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泗洪法院“三问”民生扎实推进民意沟通工作
作者:李永居 陈研 发布时间:2011-07-20 09:10:36
为提高群众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江苏省泗洪县人民法院深入开展民意沟通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畅通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把握和回应群众的司法新需求、新期待,集群众之智慧,促进法院工作民主化、科学化。 丰富民意沟通内容,听民意、集民智 围绕审判、执行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听民声、广纳民言、广集民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实现民盼、消除民怨、维护民利,从而更好地科学司法、为民司法。 进一步关注民生,了解民意,就群众对司法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进行了解,适应群众司法新需求,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盼,帮群众之所需,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 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集民智,聚民力,从群众中吸取营养,找出解决司法难题的对策,落实整改措施,在执行中看审判水平是否提升、工作作风是否转变、服务意识是否增强,保证法院工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完善民意沟通制度,搭桥梁、拓渠道 完善民意收集机制。由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亲自带队,每个月不少于两次深入群众、村组社区、企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和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的方式方法,坚持开展“千名代表听百案”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加强日常交流、设立联络员等方式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报告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完善民意互动机制。在地方网络搭建“网络问审平台”,接受网民的咨询、投诉、建议、批评等,及时地回复网民提出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准确的司法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院长热线、院长信箱、院长接待、院长驻庭接待等工作制度,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大力实施和谐共建“三百工程”,以“无诉讼村居”创建和“法企文化共建”活动为平台,走访共建单位,上门征求意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建立民意转化机制。及时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筛选、分类、分析,把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部门和院领导,促进工作整改落实。对重大司法决策和整改措施通过媒体发布、信函回复、实地回访、组织座谈等方式及时反馈,争取理解和支持。针对经济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推进基层单位、企业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强化民意沟通保障,夯基石、提成效 落实组织领导的保障。成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和督促民意沟通工作的开展。规定各部门负责人要带头做好此项工作,摆正位置、以身作则,切实抓好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加大网络阅评员的时间保障,由网络阅评员每日坚持查看网络舆论,每日定期回答网民提问,做到及时收集意见,及时反馈。 落实长效制度的保障。坚持民意通报、交办、会办、督办、回访、反馈等制度,坚持长效管理,每季度定期开展一次民意互动活动,充分了解民意,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积极改进和完善自身民意沟通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完善民意沟通工作的程序和方式方法,使民意沟通工作活动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落实运作程序的保障。注重把握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舆论导向,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言献策。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要按照“审核受理、领导审阅、及时交办、跟踪督办、回复反馈”的工作流程,及时办理到位。认真积累经验,及时总结各种好的做法,注重新闻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依法了解、参与、监督司法决策。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永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