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建一个“家”
——云南省富源县人民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纪事 作者:区鸿雁 赵彦 发布时间:2012-03-06 09:16:09
![]() 云南省纪委到富源调研廉政文化 “以‘家’为主线的廉文化建设,推动了法院工作的纵深发展。”2月10日,云南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赵志彬在调研指导富源县人民法院的廉文化建设工作中,对该院创新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近年来,始建于1952年的富源县人民法院为增强干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以创建“干警之家”为目标,开启党、政、工“三套车”,积极创建“温暖之家”、“和谐之家”、“学习之家”、“文化之家”、“民主之家”、“文明之家”、“幸福之家”,推进了法院审判执行为主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廉政食堂”成“温暖之家” “吃得爽,吃得放心,党组真的做了件大好事大实事!”干警老刘高兴的说。由于审判办公楼距干警住宿区较远,富源法院为解决干警的工作餐,避免干警参加当事人宴请,节省公务接待成本院党组积极筹措资金办食堂。 无论当事人怎样的愁苦屈辱悲愤,一杯热茶、一句暖人心扉的话语都能给他们以心灵的安慰;无论干警怎样的艰辛奔波、身心疲惫,一顿便餐,小憩片刻,也能消解抱怨感叹;延伸“家”的外延,把“家”的温暖送到社区,送到庭外帮扶群体之中,加强沟通,消除隔阂误解,达成共识,使审判工作、司法公正得到社会理解和认可…… 据介绍,“温暖之家”中的食堂管理突出四个特色:即做到饮食品种丰富,搭配合理,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保障工作餐和一般公务接待;文明健康用餐。餐桌上设有温馨的节约提示语,杜绝浪费行为的发生。干警按时排队就餐,在用餐结束后,自动将碗筷收拾到指定位置,养成了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食堂做到工作室与餐饮室分离,做到环境优美。 干警午间用餐后可以在食堂大厅品茶,收看电视了解国际国内大事,谈天说地,其乐融融,让干警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谐,还为干警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工作中,富源法院严格落实“四必访、四必谈和一必问制度”, 建立干警健康档案同时, 延伸“家”的外延,做好社区帮教工作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让干警融入到祖国大家庭中。 “我们所尝试的不仅仅是一种保障供给的模式,更应该是一种低调朴素的理念;我们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简朴单纯的生活享受,更倾向于一种引领时尚的方式和高雅的品位。”提起初衷,现调任曲靖中院政治部工作的时任院长李强明十分健谈。 同心同德构建“和谐之家” 和谐,是“家”共存繁荣的根基。 近年来,富源法院十分注重司法文化建设,在绿化美化环境上不遗余力,致力于构建优美、和谐、贴心的工作环境,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干警之间的和谐,对内对外的和谐。院内花木扶苏,错落有致;虚实相生,生机盎然;绿色回廊与人文小亭相互呼应,白玉兰与野山茶争妍斗艳,遍地红与满天星各得其所……同时,在人文建设方面,我们更加注重营造和谐氛围:法院审判大楼的庄重与审判法庭的威严相互映衬、办公环境的美丽与干警的文明习惯相互协调、着装规定与一心为民、走廊的丰富多彩与干警奋发有为的精神……都能做到相得益彰,构建出一幅天地人和的美好画卷。 法院的主要工作是审判。富源法院在高度注重院内和谐建设同时,更加注重院外和谐。近年来,他们狠抓案件调解、巡回审理、速裁、执行救助等各项便民为民措施落实,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富源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习之风构建“学习之家” 家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是——不断学习。 为加强干警的政治素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建设,富源法院以建设“学习型法院”为契机,大力加强干警的学习培训,形成了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局面。 在坚持坚持党组中心组学、全院集中学、庭室集中学、个人自学等制度不动摇同时,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对干警参加学历晋升和司考培训给时间、给补助、给奖励;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及“师带徒”学习活动,在年终表彰在审判一线业绩突出的法官为“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在全院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 富源法院党组还先后购置《细节决定成败》、《成功学读本》、《习惯决定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等书籍赠送给干警阅读,开展每月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体会等活动,增强了法官求学思进、刻苦钻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院上下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休闲场所构建“文化之家” 事业的品质保障——打造文化软实力。 