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刑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男子盗窃全国21所高校教育超市117万元被判12年
作者:马超 朱来宽 王俊玲   发布时间:2014-04-15 10:57:30


    在网上“随机”搜索到一所高校,独自一人乘坐飞机或高铁前往,经过事先“踩点”并购买好作案工具后,将高校内教育超市里的现金洗劫一空。从2007年第一次得手至2013年案发,他横跨十余省市,砸开全国各地21所大学教育超市的保险柜,盗窃金额达117万余元。其中,最多的一次盗窃了20万元。

  4月7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宣判,“高校超市大盗”、被告人时文波(又名苑红志)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十万元。

  网上搜索作案目标

  2013年3月13日晚上,一个背包被扔进江苏省宿迁学院的校园。紧接着,一个身影趁着夜色越过墙头,麻利地拎起背包,直奔目的地——教育超市。当晚,该校教育超市内的7.5万元现金被盗。

  其实,选择宿迁学院教育超市作案,是“苑红志”通过电脑随机选择的结果。案发10天前,“苑红志”在网上搜索出宿迁学院地址;案发7天前,他带着地图辗转千里来到宿迁,以“一日游”的方式“踩点”宿迁学院教育超市。随后,他取道南京赶往事前确定的落脚点——浙江省嘉善县。

  案发两天前,“苑红志”从嘉善出发,来到江苏常州五金市场购买作案工具。案发当天22时30分,“苑红志”再次来到宿迁学院。从打开教育超市的防盗门到窃得7.5万元现金,他只用了短短几分钟。作案后,他迅速逃往嘉善。案发7天后,“苑红志”在南京禄口机场被宿迁警方抓获。

  交替使用两个身份

  据办案人员介绍,“苑红志”有两张身份证。他的经历可以分为流窜盗窃、服刑两种基本形态。“苑红志”的原始身份是时文波,197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农村,小学二年级辍学,18岁结婚生子,1994年因犯盗窃罪获刑12年。

  2005年出狱后不久,时文波认识了现任妻子赵红梅。“我只知道他在江浙一带做货车押运工作,经常出差,长时一个月、短时十来天,行踪不定但来钱快。”赵红梅说,虽然每月收入过万元,经常坐飞机全国各地跑,但他非常小气,连家人花钱他都心疼。

  当警方从赵红梅家中搜出署名“苑红志”的83万元银行存折,并告知这是她丈夫时文波盗取赃款的一部分时,赵红梅被惊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和自己生活多年的丈夫另有身份。

  据时文波交代,“苑红志”这个身份是他出狱后花200元中介费“找人办的”。随后,他便重出江湖,交替使用两个身份。在老家时,他是时红波;盗窃时,他是“苑红志”。

  计划盗窃196所高校

  据时文波交代,选择高校教育超市行窃,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曾为教育超市送过货,比较熟悉教育超市的情况。他通常在网上搜索目标超市地址信息,乘坐飞机或高铁前往目的地,下手前会提前几天“踩点”,得手后迅速逃离,从不在案发地城市以时文波的身份留宿,一般在几百公里外以“苑红志”的身份“亮相”。

  从2007年开始,时文波在南通、扬州、徐州、黄山、安庆、滕州、宁波、杭州、成都、西安、济南、南昌等地大学疯狂作案。

  在警方抓获他时,从其身上缴获的地图册上看到,上面用笔标注了20余个省市。在一份河南省的高校园区地图上,他做足了功课,每个大学上写着“有口”、“没看见”或“没”等只有他能明白的字样。

  拿起他的两本笔记本,这里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全国196所大学的地址和公交路线,有时还穿插着路线图。

  最多一次盗窃20万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7年12月份至2013年3月份,被告人时文波先后到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宿迁市宿城区宿迁学院等地盗窃校园及周边等地的超市,共计盗窃21起,窃得现金及物品合计价值人民币1177140元。

  在21起盗窃事实中,最多的一次盗窃了20万元,最少的也有5000元。2010年10月12日夜,时文波携带工具到四川省成都市郫县西南交通大学校内的“好美佳”超市,将财务室保险柜切割开,窃得现金人民币18万元。

  2011年3月11日夜,时文波到山东省滕州市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撬开学院内的达尔文超市门,将超市内的两个保险柜破坏、撕开,窃得现金人民币20万元。除盗窃现金外,时文波还多次盗窃价值数千元的香烟。

  教育超市缘何失守

  高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为何时文波敢深入其中且屡屡得手?据时文波交代,高校的教育超市一般都开在学生宿舍旁边,这样更容易下手。

  时文波还认为,开学初是盗窃的黄金周,学生有钱花,超市也有钱赚,校园里家长学生人来人往,学校门卫岗形同虚设。据他回忆,200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西区教育超市盗窃得手后,竟“壮着胆子”拎着装满9万余元现金的背包从学校大门走过,门口的保安对他视而不见。

  “此外,不少高校的教育超市虽然产权隶属于高校,但多数已租赁给了个体承包户经营,高校只管收取租金,学校保安也不把超市等‘校内租界’作为巡逻重点。这些经营网点不得不自己承担安全风险,但有的经营户盲信校园比较安全,防范意识低,安装的防盗门窗并不牢固。”办案人员介绍说。

  据时文波交代,其2011年盗窃山东滕州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教育超市时,直接用手就掰开了店堂卷帘门;2012年在徐州某学院盗窃,用手拽超市玻璃门时,里面的门锁直接就掉了下来。

  办案人员认为,高校教育超市屡屡被盗,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超市往往存有大量现金。据时文波交代,他作案的21家超市夜间全部空无一人,而保险柜内的现金多则20余万元,最少的也有数千元。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