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越是困难 越应坚守
作者:何涛 发布时间:2014-06-17 09:26:36
据统计,2013年,上海法院辞职的法官就有70余名,较2012年有明显增加。据调查,这部分离职法官多为35岁至45岁高学历男性,法学功底扎实,审判经验丰富,工作精力充沛,不乏中级法院副庭长之类的业务骨干。某区法院去年就有10名法官离开法院,其中一些庭甚至出现“集体出走”现象。前不久,坊间传闻,重庆法院系统、包括高院的一些庭领导也打算辞职,另谋它路。 这对青年法官无疑是巨大打击,因为这些离职的优秀法官就是青年法官心中的奋斗目标和灯塔,现在他们都毅然辞职,放弃了对法官职业的坚守,青年法官还有坚守的信心和理由吗? 有,至少有三个理由:一是法治建设需要青年法官。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建设法治中国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法治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推动者—人民法官,理应担负起这样的重任,这是法律人应有的担当。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一次伟大的改革,但再好的改革蓝图,如果没有人的参与,也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而异。如果人人都选择从事律师,谁来敲响法槌?如果人人都选择下海经商,谁来维护正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法治建设需要法治人才的参与,特别是青年法官,国家有需要,理应前赴后继,这是青年人应有的担当。二是个人前途需要国家平台。作为青年法官,选择法律,就是选择前途,选择法官,就是实现理想。回头想想,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艰辛走过来,终于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才。现在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那么这些年为学习、为中考、为高考、为司考、为公考的辛勤汗水、拼搏奋斗就付之东流,毫无价值。一个没有法官的社会,还能叫法治社会吗?一个非法治的社会,还需要法律吗?没有法律,法律人还有社会价值吗?没有社会价值,还能有个人前途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法官只有在法庭上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珍惜自身所学知识,努力实现并发挥其社会价值,才能有所谓的个人前途。三是身处改革之际,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挑战与机遇并存,一部分人不敢面对挑战,失败了,一部分抓住了机遇,成功了。同样,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继续深化改革的目标,挑战与机遇再次重逢。十八大后,中央出台系列规定,办公用房缩水、福利待遇锐减、严格限制公车使用,严控三公消费,从自身感情上和实际待遇上,可能会难以接受,或者说非常不自在,但从长远看,这是让中国走向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实现伟大复兴梦的必经之路,就像一个吸毒者戒毒,过程肯定是极其痛苦,但是唯独这样才能重获新生。但是,在司法改革领域,也提出了法官职业化建设,省级以下法检统一管理等改革举措,所以,能够有幸见证中国司法改革的进程,更有幸的是还能具体参与到中国司法改革的进程中去,这是一份荣欣,所谓时势造英雄,时代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青年法官挥洒青春,建功立业,青年法官理应顺应潮流,努力提高自身本领,增强司法能力,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猫喜欢吃鱼,可猫不会游泳,鱼喜欢吃蚯蚓,可鱼又不能上岸,上帝给了我们很多诱惑,却不让你轻易得到,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面对诱惑,我们要淡定,面对困难,我们要从容,所以,不要轻言放弃,现在的情况越是困难,我们更应充满信心继续前行,只要坚守了,这本身也就是一种成功。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朱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