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首页> 首页人物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爱民庭长和他的爱民情
——河南省杞县人民法院审判员杜爱民先进事迹
作者:李冰   发布时间:2010-12-28 15:29:19


杞县人民法院审判员杜爱民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大地爱得深沉”——艾青

  爱民庭长本姓杜,名字叫爱民,现任河南省杞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党支部书记,正科级审判员,主持日常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一颗淳朴的爱民之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赢得了众多当事人的信任和拥护。很多人见到他都会亲切的喊上一句“爱民庭长”,这个称呼饱含的是群众对法官的信任和感情。而在杜爱民的心中,也永远装着对党和法律的忠诚,对审判工作和群众的热爱,和对这片生养他的黄土地的深深眷恋。

  杜爱民的父亲杜瑞峰老人也是一名法官,60年代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为了家乡建设,毅然从繁华的首都北京回到了老家杞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一生。在杜爱民出生时,父亲就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爱民。或许,这个名字寄托着老人对后辈的所有期望,期望孩子在长大后能够继承父辈性格,时刻不要忘记人民群众。

  胸怀爱民情

  无论是在基层法庭当庭长,还是在执行局主持工作,杜爱民常对同志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作为一名法官,要时刻想着老百姓,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老百姓,否则那就是忘本。”  

  2008年10月的一天清早,刚来到法庭门口的杜爱民心中就是一震:门口黑压压的站满了近百名农民。当时的他预感肯定是要有事,经耐心询问,方知他们是来告状讨要欠款的,扬言如果要不回钱就去上访告状。面对此景,杜爱民耐心给他们讲法律,让他们选出代表到办公室谈。经过详细了解,方知事情的原委:他们是二十里外的群众,村干部为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与杨某签订了甜高粱种植回收合同。在合同中双方约定:由被告提供原种和技术指导,原告提供300亩土地种植甜高粱,待甜高粱成熟之后,被告对此进行种子回收。合同签订后,农民满怀希望的种植下甜高粱300余亩。然而就在甜高粱成熟之后,被告却未能按照约定及时回收种子。杨某在村民的多次追问之下支付了32510元,下欠93956元一直未还。了解情况后,杜爱民将他们引导到诉讼程序上来,当天给他们立案,并送达了相关法律文书。同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带着法官前往市区,对被告杨某的航吊以及房产进行查封。并及时对该案进行宣判,依法判令被告杨某支付84户农民甜高粱款93956元、茎杆补偿款45000元,共计138956元。判决后,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但是被告因为经济紧张无力还款。村民拿不到钱,有很大情绪。作为法官来说,案件已经审理完毕,可以不再牵扯进这样的纠纷中去。但是双方却不约而同的想让爱民庭长再调解一次,最后在双方都作出让步的情况下,杜爱民又给他们达成一个调解协议,案件顺利履行结束。法官以全心为民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当事人的满意,一起群体性纠纷案件也得到了圆满解决。

    真情解民忧

    准确把握公正尺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一名法官的天职。在办案中,杜爱民时刻提醒自己和同事们对每一起案件都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定性准确,使双方当事人在案件审结后胜败皆服。

  在他审理的一起赡养案中,年逾八旬的老人陈某因赡养问题把4个子女告上了法庭。杜爱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顾不上吃饭,先后三次深入到老人家中,逐一对其子女进行调解和批评教育。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使每个儿女都认识到对父母赡养是应尽的义务,最终达成和解协议,为老年人撑起一片和谐蓝天。冰雪中,老人来到法庭,非要向杜爱民等办案法官表示感谢。拉着杜爱民的手,老人感动的说:“庭长啊!谢谢你们结开我一家人心中的疙瘩,你们法官真的是尽心了!”

