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人民陪审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用心之处可见志
——记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法院宋村法庭人民陪审员潘见志
作者:于向华   发布时间:2014-10-29 09:44:12


    来法庭就职前,潘见志同志已在教育界担任了二十多年的学校校长。他心系乡梓、教书育人,在不同的岗位上总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快乐。交谈得知,作为首届工农兵大学生的他对人民陪审工作神往已久。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推荐,已是镇老干协主任的他如愿以偿被选任为文登法院人民陪审员,成为所在地宋村法庭的一名“编外法官”。

    锻造融情于法的司法本领

    他追逐梦想,用心研习,艰难的探索中,一步步努力向前。以前,听说人民陪审员只是个陪衬员。潘见志同志不这么认为。他要求自己,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到最好。他不满足于开庭来一阵儿,严格遵守法庭的作息制度。一言一行,都决不允许自己有丝毫懈怠。知道的,大胆地说;不知道的,谨慎地说;一知半解的,确定后再说。

    对完全陌生的新领域,他从没有退缩过:“我是个新兵,但我有激情、有信心。”以前没有接触到系统的法律知识,他就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在为期三天的新任人民陪审员岗前培训班上,他如饥似渴,边听边记,不懂就问。回到法庭后,有时看一天法律书籍,晚上回去还要反复揣摩,这点儿记着了,那点儿又忘了。第二天就赶快来翻翻书、上网查询或向法官们请教。有时,还会深更半夜开着车跑到文登市区找自己从法官职位上退下来的兄长一起研究切磋。

    考虑到潘见志同志德高望重、群众基础好,于康波庭长安排他主要调处婚姻家庭类案件。此类案件看似简单,处理起来既复杂又麻烦。对经手的每一起案件,潘见志同志如数家珍,对其中的前因后果、得失成败,他要求自己烂熟于心。在他的办公桌上有一大撂排放整齐的小纸条,上面罗列着每一起案件的争议焦点、切入点、协调沟通等情况。

    诠释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

    法庭案多人少,调处案件、组合议庭,都离不开陪审员的积极配合。潘见志同志挚爱这份事业,难免会与私人空间有所抵牾。今年夏天,母亲血栓在床,父亲又因病住院,每天早晨七点半,他将父亲送到镇医院打点滴,又马不停蹄赶到法庭。等老爷子打完点滴,他再开车将父亲送回家。父亲住院23天,除了周末,潘见志同志没有因此耽误一天工作。以前,每周三回老家为父母改善生活的惯例也因参加陪审而从此废止。镇老干协的工作,他也尽量安排在周末开展。

    调解工作需要精深的素养、缜密的思维,他利用熟谙教育心理学的优势触类旁通,灵活运用“面对面”、“背靠背”等调解方式,或急攻,或缓解,引导当事人进行换位思考,并使得一位继父心甘情愿将自己的应得份额十几万元无偿赠与继子女完成学业;他朴素的老理儿情法交融,无不影响着当事人的价值判断与公正感知。他比较应时的调解语言,又拉近了与年轻当事人的心理距离。担任陪审员2个月,单独处结案件14起。

    他秉公执法,但内心柔软,对困难当事人会尽其所能施以援手。一次成功调结后,因法官集体回区院开会,无法出具法律文书,潘见志同志一再向当事人解释原因。得知家境贫寒的原告回家要倒两次车还要步行一段路,他二话没说回家开车将原告一行直接送回家。

    他倾心审判,对即将走出法庭的当事人也是语重心长。每调撤一起案件,他都要进行案后寄语。对调和的当事人,他叮嘱双方要多作自我批评,且行且珍惜;对最终分手的原、被告,告诫他们不要相互仇视,不作夫妻作朋友……

    业广惟勤,用心之处可见志。作为一个荷担者,他肩挑纷繁诉讼,助益社会民生。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他以燃烛之心,尽职尽责,心中有责任,行动有力量。提起潘见志同志,康波庭长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有了潘校长,我晚上再也不失眠了……”



责任编辑: 吕东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