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民商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女儿非亲生心头怒 谩骂怀疑者成被告
作者:乔建良 许文珏   发布时间:2009-02-10 14:40:04


    在一些人印象里,骂人并不违法,更谈不上侵权。可是日前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的一则判决却告诉人们:在公共场合辱骂他人,就是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2008年的一天,赵某被一个不争的事实击得精神完全崩溃,刚为人父的他经亲子鉴定发现女儿竟非自己亲生!回想与妻子交往到女儿出生的过程,赵某认为自称是妻子“叔叔”的陈某最为可疑。毫无证据的赵某决定找陈某问个清楚,2008年7月14日,赵某和他姑妈怒气冲冲地来到陈某所在的工作单位,对陈某进行责问和谩骂,让陈某当场就尴尬不堪,在单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三天后,赵某不甘心,又找上门,以侮辱性语言刺激陈某。事后,被辱的陈某将赵某和其姑妈告上了法庭,要求两人对自己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元。

    宜兴法院经审理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法律赋予公民的名誉权,是一种人格权利,它与公民的名誉和人格尊严是密切相关的。赵某怀疑陈某与其前妻有染,理应通过合理的途径予以处理,但赵某及其姑妈等人却未理性对待,并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形下,到陈某所在的公共服务场所,用侮辱性语言损害陈某声誉,公然丑化陈某的人格,这足以使陈某感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已遭贬低,而且也实际影响到他人对陈某品德、声望、信用等方面应有的社会评价,故赵某与其姑妈的行为已侵犯了陈某的名誉权,陈某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诉请于法有据。由于赵某的侵权行为并未造成严重后果,故法院对陈某主张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不予支持。综上,遂判决赵某与其姑妈立即停止侵害,并发表经法院审查的致歉声明,以消除影响;同时驳回陈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