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效率与公平统一共赢的法理研究
作者:任凌云 何俊   发布时间:2011-02-24 14:18:58


    提要:本文更加科学的界定了效率与公平的内涵与外延,发现邓小平同志之所以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是因为当时人们把平均主义当成公平。并指出了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并从世界经济400年发展史论证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性。最后论述了共赢经济学理论如何通过实现全面公平才促进经济效率提高,引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字:收入分配  效率与公平 政策机制 改革研究

    贫富悬殊成为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最主要矛盾之一,系统性矛盾,威胁到了国家政权安全和社会稳定。但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对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不够准确全面,甚至对效率与公平存在误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原则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含义提出来的,不再适用于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因此,研究提出一个界定公平与效率的含义,理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非常重要。

    一、效率与公平的内涵与外延

    1、效率的科学内涵与外延

    效率就是社会用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要理解这个概念,必须首先理解社会、投入、产出、最小、最大等概念。

    (1)社会。社会就是在特定范围内人和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集合。社会根据其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家庭、地方、国家、全球以及可能跨越这些范围的组织团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内容确定社会的范围,比如家庭考虑效率问题,那么社会就是一个家庭,企业考虑效率问题,那么社会就是企业,地方政府研究效率问题,那么社会就是所管辖的地方,中央研究效率问题就要着眼全国,国际组织研究效率问题就要放眼全球了。共赢经济学理论(包括富国策这本书)研究效率问题如果不特别说明,社会的范围就是中国。

    (2)投入。投入应该包括自然资料、社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

    (3)产出。产出除了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外,还可能会有造成环境污染的副产品,因此产出只能控制了给社会造成危害副产品的净产品,才是真正产出。

    (4)最小。最小是一个相对概念,常言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效率也是一样,只是在一定科学技术、社会体制条件下的投入最小。

    (5)最大。最大也只是在一定科学技术、社会体制条件下的产出最大。

    综上所述,共赢经济学理论认为效率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一个经济主体用最小资源投入实现最大的没有任何负作用的社会需求产品的最大产出。共赢经济学理论就是在一定的科技技术条件下,通过改变社会体制机制,调整收入分配状态,实现全国范围效率提高的经济理论。

    2、公平的科学内涵与外延

    公平应该是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程序公平)、结果公平(分配公平)在内的规则统一体。

    (1)起点公平。人生来平等,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但是人生下来自然属性也千差万别,个人禀赋都有很大差异,出身家庭条件与成长的环境也有很大差异。人虽然自然属性和家庭出身不同,但是每个人应该平等拥有享受自然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权利。然而现实中每个人享受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在消耗资源时应该给社会支付对价——国家税收,国家再利用税收建立幼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体系平等发给每一个人。从而实现了人生来平等,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2)过程公平。过程公平一是让每个人都可以在透明和公正的规则下,有平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富人平等竞争,成为富人;二是每个人都可以在透明和公正的规则下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的权利公平。什么是透明和公正的规则呢?首先规则就是包括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透明就是要让潜规则靠边,显规则发挥作用,公正就是指规则本身设计符合人民合法利益。合法利益就是放在阳光下,没有人可以质疑的利益。

    (3)结果公平。结果公平是指人们参与社会活动之后获得的待遇、分配等具有公正性,结果的公平是最终衡量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不是公平,相反是最大的不公平。现在的一些垄断企业职工不劳而获,享受高工资也是最大不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应该是“各尽所能,按效分配”,你为社会做的贡献越大,收入就应该越多。结果公平是由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决定的,社会只有保障起点和过程的公平,才能真正确保结果的公平,只有这样的结果公平才能得民心、顺民意、使人信服。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分析

    邓小平同志在人们都把公平当成平均主义时,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原则,在注入了公平新的内涵后,这分配原则就存在严重的错误了,这个原则割裂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性。实际上效率与公平从来都是一致,只有最公平的分配方式才是效率最高的,只有效率最高分配方式才是公平的。下面就从世界经济400年发展史论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性。

    1825年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前,西方资本主世界的经济一致处于高速增加阶段,用不到200年时间创造了人类过去数千创造财富总和还要多。但是从1825开始,几乎每隔10年久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每隔7~8年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因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来说非常充足,每个人基本上都能不受限制享受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就是说每个人的起点基本上是公平的,当时能够破坏市场机制运行只有犯罪,政府当好了守夜人,市场给予人民的平等机会和公平规则,整个社会的分配结果也相对公平。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被瓜分完毕,人民占有财富和地位都不不同导致起点不公平,起点不公平导致分配结果更加不公平,如此不良循环最终就引发了经济危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又破坏了市场的平等机会和公平规则,就是不但没有起点公平,就是过程公平也被破坏了,所以经济危机更加频繁的爆发,并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凯恩斯主义之后(二战之后),政府开始对市场的干预,这些干预对修复市场机制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起到了一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起点公平问题,但是过多干预又破坏了市场机制运行,导致社会平等机会与过程公平的缺失,导致经济效率越来越低下,在西方国家引发了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经济危机。以前的危机都是过剩危机,凯恩斯主义主导下的危机是与能源危机相关的资源短缺危机,这种短缺经济危机爆发就是因为政府不当干预破坏了市场机制运行,导致社会平等机会与过程公平的缺失造成经济效率低下引发的。完全由政府管理经济的东欧社会主义(政府主义)国家甚至出现国民经济体系解体的危机。

    2008年以来欧美主要经济体爆发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分化,另一方面是对一些所有者缺失(股东非常分散,企业被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监管不力。

    综上所述,400年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了只要破坏了社会的全面公平,经济危机就会爆发,只要实现了社会全面公平,经济就能健康快速发展。所以说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效率与公平是和谐统一的。

    三、共赢经济学理论通过公平促进效率

    共赢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次分配领域,只需政府做好反垄断、管制负外部性、公众性企业(国有或上市企业)所有者缺位等三件事,在二次分配领域,政府只需将财政资金根据民生和公共需求按平均主义原则分配给受益人,其他的交给市场会更有效率。

    1、在初次分配中做好三件事确保程序公平

    垄断、负外部性、公众性企业(国有或上市企业)所有者缺位是破坏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三大毒药。垄断通过破坏人类进步与生存的竞争机制导致程序不公平,负外部性是让社会承担成本,让少数人受益导致程序不公平,所有者缺位是让企业经营者不劳而获鲸吞所有者财产破坏程序公正。共赢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政府做好反垄断、管制负外部性、公众性企业(国有或上市企业)所有者缺位等三件事确保市场机制正常运行,实现了程序公正,促进社会经济效率提高。

    2、在二次分配中健全社保体系确保起点公平

    共赢经济学理论提出在二次分配领域,政府将财政资金根据民生和公共需求按平均主义原则分配给受益人,也就是建立幼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人的起点公平。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乡县法院)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