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党政>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人大代表建言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净化教育生态
作者:谢文英   发布时间:2018-04-02 14:47:00


  春天到了。周末里,还是有很多孩子奔波在各种培训班的路上,无暇赏春踏青。 

  按照教育部等四部委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部署,距离2018年底前完成对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改,还有8个月时间。而此前,记者了解到,北京市西城区的多所小学,已经对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班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内容包括:参加培训的学科,培训机构名称,培训收费情况等。 

  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家长心情喜忧参半 

  前不久,一篇《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作者在文中感慨:“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学校减负,增加的是家庭和企业的负担。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 

  “学生减负,家长增负”“减负减负,越减越负”的声音比比皆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直至高考的几个关卡牢牢攥住家长的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教育主管部门忙着给中小学生减负时,部分家长却不是很领情。一位妈妈说:“如果真的把培训机构都关了,家长肯定会想办法组班,毕竟今后孩子拼的还是校外学的东西。” 

  引爆这次媒体关注的是今年2月13日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和工商总局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通知》的目的是依法维护学生权益,坚决治理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行为,加快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为此,《通知》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有关人员责任。 

  消息一出,家长的心情喜忧参半。喜的是,通过治理,可以在公平的环境之下让孩子实现减负;忧的是,担心有的学校在招生或分班的时候仍存在潜规则。 

  就在不久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就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答记者问时表示,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争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把它作为招生的凭据。 

  如何理顺校外培训乱象,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刘秀云代表:严查中小学教师诱导学生参加培训行为 

  目睹了校外教辅机构逐渐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乡村蔓延,由学有余力、家有经济承受力的学生向绝大部分学生蔓延,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深感忧虑。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代会上,这位从事中学教育28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沉甸甸的建议。 

  刘秀云说,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负,但是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状态,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不辅导似乎就不能学好的坏风气,使中小学教育不堪其累,与基础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整顿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不具备相应资质、缺乏监管等诸多问题,刘秀云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责令其停止办学;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内容应向社会公开,防止出现“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等行为。 

  同时,刘秀云建议严查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对有违师德,参与校外培训的在职教师,要坚决查处并严肃处理。 

  对于学校和教师中不良教学行为,要把强化学校和教学管理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来,坚决查处一些学校非零起点教学。 

  李秀香代表:探究深层次原因切实给学生减负 

  “国家反复强调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现实中频繁的考试竞赛、巨大的升学压力,仍然是中国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环境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表示,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容忽视。 

  李秀香说,《通知》的严格实施将为中小学生减负带来一道曙光。但是,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是考试分数为录取的绝对标准,特别是高考分数指挥棒的无形存在。其次是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学生成绩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还有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导致学生要考入优质学校如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所以家长十分焦虑地寻求课外补课。”李秀香说,2001年以来,课程改革提倡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结合,初衷是好的,但三级课程的开设,增加了课时、教材和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学生负担。 

  沉重的课业负担,直接后果是损害师生身心健康,侵蚀我国素质教育成果。为此,李秀香建议,淡化考试成绩的影响,各级政府不得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和学校业绩的主要指标,不得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并且,调整学校作息时间,以“定量”取代“定时”计算作业负担的标准。 

  孙建博代表:制定行业管理规定规范校外培训 

  校外培训机构为什么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教育部曾先后发布多个减负令,但是减负问题为什么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淄博原山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孙建博认为,关键问题是缺乏专门的、详实的、有针对性的行业管理条例或规定。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他提出依法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言。 

  孙建博搜集了大量资料,其中包括一份上海的调查数据:有84.15%的孩子参加课外辅导培训。他认为,校外培训机构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家长对于教育培训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但是,有的培训机构本身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更有甚者,与学校相互勾结,达成利益链条,成了学校和在校老师创收的第二渠道……凡此种种,确实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在建议中,孙建博提到借鉴上海等地的经验。例如,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盈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上海市非营利性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等,作为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性文件。“一标准两办法”的实施,使制度管理效应彰显出来,优化了教育生态,使教育科学减负真正落实落地。 

  由此,孙建博建议由教育部牵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促进法》,尽快制定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或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条例,明确办学条件,认定从业资格,规范培训行为,加强日常管理,净化教育生态。 

  庞丽娟代表:注重人格、科学探究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认为,现在社会和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许与对教育的观念,与我国的传统有关。我国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并且把孩子教育与孩子未来密切相连。因此,在如何有效治理培训机构的问题上,庞丽娟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首先,全社会应对孩子的成长目标、教育培养孩子的目标都放宽些。儿童的仁爱善良、真诚礼貌、阳光大方、开朗自信、与同伴友爱交流合作、热爱大自然、喜欢科学探究等,远比学业知识、技能重要得多。 

  现在校外补习班更多的是补学业知识或学习一些技能。然而,孩子们需要成长的环境、参加的活动、获得的体验更丰富多彩,特别是更多地走进大自然,更多地进行操作探究,有更多的同伴交往与合作,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如果过多地强调学业知识的补习,就会剥夺孩子许多锻炼身体的时间,与人合作交往的机会,以及亲近大自然、科学探究操作等经历,最终不利于孩子综合素养的发展。 

  其次,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出台对校外培训班、课后补习班的设立资质、办学规范,特别是教育内容、教师资质、教育质量的标准,视导评估标准,并加强督导、引导与管理。 

  庞丽娟说,“每天下午3点半以后、周末,是丰富也是宝贵的时间,全社会特别是相关部门、家长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提供和引导孩子更多地体验课堂、学业知识之外的多种经历与锻炼,这样才更有利于促进孩子人格、情感态度、合群性、科学探究等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来源: 正义网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8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