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警方摧毁一涉案价值近4000万元制售假药团伙
作者:夏吉春 张波 发布时间:2013-05-15 10:31:41
3月31日,凌晨三时许,安阳市刘某民早早起了床,开着面包车出了自家院子。他并没有什么急事要办,但实在睡不着,便提前起了床。这段时间,刘某民总是睡不好,每做一次噩梦,他就要把自己的“作坊”搬一个地点。刘某民走走停停,不知遛了多久,上午九时,他驾驶的面包车被民警逼停,车上搜出假药品若干,刘某民本人也被民警牢牢控制。刘某民长叹一声:“一直害怕这一天,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与此同时,安阳市公安局组织400多名警力分头出击,迅速抓获该市境内其他34名涉嫌制售假药犯罪人员,捣毁生产、销售、仓储假药等犯罪窝点10个,查扣制假设备42台,缴获假药8300余万片(粒),查获制假药原料2300余公斤,涉案价值近4000万元。 这是“3·31”全国特大制售假药集群战役统一收网行动安阳主战场的一个片段。 物流公司背后隐藏的“秘密” 今年年初,河南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接到公安部交办的一条制假案件线索:有人通过互联网从安阳“刘某”、“张某”等处大量购买假药。 该线索迅速被转交安阳市公安局,省公安厅相关领导要求安阳对该线索展开彻查。 安阳境内藏有制售假药犯罪窝点?公安机关为何毫无发觉?他们如何逃避打击的?安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郭法杰要求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彻底摧毁这个制售假药的犯罪团伙,并指定由该局副局长王日升任指挥长,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 王日升说:“接受任务之初,我们感觉压力很大,因为线索中能利用的信息极少。” 果不其然,经查,“刘某”、“张某”均系假名,线索由此中断。专案组民警果断调整侦查思路,在进一步分析研判中,终于发现刘某民有重大嫌疑。 民警对刘某民展开重点调查。调查发现,刘某民开有两家物流公司,其中一家承包了给亲戚经营,另一家名为的畅汇物流的公司,则由刘某民夫妇亲自经营,经常来此收发来往全国多个省市的托运物品,托运物品一般标明弹簧、螺丝等“配件”,表面上并无异常。 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刘某民收到各类包装完好的“配件”后,并没有送往工厂或配件供应部门,而是很快安排另外不同的车,将成包“配件”拉往不同的地方,最终流入城乡结合部几处农家院以及相对较为偏僻的废旧厂房,随后这些地方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新的“配件”,然后通过刘某民本人经营的畅汇物流公司或长途客运汽车托运到全国部分省市。 据此,专案组分析认为,畅汇物流公司有问题,“配件”更有问题。 查获的假药以及制假设备装满几大车 虽然怀疑这些废旧厂房或农家院落很可能就是假药生产、包装窝点,但为了不打草惊蛇,民警通过进一步的调查逐步印证这一推断,专案民警对位于安阳县、内黄县等五处疑似假药生产包装的五个窝点进行了调查取证。民警先是调取了相关电费缴费记录,发现这些窝点每月用电耗费均在2000元以上,这跟制假机器日夜运转有直接关联,同时,民警又化妆成垃圾清运工,对五个窝点相邻近的垃圾堆进行了侦查,发现所到之处均有大量跟药品生产、包装有关的废弃物。据此,专案组分析认定,此系生产包装假药窝点无疑。 与此同时,在深入摸排和顺线跟踪中,有关制售假药人员也不断得到印证,犯罪嫌疑人刘某连、崔某海、段某国、韩某爱、张某峰等各窝点主要负责人也逐渐浮出水面。办案民警通过大量外围调查,逐渐掌握了他们参与制售假药的全部犯罪事实。 3月31日,在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下,“3?31”全国特大制售假药集群战役安阳主战场进行收网,五个生产、包装、存储假药窝点分别被捣毁。 在安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涉案物证集中保管室,记者除了看到几台自动化机械设备外,还看到堆有大量成品、半成品常用药品,如“脑心通”胶囊、硝苯地平片、白加黑感冒胶囊、吗丁啉等各类假药。 安阳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王向东说:“这几个窝点生产的各类假药涉及28个品牌共计32种,几个窝点多台机器日夜不停批量生产,平均每天生产20万粒各类‘品牌药’,光查获的假药原材料、包材、成品半成品及制假设备就装满了几大车。” 为了巨额利润 制假团伙煞费心机 其实,这伙制售假药人员自实施违法犯罪以来,一直在精心逃避公安机关打击。 刘某民团伙在安阳境内隐蔽生产销售了一年多,是如何逃避公安机关打击的? 他们在生产窝点选址上,不仅考虑地理位置要偏僻,还设置有岗哨。据办案民警讲,在安阳县一个生产窝点,民警若想贴近侦查极为不易,前后要通过嫌疑人布置的几道关口。 另外,据刘某民的妻子刘某连供认,他们通过相对可靠和固定的网络进行假药交易、买卖,不论购买假药原材料或者发售成品假药,均以“配件”名义通过物流公司和长途客车进行托运,和药品商之间的交易不通过银行转账,而是通过客车捎带,暴露的风险较低。 这是他们隐蔽较深、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刘某民犯罪团伙成员之间全部为同学、亲戚关系,犯罪团伙之间具备充分的感情基础,不容易泄密,同时对生产所用工人也比较优待,工资高于当地打工者平均报酬水平,工人们比较敬业。 安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李涛说:“该团伙的制假能力非常强,他们生产的“脑心通”胶囊,包装及药品颜色几乎一模一样,连厂家的技术人员都难以用肉眼辨出真假。” 今年43岁的刘某民是该制售假药犯罪团伙的1号人物。2012年以来,他伙同刘某连、崔某海、段某国、张某峰、韩某爱等人从外地购进假药原料、包装、商标标识及相关机器设备,在安阳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废弃厂房内组织农村无业人员,大批量生产常见品牌假药,再通过物流公司向北京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山东省济南市、辽宁沈阳市等地大量销售。 那么,这些制假设备和大量原材料又从何而来?原来,刘某民经常参加各类药品交易会,广泛搜集假药半成品、包装、商标标识等厂家和不法商贩信息,然后再与他们交易。 “利欲熏心”一词最能形容这个犯罪团伙的作案动机。以该团伙生产窝点负责人段某国为例,我们在看守所采访的时候,段某国告诉我们:“生产销售假药,可谓一本万利。”此前,段某国在城中开有一家理发店,每天收入三五百元,日子相当滋润,但自从参与制售假药,段某国再也无心经营理发店,每天客人顶多三、五个,理发店成了他隐瞒犯罪的幌子。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旨在用于治病救人,但这类假冒药品一旦流向市场,会对百姓造成很大危害,轻者会贻误治疗,掩盖病症,后果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走访了相关专业人士,他们认为,假药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水平较低,以药养医现象较为普遍,尤其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又喜欢以小药养慢病,这就给常用慢性药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给那些唯利是图的制售假药不法人员提供了商机。 来源:
中国警察网
责任编辑:
李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