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泽县法院创新工作思路让百姓顺心顺气
发布时间:2011-08-04 11:15:31
光明网讯(通讯员 姜光鑫)
近年来,云南省会泽县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将“五顺”工作法融入到日常的审判工作中,努力把每一个案件的审理、每一次矛盾纠纷的调处当作促进和谐社会的一次具体实践。
“五顺”,就是常进村让群众“顺眼”、拉家常让群众“顺耳”、减免缓让群众“顺心”、大下访让群众“顺气”、调优先让群众“顺风”。 针对山区、路远、村偏、人稀的实际,法官们走进田间地头、乡村茅舍、厂矿院落,到人民群众中去开庭、去判案,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信得过、靠得住”的方式解决纠纷,拉近了司法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热闹新鲜”的庭审,实现了交流方式上的对接、愿望诉求上的对接和思想感情上的对接,帮助村民学到一些打官司的初步知识,接受新的诉讼维权要求,切实起到法律入百姓脑、进群众心,推进了文明乡风建设,弘扬了勤劳好学、淳朴诚信的新风尚。 为契合大众“口味”,法院创新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机制,法官与当事人用“拉家常”的方式来解决争议。通过总结、汇集、整理编印与办案有关的民间谚语、俗语、家常语等《法庭常用民间谚语300句》,注重语言“入乡随俗”,将整体发展的“大道理”与群众自身发展的“小道理”有机结合,用老百姓的话语表述法律、法理和道理,把法律语言转化为符合法律精神的群众语言,使群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明,既增进了法官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也有效增进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同度,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针对辖区农村居民收入低、交通不便等实际情况,法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制定出台涵盖民事审判、行政审判、刑事审判、执行和涉法涉诉信访救助等内容的《司法救助实施意见》,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简化审批程序,规定只要当事人手续齐全,符合减免缓的规定,审核后立即审批,减少当事人往返奔波。同时,全国首创免收100元以下诉讼费,对司法救助的内涵和外延都进行了拓展,切实帮助弱势群体能打得起官司,让百姓拥有平等诉诸司法的能力和途径,真正做到“法院大门为民开,有理无钱可进来”。 为最大限度地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减少缠访、闹访等社会不稳定因素,法院推出了“携卷下访”的举措,把“关口”前移,由群众上访反映问题,转变为法官下访解决问题,形成由专职信访工作人员、中层干部到院领导的立体接访层级。通过信访室、院长热线、院长信箱等渠道,采取“坐访”与“下访”相结合的形式,情理法并用,疏导治结合,构筑了“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实现了涉诉信访总量的“零增长”、“负增长”。 针对基层群众之间的矛盾多为相邻关系、抚养赡养等简单民事纠纷的特点,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树立调解是“高质量的审判”理念,不断健全民事调解机制,拓宽调解范围,使调解覆盖审判全程。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形成了具有会泽特色的盖然调解法、冷却调解法等“调解十法”,总结提炼出“7点”链式调解心得,“调解出和谐、调解出能力”成为全体法官的共识,调解作为结案的首选方式亦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
张永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