邻居更不知道张某从事什么职业,因为除了平时他外出买东西,张某一直都待在家里。 而在当天傍晚张某回家时,小区周围许多双警惕的眼睛正注视着他。渝北区公安分局民警通过前期大量摸排,基本摸排到嫌疑人张某居住的大概位置,但是一直无法确定具体住址,民警通过查阅小区业主资料,证实了张某确实住在该小区,并明确了其门牌号。为了确保抓捕成功,一组便衣民警在9楼楼梯间彻夜守候,另一组便衣民警在张某长城越野车停放位置附近蹲守。深夜,气温下降得很厉害,蹲守便衣民警没有丝毫懈怠,保持高度警惕观察着张某所住房间的情况。“灯还亮着,人肯定在屋里。”直到第二天上午,张某出门时,抓捕时机成熟,便衣民警一拥而上,将其控制住。 用木马程序“黑吃黑”盗取信息 张某是四川人,大学文化,从他的打扮和说话的口气一下就可看出,此人文化程度较高。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走上犯罪道路的呢? 据张某交代,他自从大学毕业后,就在广东沿海城市打工,从事设计类工作。大约在两年前,他来到重庆发展。但他自己谋划的创业路并不是那么顺利,整天愁眉不展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在网上贩卖信息能够赚钱。 在最开始,张某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货源”。“干我们这行的,都是从上家获得资料,然后卖给下家,吃中间的差价,是中间商。但如何获得信息,这是个关键。” “我知道,凡是找我买信息的人,绝大多数也是从事这一行的人,他们的手里,也掌握有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为我不从他们手里窃取呢?”张某想到了一个“黑吃黑”的方法,就是盗取买家电脑中的信息。他先从一个黑客网站上,以300元的价格买了一个木马程序。随后,他将这个木马程序隐藏在他一些试用数据里发给买家,让对方关闭防火墙等软件,然后点击带有木马程序的压缩文件,木马程序也启动了。接下来的事,就是张某通过木马程序,扫描买家的电脑,获取其电脑内存储的信息。 “宅男”2年赚了二十余万 据警方调查,张某所盗取和贩卖的信息,主要是顾客购买商品的信息,如化妆品、衣服,甚至知道谁买过壮阳药。而下家买这些信息,则大多是用于电话购物,发送短信等。但民警表示,也不排除下家买取这些个人信息,用作短信电话诈骗。 张某说,这些个人信息,每一条价格从5分到5角不等,那种长期购物的顾客信息,“利用价值”较高,卖价也高。而下家购买这些信息的数量也有多有少,最多的一次交易额也只有几百元。但就是这样,张某这位周围邻居眼中的“宅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足不出户,就通过家里的那台笔记本电脑,非法获取利益二十余万元。 张某表示,以前一直认为卖这些信息是不会触犯法律的,通过民警的法律教育,知道了自身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以后再也不会从事这种违法行为了,也希望其他准备以身试法的人悬崖勒马,不要心存侥幸。 典型案例二: “婚姻咨询师”坐摩的跟踪用DV秘拍 一次服务收入2万 行动中,渝北区公安分局民警成功将前期摸排到的嫌疑人刘某某抓获,摧毁了其开的从事非法跟踪、秘密摄像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重庆东邦商务信息咨询中心”。 3月7日上午,刘某某在渝北区某小区16栋15楼7号房落网,这里就是刘某某所开的“重庆东邦商务信息咨询中心”。民警随后对该处依法进行了搜查,缴获了2台电脑、一台DV摄像机 及刘某某与多名客户签订的协议。记者在现场看到,桌上放着刘某某多个版本的名片,单位包括重庆东邦商务信息咨询中心、重庆东邦家庭维权中心、重庆东邦法律服务所等,头衔更是花样百出,有婚姻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家庭维权人士、法律顾问及私人侦探等。一张报道公安机关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报纸复印件,被刘某某放在一个文件夹内保存着。刘某某表示,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法律,一直在关注这方面新闻,也一直提心吊胆,但总是心存侥幸以为自己可以逃过公安机关打击,没想到这么快警察就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据刘某某交待,今年一月初的一天,他接到一个自称姓王的中年女子电话,王某怀疑丈夫喻某有外遇,想找刘某某帮忙秘密拍摄丈夫婚外情的证据。1月8日,两人相约见面,并经过讨价还价,约定以2万元的价格成交,并签订了协议书。王某支付了1.2万元作为前期调查费用,并向刘某某讲述了丈夫喻某及可疑情人的基本情况。随后,刘某某对喻某展开了10余天的连续跟踪,发现其驾驶一辆路虎越野车,并掌握了其公司和家庭地址、所从事行业、爱好为喝酒抽烟和打牌等情况。刘某某每天将喻某的行踪向王某进行反馈,但是并未发现喻某与情人约会等情况,遂在王某要求下停止了跟踪。 刘某某的另一个客户自称姓彭,也是中年女性,也是怀疑丈夫韩某有外遇希望他帮忙调查。经过详谈,彭某答应支付刘某某1.8万元,由刘某某负责帮其调查丈夫外遇的证据,两人签订了协议书。随后,刘某某采取坐摩的跟踪和用小DV摄像机秘拍的方式,对韩某进行了10余天的跟踪调查,发现了韩某有一个20多岁的年轻情人。刘某某将此消息告诉了彭某,同时告知彭某自己拍摄了录像证据,如需要还要另外加费,但后来彭某就没再与他联系。 典型案例三: 盗取买家信息在购物网上删差评 在3月7日的行动中,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根据线索抓获了24岁的在校大学生余某。经审查,余某自2012年9月开始,在网上向某购物网站商家提供删除买家发出的中、差评价服务,一般每删除一条向商家收取费用160元左右。余某采用依据商家提供的买家姓名、手机信息与其电话联系,说服对方自行删除不良评价。对少数不愿删除不良评价的买家,余某根据多数买家未对网站帐户进行实名认证的情况,通过互联网联系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源,以每人25元的价格先后购买三名买家的身份信息,再通过相关网络技术手段获取公民登陆网站的帐号和密码,自己登录该账号后删除不良评价。 来源:
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