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法官刘登福的幸福
——记宁远县舜陵法庭刘登福法官 作者:刘姣 发布时间:2014-02-11 11:02:40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九嶷山下泠江之滨,就有这样一位25年来坚守基层,扎根基层,时时刻刻将百姓事当自己的事,始终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中的“草野法官”。25年来,他走街串巷、翻山越岭,在田间、在地头、在百姓家里,争喋不休的夫妻在他的细心劝导下重归于好,祸起萧墙的父子在他的软磨硬泡中回归亲情,剑拔弩张的邻里在他的和风细雨里握手言和。25年来,他在宁远县舜陵法庭审判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公平和正义,他就是老法官刘登福。 每调好一件案,幸福就增加一分 在刘登福所办案件中,很少看到庄严的国徽和严肃的审判庭,因为他总在纠纷一线、矛盾现场,在他所承办案件中有80%以上的案件都是通过调解方式结案的。有人说,调解比开庭要繁琐得多,有时费三四个小时也不见得调得成,对刘登福法官“只要有一丝调解的可能就尽百分百努力调解”的工作风格很不赞同。然而,在刘登福的心里,调解是一门艺术,是可以实现“案结事了、胜败皆服”的艺术,调解是一种幸福,每调好一件案,他幸福就增加一分。自2006年以来,他先后5次被评为省、市“调解能手”。 柳塘村村民周某德和被告周某良系堂兄弟,双方为土地征用补偿发生争执并反目成仇。案子到了法庭后,一天下午,周某良打来电话,说原告周某德到其家中闹事并扬言要杀其家人。听闻此事,刘登福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同审判员罗四平马上租车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见原告周某德正持扁担追打被告周某良。在此危急时刻,刘登福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冲上去拦阻原告周某德,并将其手中的扁担抢下。两堂兄弟在刘登福的劝阻下,情绪稍有缓和。刘登福见势便趁热打铁,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做两兄弟的工作。在三个小时的说理、说情、说法后,双方当场握手言好并达成和解协议,原告撤诉息讼。回想起刘登福法官强扁担的一幕,审判员罗四平仍心有余悸,对刘登福说:“刚才太危险了,你不应该就那么冲上去的。”刘登福却淡淡一笑说:“没事,只要这兄弟俩没事就行。” 又如黄金桥村村民王某某诉被告张某某离婚纠纷一案,经审理查明,原、被告双方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其婚姻属无效婚姻,而被告张某某一直不愿意面对现实。在庭审过程中,被告张某某突然走出法庭并持一把杀猪刀企图自杀,刘登福见此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一边走近被告张某某,一边做其思想工作,企图感化他,通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说服,张某某终于敢于面对现实,放下了手中的刀。在一番情与理的交融中,该案达成和解。 能在法官的位置上干一辈子就是幸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刘登福从转业到法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这一扎就是25年。虽然有着娴熟的办案经验,但他是宁远法院老同志中少数几个未解决副科级待遇的法官之一。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他一生淡泊名利,在每次晋升提拔时,都把名额让给了其他同志。他说,能做一名法官,就很幸福。在人员调动时,院里考虑到刘登福年纪大了,要他回到院机关工作,他说:“这么多年,我不仅对法庭有了深厚感情,对那里的百姓也有感情,在法庭干,挺好。” 然而,刘登福法官的幸福似乎来得不那么尽如人意。2013年6月,在单位组织的例行体检中,58岁的刘登福被查出患有严重且危机生命的疾病。医生建议必须尽快到长沙进行手术治疗。院领导和同事们得知此消息后,多次劝他将手头的工作放一放,身体要紧。可刘登福拒绝了,他说:“现在身体没什么大碍,手头上的案子要抓紧,当事人很着急,等把案子结了再说。”就这样,刘登福带病接连调了好几个案子。最终在家人和同事们的再三劝说下,他才搭上去长沙的班车。临行前,院里说,安排车子送他去。可刘登福却说:“搭车去就行,不能因为我个人的事给组织添麻烦。”手术后,医生建议要再住院观察。但没过几天,在舜陵法庭的办公室里,又看见了刘登福忙碌的身影。家人劝他在家休养,他说:“耽误了好几天,单位的事肯定多。”领导劝他休息,他说:“我不能拖了单位的后退。”同事劝他不要这么卖命,他说:“我是法官,这一生都要为这个职业奋斗。”的确,在刘登福的心中,“法官”是神圣的,能当一名法官是幸福的。 山无言,不遮其伟岸高达;水不语,方显起浩瀚之美。朴实无华的刘登福用他25年的坚守,在九嶷山下镌刻出一句句正义的誓言,传递着一个又一个幸福。 责任编辑:
陈文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