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接地气”中强筋壮骨
作者:李金格 发布时间:2014-02-18 11:10:25
基层是干部尽快成长进步的摇篮。为了让青年干警尽快成长为业务骨干,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法院党组决定,让去年底新招录的江涛、张英等9名青年干警到我区8个镇办锻炼3个月,确保让他们迈好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步。目前,这9名青年干警已经锻炼回来,收获颇丰。 一、到基层锻炼的主要目的 一是为了尽快了解群众的真实企盼。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想把“司法为民”的宗旨落到实处,就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正了解服务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青年干警基本上都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对基层群众企盼的司法需求了解的不深、不细。这次他们到镇办锻炼,是难得的一次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沟通交流的机会,可以倾听到群众内心各种“原生态”需求声音。 二是为了尽快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有一句谚语叫:“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意思是说即使几里远的距离,也有可能风俗习惯不一样。这9名青年干警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说话语调、表达方式等很多风俗习惯与威海不尽相同,有的还相差甚远。如果法官在执法办案中听不懂、听不清当地群众“把喝水吃饭说成哈水哈饭、把东西放在这里说成把东西稳在这里”等方言,就有可能闹出笑话或影响办案质量。 三是为了尽快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当前,威海发展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法院每年收到的邻里矛盾纠纷、房屋拆迁款项补偿、劳动合同纠纷、工资拖欠等影响社会和谐的案件数量逐步上升。如何让青年干警尽快掌握化解矛盾知识、提高办理这类案件的调撤率?让其到镇办学习就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镇办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其机关干部经常到群众当中化解这种纠纷,不少人还成为这方面的“土专家”。 四是为了尽快增强工作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提高办案效率的重要渠道。如果办案人员在工作中因循守旧、僵化教条,将难以与当前朝气蓬勃的发展形势想适应。对此,增强青年干警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基层是思想创新、政策创新的源头。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惠民政策都出自于基层,离不开群众的创造。青年干警在镇办锻炼时,一定会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氛围、创新事例、创新成果中深受启发。 二、在基层锻炼的主要收获 镇办机构虽“小”,但“五脏俱全”,涉及到经济、农业、城乡建设等领域,是丰富阅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一块难得“沃土”。9名青年干警经过镇办为期3个月的基层锻炼后,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是司法为民的思路明显清晰。俗话说:治病先号准脉搏,射箭要瞄准靶子。青年干警在锻炼期间通过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群众家中,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深切感知群众的喜怒哀乐,倾听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意见建议。同时,也发现了群众在贸易加工、种植养殖、观光旅游、“两新”组织建设等生产生活中的认识、做法与法律法规不完全相符的问题,这些都是青年干警在法院岗位上,为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基础和方向。 二是接触群众的方式明显转变。青年干警通过在镇办锻炼3个月后,基本上能听懂了当地群众的方言,基本上熟悉了威海当地的风土人情,基本上能掌握了与当地老百姓沟通交流的方式。同时,也使他们体会到,要当好一名群众满意的法官,就必须始终尊重群众、理解群众,真心实意地替他们着想,用法律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用亲和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做好他们的思想疏导工作,努力使所办的每一起案件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是化解矛盾的能力明显提高。青年干警在镇办锻炼时经常跟随机关干部到矛盾多、发展快、人口比较集中的群众当中,宣传有关法律、讲解有关政策、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他们就在这亲历亲为、耳濡目染当中,逐渐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在执法办案中提高调撤率积累了难得的经验。青年干警潘龙在张村镇锻炼时,主要从事信访维稳工作,使他对如何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撰写了一篇信访维稳文章,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四是争创一流的意识明显增强。我区8个镇办在发展经济、服务社会、惠及民生工作中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果层出不穷。这9名青年干警在基层锻炼时,都能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沉下心思,自觉向基层的群众学习,虚心向一线的干部请教,从而对基层的招商引资政策、土地政策、惠民政策、服务企业等情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创新执法办案方式方法提供了良好“氧气”,也极大地增强“不创新就会落伍、创新就是效率”的意识。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法院) 责任编辑:
陈文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