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法官风采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法治道路上的求索者
——记巴中市恩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周斌
发布时间:2015-05-22 13:39:06


    从事基层审判工作20余年,始终坚守公平正义,办理各类案件2400余件,无一件引发信访、无一件发回重审。他就是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一庭庭长,二级法官周斌。

    周斌1974年10月16日出生,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倾注到了对法治的不懈追求中,他始终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始终牢记司法为民职责,将自己对法律信仰的坚守和对审判事业的热爱,融入到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以扎实有力的脚步,踏出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荣获“全省法院先进个人”、“我心中的好法官”、“全市十佳法官”、“金牌工人”荣誉称号。

    精业  源自坚定的法治信仰

    曹聪诉花丛卫生院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一案,因对是否可以同时主张工伤赔偿及人身损害赔偿双方争议较大,且当时没有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在办理此案的过程中,周斌多次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多次到实地走访调查,多次组织人员分析案情,在当时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的情况下,从法律基本原则的角度出发,推定工伤保险赔偿与因第三人侵权赔偿在法律上是并行不悖的,二者不能混用,也不能相互替代,劳动者因工伤事故受到人身损害具有双重主体身份,工伤事故中的受伤职工和人身侵权受害人,基于双重主体身份,劳动者或者近亲属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赔偿,同时还有权向侵权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则,并据此作出判决,最终让双方对判决胜败皆服。

   “他很谦虚也很好学,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这是法院同事对周斌的评价。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到法院参加工作,周斌勤钻书记员业务,在短时间内成为院内书记员中的佼佼者;担任审判员后,他经常思考法律适用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空白和障碍,先后撰写了《新婚姻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困惑》、《车辆受损后是否应当计算贬值费》等多篇实务类的调研文章,所撰写的《恩阳区征地拆迁工作的司法对策及建议》一文获得四川省“治蜀兴川”杯论文大赛优秀奖、市科协第七届学术论坛二等奖。拟定的《关于“三区同建”的法律思考》得到区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他喜欢钻研新类型案例和疑难案件,无论是承办法官向他咨询,还是审委会、合议庭讨论案件,他总是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所理解的、所掌握的知识,并在案件审理后归纳总结,形成指导性意见。

    敬业  源自良好的法官素养

    2013年,阳岭村两户家庭因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当地引起较大波折,派出所和基层组织调解多次无效,应阳岭村党支部书记的邀请,周斌同志带领巡回法庭干警冒着酷暑,深入到20多里远的阳岭村查勘纠纷现场,多次到原、被告家中开展巡回调解,采取面对面、背靠背的方法做双方的工作;多次与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司法所、派出所一起研究调解方案;多次动员组织双方有威望的亲属参与劝导,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之初。2013年,省委书记王东明和省高院院长王海萍先后到社区法庭视察,肯定了周斌的工作方式。王东明书记指出:把法律服务延伸到社区,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式,是社会管理的一个创新,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具体体现,能有效的帮助和引导群众依法解决各种合理诉求。

    担任审委会委员、民一庭庭长期间,因人员不足,他在办理大量案件的同时,还兼任审判管理办公室、恩阳法庭的工作,早上第一个到,晚上最后一个走,上午办案,下午处理兼职部门的事务,晚上加班撰写法律文书,是那段时间周斌的规律性生活。在这样高强度的节奏下,周斌个人办理案件70余件,参与案件质量评查400余件,法院审判质效迈入一流行列,裁判文书上网810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受到省法院表彰。

    是什么让他有着这样近乎无穷的精力?带着这样的好奇,记者专门走访了周斌,被问及这个话题时,周斌一脸苦笑,说道:“这不是有什么绝技,也不是刻意表现自我,应该说是一种精神洁癖,如果自己手中的事情没做好,总觉得坐立不安似的,尽管很累,但总要把事情干完,才能安心睡觉。”

    为民  源自深沉的基层情结

    2014年,原告魏某、杨某与巴中市恩阳区民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陈某、冯某、杨某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一案,原告之子魏某某和被告陈某、冯某、杨某四人相约到提河水库钓鱼,过程中,魏某某下水库游泳,不幸死亡。后魏某某的父母认为是学校、事故发生地提河水库管理方存在管理不善,陈某等人应当承担推定过错责任,魏某某的亲属起诉至法院要求五被告连带赔偿。虽然从法律的角度,因魏某某已年满18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五被告与魏某某的死亡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但从司法为民的角度,原告家庭困难,周斌同志主动邀请人民陪审员、司法联络员在庭前庭中参与调解,主动协调学校、相关部门给付原告魏某、杨某4万元经济帮助费,解决了原告家庭的具体困难。

    周斌的父亲也是一名法官,也曾在基层工作过多年,他经常告诫周斌:“我们是农村出来的,也是农民的儿子,办案一定不要有私心,要理解群众的困难,做实事、做好事。”良好的家风让周斌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求索之路不悔,向道之心不移。凭着对法治信仰的坚守和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凭着对法官职业的尊崇和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周斌的求索之路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5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