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孝动人以理服人” 法官化解两家积怨
发布时间:2013-04-22 14:03:06
本网讯(赖 明)
2013年4月22日上午,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出现了温馨感人的一幕,两位花甲老人紧紧握着法官的手连声道谢:“谢谢法官,谢谢你们耐心细致的工作,我们两家人现在终于和好如初了,我们的孩子比以前更懂事了,太感谢你们了!”两位老人中,一位是原告丁智国的母亲,另一位则是被告熊小伟的父亲。就在一个月前,两位老人还在法庭上拍着桌子、红着脖子破口大骂。谁又能想到,这两位老人还是在一起工作几十年老同事,却因为孩子之间的事反目成仇,最终对簿公堂。
案子看起来是一件很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案,熊小伟于2009年9月向丁智国借款65000元并出具了借条,后于2010年7月13日归还了5万元并向丁智国重新出具借条,注明“现家庭将小区房屋卖掉,还给丁智国5万元(原65000元借条已收回),还剩15000元分两次归还,2011年底还1万元,2012年底还清余款5000元”,熊父作为担保人在该借条上签字。因上述款项没有按期归还,丁智国将熊家父子起诉到法院,要求两人归还借款并支付逾期付款利息,并向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 承办法官审查了案件材料后,就隐约感觉到案子肯定不是15000元借款这么简单。果不其然,当承办法官到熊家送达开庭传票等应诉材料时,熊父正在炒菜,他听到法官的来意后,把手上的锅铲一扔,顿时大发雷霆:“他丁家想告就告,我也不怕。我一大把年纪,为了儿子背这么一身的债,现在还要成为被告上法庭,我也没有脸见人了。他丁家逼着我没有活路,最多就是把我的老骨头搭上,和他全家拼了。”熊母则在一旁不停地抹眼泪。见此情景,法官请两位老人坐下慢慢说。熊父告诉法官,儿子熊小伟前几年少不更事,学别人做生意,几年下来亏本有近30万元,熊小伟就四处借钱周转,其中向丁智国借了65000元。因为债主们逼的太紧,而老人只有这么一根独苗,担心儿子出事,在2010年忍痛将自己的房屋变卖了23万元全部用于还债,还差7万多元与债主们约定了分期归还,熊父也都为儿子做了担保。现在两位老人只能住在单位宿舍,熊小伟则带着老婆去外地打工,孙女也留给了老人抚养。熊父与丁母本就是同一单位子弟学校的老师,丁智国与熊小伟也是同事,以前两家人关系不错,就因为借款一事,两家关系开始恶化。熊父认为,熊小伟因为躲债一直在外地,他当时也很相信丁智国,委托其去变卖的房子,而丁智国为了早点变现以至于卖房卖得太急,如果能缓半年再卖,房屋涨价后就能卖到近30万元,可以将全部的欠款还清,而丁家认为熊家总是不能按承诺还清借款,一拖再拖,所以也对熊家恶语相向,两家人成了生死对头。 承办法官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感觉此案还是有调解的可能,回到单位即与丁智国的委托律师联系,想约个时间召集双方来法院调解。没想到律师一接电话,立刻泼冷水:“不用调解,两家人打生死架,肯定调解不成!这件案子好简单,有借条,你法官判就是,反正被告有退休工资,我们也申请了保全,案子判决后很好执行,每个月直接从工资里扣划就行了!”听到律师的话,承办法官还是耐心地解释。律师仍有些不服气:“法律又没有强制规定民事案件必须调解,你也不用耗时耗力去做调解工作,开完庭出个判决书就完了!”承办法官没想到,调解工作首先在委托律师这里就遇到了阻力,立即向其指出律师为已方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是应尽的职责,但不能简简单单地就案办案,只考虑到已方当事人的利益,应该从消除矛盾的角度出发,尽量做到案结事了,新的民事诉讼法中有好几条都强调民事案件要注重调解,可以看出国家对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视,对尽量消除人民群众的内部纠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殷切期望。 承办法官约好双方当事人于3月21日到法庭调解,丁智国和熊小伟均在外地没有到庭,来的恰恰就是双方父母。两家老人火气都很大,见面还没有说上两句就吵了起来,熊家说儿子不争气,做生意亏本,但丁智国逼人太甚,不给别人活路;丁家说自己儿子不听话,乱借钱给别人,现在钱没收回来,还落了个坏名声,熊家是赖帐不付还倒打一耙。说到激动处,双方老人就拍着桌子大骂,互相指责。见此情形,承办法官说:“明明是两个孩子惹出来的事,我相信他们肯定有能力去处理,就是打官司,他们也能应付。现在你们两家老人却在吵个不亦乐乎,我瞧着都觉得别扭,要知道钱是小事,伤了你们的身体,却是大事啊!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你们也都当过老师,也有退休收入,党和国家希望你们安度晚年,退休后能多享受生活,为了孩子的事干嘛让自己生这么大的气呢?”听了这一席话,两家老人安静了许多,但还是互不服气,不停地嘀咕。承办法官知道,这件案子主要是两家人还有一口气在拗着,解决问题的根子还在两个儿子身上。因为丁智国和熊小伟均在外地做事,上班时间不方便接电话,在劝了两家老人回去后,承办法官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打电话给两人,要两人多为父母着想,不能因为自己的事让父母去操心、去生气,年轻人要学会勇于担当、勇于面对问题,更要学会如何去处理问题,如何去孝敬父母,让父母开心。经过多次的沟通、做工作,两人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纷纷表示要听法官的话,自己挑起担子,把问题解决,并答应会做好自己父母的思想工作,劝他们不要再发生争执,以身体为重。 在做好了两个儿子的工作后,承办法官又分别约两家老人谈心,劝他们不要为孩子的事太过激动,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暂时的坎坷是年轻人成长过程当中的必经之路,希望两家老人能放下隔阂,象以前一样和睦相处。反复做了几次思想工作后,承办法官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再一次召集双方到法庭调解。这一次气氛就好了很多,两家老人见面后首先互相赔不是,承认自己的火气太大,有些话说的过重,请对方谅解,又都表示在接到了自家孩子的电话后,能感觉到孩子懂事了很多,心里觉得很欣慰。经过双方的协商,终于达成了协议,由熊家父子在4月底以前先归还借款2000元并承担诉讼费用,余款在2013年年底前全部付清。协议达成后,两家老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法庭。看到他们有说有笑的背影,两家人数年的积怨得以化解,承办法官感慨万分,深深地体会到这段时间的工作没有白做,只要肯沉下去和当事人交心,找到案件的关键点,从亲情、友情上入手,在法理、公理上做文章,对案件的和谐处理肯定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案子一定能圆满解决。 2013年4月22日一大早,熊父就赶到法院,乐呵呵地对承办法官说:“小丁父母马上就到,我们两家人全说好了,现在关系又跟以前一样了!也不用等到月底,今天退休工资一到帐,我就把钱取了出来,我儿子给我也寄了1000元过来,现在就把钱付给他们,剩余的钱我给我儿子下了军令状,我们父子俩一定要共同努力,争取提前还清,绝不拖到年底!” 把前前后后的一切都看在眼里,原告的委托律师此时也向法官表示了由衷地佩服:“我真没想到冲突这么大的两家人能够重归于好,这样的处理方式比每个月从工资里强行扣划效果好多了,案子顺利了结,原、被告又握手言和,这种对群众认真负责的精神我要好好学习,还是法官的工作做得细,我佩服你!” 责任编辑:
盼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