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柔“三得双赢工作法”让信访率下降16.7%
发布时间:2011-08-23 15:56:33
![]() 图为该院信访办法官正在微笑接访
光明网讯(通讯员 赵华军)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在信访工作中,坚持处处替群众着想,在做好源头预防和畅通接访的基础上,狠抓信访化解,让群众对法院工作“真诚的理解感得到,耐心的解释听得明,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行为看得见”,从而实现了“矛盾纠纷赢得有效化解,信访工作赢得群众信任”的“双赢”效果。
该院通过信访工作的“三得两赢工作法”,辅之以民事案件判后释明、执行案件定期接访和办案质量责任倒查等制度,使得越级访和挂帐案件明显减少,群众来访数量也大幅下降。截至目前,该院今年到最高法院上访数对比全院结案数居北京全市16个基层法院最低,院内接待来访750余人次,比去年同期900余人次减少16.7%。 该院首先是坚持温情接待、耐心倾听,换位思考、柔性沟通,努力通过真诚的理解让信访群众“感得到”。该院专门选配了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三名中年法官负责信访接待,在接待中既充分尊重信访人的地位,为其表达诉求创造亲切的氛围,又注意对信访人的态度,耐心完整地听取其陈述。而且在沟通时主动站在信访人的角度认识问题,体会信访人的心情和感受,使信访人觉得法官是为他们着想,使他们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而消除信访人的怒气和怨气,使得信访群众带着抱怨来、载着满意归。 其次,该院善于将法律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形象贴切的群众语言,结合事理、情理将法理讲透,努力通过耐心的解释让信访群众“听得明”。例如,法官在接待时主动将法律语言转换成群众话语,通常不说“民事诉讼”而说“打官司”,不说“起诉书”而说“交状子”。为了让群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法官还主动收集整理了当地的一些方言习语,当事人一进门就叫一声“老哥”,在说服当事人时用一句“盐打哪咸,醋打哪酸”来聊家常,做到活用群众自己的语言,把话说到点子上,融进群众心坎里。 再次,想方设法解决信访人的实际困难,用实实在在的行为让信访群众“看得见”。该院针对信访人反映的情况,在认真审查判决结果的前提下,通过奔赴现场,深入村委会、信访人邻居家中了解情况,找准信访人的心理症结,并多方协调帮助信访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该院特别提出,对涉诉信访工作不但要讲法,更要容情。对于“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案件,该院在做好释明工作的同时,坚持多跑几趟腿,努力为信访人争取有关救济和补贴,用法官真心实意的行动来温暖信访人。 提起怀柔法院的信访工作,曾经的老信访户,怀柔北房镇宰相庄村村民阮宝平就热泪盈眶。她因为与邻居有过节,曾多次举报邻居房屋属违章建筑,要求有关部门给予强制拆除却没有得到及时回应。她在上访时遭到了被举报人的殴打报复,于是坚持不断到政府房屋建设部门上访,当听说法院负责拆除违法建设的工作后又到法院上访。实际上,邻居的房屋并非违法建设,但她总觉得自己上访这么长时间非得有个说法。怀柔法院的信访接待人员在了解她的这种心理后,亲自登门走访,不顾阮某家中脏乱的居住环境,亲切地和阮某坐在炕头上,掰着手指头对阮某提出的问题一一详细解答。而且结合阮某的实际困难,法院主动协调村里在雷雨季节来临前为其修缮破损的屋顶。经过法官两个多小时的安抚疏导,最终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感动得直落泪,紧握着法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她除了连连表示“法院真是好啊…”,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 怀柔法院信访工作为群众贴心服务的做法,充分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和认可。该院信访办主任鲁泰祥被中央文明委评为“中国好人”,还被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2006至2010年度北京市信访排查调处工作先进个人”,信访办被评为全国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党支部也被评为“北京市政法系统优秀党支部”等荣誉。 责任编辑:
周翔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