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帽法官”的爱民为民情怀
——记重庆市涪陵区法院珍溪法庭 作者:廖文菡 发布时间:2011-10-08 16:02:54
这里有一群平凡的基层法院干警,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感人肺腑的话语;这里是一个普通的基层法庭,全庭只有法官2名,书记员1名,法警1名,但管理的却是27个村1个居委会,10万村民的大小纠纷,这里每天重复上演着送达、排期、开庭。这就是重庆市涪陵区法院珍溪法庭。
爱民为民因为一种情怀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珍溪法庭法官给人最深的印象。他们认为,群众的评价最实在、最客观。而这里的每位法官,不管是仍在法庭的,还是已调离的,都在群众中保持着良好的口碑。 已调离法庭的法官王钟仍是老百姓答疑解惑的对象。去年9月15日,王钟接到了珍溪镇三角村村民李某的电话。李某偶然收到一条短信“建行提示:本行已成功从您账户划出5800元,如有疑问请拨打……”李某信以为真,在赶往镇上准备转移存款的途中,刚好看到了王钟的手机号码。于是,他拨通了电话。在王钟的提醒下,一起险些得逞的手机诈骗案就这样化解了。 法官不仅要研究法槌落下时的声响,更重要的是研究法槌落下后的回音。这个“回音”就是当事人对案件结果的意见,就是老百姓对法庭工作的反响。这里的法官们无疑交了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带病坚持工作因为一种信念 端正工作态度,严谨工作责任心一直是这里每位法官的工作信念。一张摆在法庭办公室的照片令记者感动,上面是法官们带着草帽顶着烈日走在田坎上。 珍溪法庭庭长陈兴亮向记者讲述了照片中的故事,去年7月,法庭受理了某银行诉彭某等人金融借款纠纷。彭某拒不到庭应诉。为给当事人讲明借款法律关系,进一步查明案情,化解矛盾纠纷,法官詹前平等人冒着41℃高温,在烈日下步行半个多小时,赶赴彭某家中。由于长时间受日光暴晒,詹前平的手臂、颈部、脸部等部位被阳光灼伤,身体多处长出荨麻疹。詹前平轻伤不下火线,在治疗灼伤的一周时间里,仍一如既往地接待当事人,审理案件,开庭审案,坚持岗位不懈怠。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今年1月,陈兴亮带病坚持到当事人家中开庭。该案当事人因患重病长期卧床不起,妻子因不堪忍受繁重的家庭负担到法庭起诉要求离婚。立案后,陈兴亮了解到当事人的家庭情况,由于年关将至,为使双方当事人和和睦睦地过节,本已发烧感冒的他带领法庭干警驱车前往当事人家中现场办案。看到法官冒着严寒上门调解,夫妻两人感动之余表达了和好的意思。经法庭干警耐心做工作,当事人当场撤回了起诉。带病坚持办案,虽是小事,但体现的却是平凡法官便民利民的司法情怀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调解再调解因为一种责任 法庭受理的大多是婚姻、继承、土地承包、相邻关系等案件,通常认为这些案件法律关系比较明确,处理起来比较简单,但农村群众的全部生活就是由这些常人看似的小事组成的,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当事人的家庭,邻里关系,甚至有可能造成矛盾激化,引起群体纠纷和涉诉上访事件,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因此法庭有个传统,即使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晰,也要把调解进行到底。 通过调解,许多反目夫妻破镜重圆,许多不和婆媳重归于好,许多结怨邻里握手言和。为促使一桩离婚案件调解成功,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制作一份离婚判决书。如今,全庭法官都练就了一手乐于调解、善于调解的绝活,近几年的调解率持续上升,连续三年更是高达95%,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口碑。 辛勤耕耘一定会有丰硕的回报。10年来,该法庭审理过的案件,无一件超审限和发回重审,法庭连续4年被区法院评为先进集体,获得“优秀人民法庭”、“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重庆市政法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2008年记集体三等功。这就是珍溪法庭,它们始终自人民的满意中汲取能量,从当事人的胜败皆服中获取动力。挑战还在继续,仍将奋力前行。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周翔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