  今年6月21日,他带着书记员冒着酷暑,奔波300公里,为家住新密市岳村镇芦河村的特困当事人梁彦平送去执行款14290元,帮助梁彦平一家度过生活的难关。梁彦平与被执行人石某原是生意上的伙伴,石某在一次从梁彦平处购买煤炭后,一直拖着货款不给。梁彦平无奈之下将石某起诉到法院,法院依法判决石某偿还梁彦平货款。案件生效后,执行法官多次找到石某要求其履行义务,但是石某想尽方法躲避。经过艰辛努力,法官先后为梁彦平执行到货款25000元。此后石某家中再无能力可供执行,石某也举家外出,没有任何消息。案件一时之间陷入困境,梁彦平家中出现重病患者,长期住院治疗,家中一贫如洗。面对这种特殊情况,杜爱民将案件情况及时向院领导进行汇报,最终决定以司法救助方式帮助当事人度过难关。在款项到位后,杜爱民考虑到申请人家住外地,往来杞县不太方便,加上农村正值三夏抢收季节,家中还有病人。决定亲自将执行款送到当事人家中,以司法关怀为当事人送去一片眷眷真情。下午2点,杜爱民来到申请人所在的村庄后,顾不上吃饭就急忙与其联系,双方在路边公交站牌前履行了结案手续。拿到钱后,梁彦平含着眼泪在笔录上按上红红的指印,哽咽着说:“杜法官,为了俺的事您是操碎了心,大热的天又跑这么远给俺送来救命钱。门没有踩,水没有喝,饭没有吃,俺一家人真的过意不去。”再三谢绝当事人吃饭的邀请后,杜爱民就踏上回归的路程。

    调解促稳定

   “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让群众生活更和谐,是我今生最大的心愿”。杜爱民这样说,他也一直兢兢业业的做。近二十年的审判和执行工作中,他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频临破碎的家庭。

  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期间,他通过多次登门调解,终于使一对即将分手的夫妇握手言和。为了彻底根除夫妻之间闹离婚的“病根儿”,他热心地鼓励他们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在县城为当事人办小卖部而四处奔波。几年后,这对夫妻终于富起来了,夫妻之间也是相敬如宾。在他们心里,对法官、对杜爱民真是有着永远感激不尽的情意。

  执行难是当前困扰法院工作的难题。杜爱民曾经为了一起普通的宅基地纠纷案,带着执行人员对当事人进行76次调解,最终使得案件圆满结束。申请人李新院和被执行人李学夫是同村村民,在村镇规划中,李新院取得李学夫老宅基地上的部分土地,并按照程序申领了土地使用证。看到自己的老宅基地被划归他人,李学夫一家很是生气。趁李新院两口外出打工之际,强行在李新院宅基地上建房。李新院得知消息后,回来找镇政府及土管部门解决问题。面对土管部门的制止,李学夫不理不睬,坚持将新房盖起。李新院一纸诉状将李学夫告到法院,法院最终依法判决李学夫拆除房屋。可被告拒不履行义务。在执行过程中,杜爱民发现被告李学夫老两口已年过六旬,家庭条件很差。为了盖房,老两口已经耗费了一生财力,可以说房屋就是他们的命。面对此景,杜爱民并未灰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按照生效法律文书进行强制执行,没有一点错误,但李学夫一家辛辛苦苦盖好的房屋被拆除后,财产损失不说,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很可能酿成流血事件。不拆除房屋,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法律的权威得不到维护,李新院还会继续信访,案件陷入困境。经过认真讨论和思考,杜爱民决定另辟蹊径,想出新的方法,对该房屋进行估价,让申请人购买。申请人可以合法使用该片宅基地,而被执行人也可以少受损失。柳暗花明之后,他又一次来到当事人家中进行调解。终于,两家都松了口,李学夫同意将五间房屋作价4.2万元给李新院,放弃房屋的所有权,李新院也愿意接受这房屋。可问题又来了,李新院家徒四壁,东拼西凑才借到2.5万元钱。案件再次陷入困境。最后,法院按照程序从司法救助款中拿出1.7万元为申请人补足差额。交接那天,正下着小雨。杜爱民带着同事冒雨来到村里,道路一片泥泞,车辆无法通行,他趟着积水来到被执行人家中,现场监督双方进行交接,一起老大难案件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参加工作以来,杜爱民先后担任过法警、审判员、副庭长、庭长等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干的有声有色,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两次被开封中院荣记个人三等功。成绩面前,他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以真诚爱民之心谱写着新时期人民法官的奉献之歌。只有他才深深知道,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永远也离不开这片生养自己的热土。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佳山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