富源法院位于富源县素有“入滇第一关”之称的胜境关前,鸣凤山麓。富源,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滇南重地,纯朴的乡土气息,厚重的文化积淀,浓烈的人文情怀,优良的古风余韵,带来了难能可贵的文化意蕴。 富源法院积极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倡导“享受工作”的理念,引导干警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以健康、愉悦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和相关活动的开展,通过物态、制度、行为、心态等不同层面的文化建构,让干警制定个人形象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和精神修养目标,让心灵得到净化,心志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进一步激发干警对职业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保持高昂情绪和奋进精神,从而产生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形成一种活力。 “一把手“模范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信任班子成员,敢于放权、善于控权、视能授权,大胆将人事推荐权、案件审批权、办案工具调配权赋予副职,并用制度加以固定,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副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院长的示范下,其他院领导通过政务公开、设立意见箱及热线电话、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并积极采纳干警的合理化建议、意见,重大事项决策权由党组向党支部、党员大会、合议庭和干警代表大会转移,从而调动了干警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动了民主建设步伐。 富源法院把年终考核评价权交给全院干警,并用制度固定下来,由全院干警对每名干警的年度表现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干警从德、能、勤、绩、廉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民主监督,促进班子成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充分发挥了干警的参与、监督作用。 依法公开立案、庭审、执行、裁判文书、审务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判后释明、审判执行信息查询、新闻发布制度;设立法院开放日,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审理;及时向人大、政协报告工作情况,广泛听取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充分保障人民陪审员的审判权利,真正做到阳光司法。 完善自我构建“文明之家” 富源法院积极组织干警收看金正昆的《社交礼仪》、于丹的《庄子心得》、《论语心得》、李强的《优秀员工》、《为自己工作》及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等光碟,让干警在生活中坚持做文明人、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在工作中做到一张笑脸迎人,一杯热茶暖人,一句礼貌用语敬人,一纸合法裁决服人,做到文明执法;加强警车驾驶员的安全文明行车教育,在院内做到按固定位置停放整齐、按固定时间入库、按指定点修车加油、按审批制派车,院外做到安全文明行车,绝不开特权车和霸王车,绝不乱停、乱放。 加强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工作环境。在审判大楼周围种植花草树木,做到四季常青,繁花似锦;在办公室走道内设置绿化树及盆景,打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让干警感受到家的美丽,更加珍惜和爱护这个美丽的家,也激发干警以昂扬的斗志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努力工作构建“幸福之家” 富源法院从建筑主体陈旧、破损、狭窄的老审判办公大楼搬迁至庄严、雄伟、功能设施齐全的新审判综合楼办公;从全院仅有几台笨重的台式电脑到每个法官均配备电脑;从八十年代全院仅有一辆老式吉普到现在装备较好的十八辆办公用车;从无食堂到有食堂有补助,干警们感受着“家”的巨大变化,也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幸福,更加爱院如家,更加努力地工作和生活。 近年来,富源法院共有80余人受到省、市、县表彰,被省高院表彰为“人民满意好法院”、“三无法院”,被市委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曲靖市保密先进集体”, 被市中院授予“集体三等功”,被县委政府授予“县级文明单位”、“政法工作先进集体”、“解放思想先进集体”,被县总工会授予“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抬头是春,俯首是秋。这个家,正因为和睦和乐、和谐和暖、和衷共济,才有了这不菲的收获。奖牌,忠实地记录着富源法院干警所走过的艰辛历程,见证着富源法院人“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坚贞勇毅和无尽忠诚,深深镌刻着干警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昂扬精神和执着信念,印证着富源法官维护正义,弘扬正气所倾注的不懈努力和无悔付出,折射着全体干警“铁肩担道义,真情献万家”的奋发雄姿和赤诚情怀。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