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首页> 首页人物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一双解放鞋走出和谐路
——记“全国模范法官”贵州省松桃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龙炳书
发布时间:2012-05-10 11:05:54


    一身整洁的法官制服,配上印着天平的暗红色领带,脚上却是一双已显得陈旧的解放鞋;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淳朴憨厚的笑容,眼里却透着大山一样的执著,他就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苗族法官、立案庭庭长——龙炳书。在苗岭深山,龙炳书靠着一双双解放鞋,走出了一条和谐之路,也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

  大山一样的意志

  地处黔东北的松桃苗族自治县在贵州是一个边远又欠发达的大县。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交通不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靠走。其时,刚从学校毕业的龙炳书工作岗位就是大山深处的人民法庭,这位苗族法官先后在松江、大坪、普觉人民法庭一干就是20多年。

  在法庭,当时只有龙炳书和一个书记员,没有交通工具。龙炳书花了几个月时间走遍了所辖的5个乡镇92个村6个居委会和6家企业。他深深感受到经济越贫困,矛盾冲突就越多,作为法官,不仅要断案,更要普法,要带出一支人民调解员队伍。龙炳书把在松江、大坪场、普觉的个案一个个筛选出来,研究了当时农村常发多发案件的离婚案、赡养案、宅地纠纷案、相邻纠纷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考虑和寻找风俗与法律的契合点,编写了人民调解员案例,对基层调解组织人员进行培训,10余年下来,已培养调解人员1200人次。而今,这批调解员活跃在苗乡大地,成了化解纠纷、普及法律的“轻骑兵”。

  在接触大量的诉讼案件和调解纠纷中,龙炳书与他的同事总结了“善于倾听,公平、公正、合法,换位思考、把握火候、逆向思维,抓主要矛盾、因人而异,借力调解、单方调解,发挥代理人作用,冷热处理法、提供建议供参考法”等八条人民调解方法。

  在松江、大坪、普觉人民法庭工作的20余年,龙炳书带领着他的同事们,凭着大山一样的意志,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屋舍,把诉讼变成普及法制的教育活动,一次次,农民心中有了龙炳书这个法官朋友。千余件案子,20余年山里转,人们戏称龙炳书开办了“脚上法庭”。全国优秀法官、现任普觉人民法庭庭长喻虹钧说,他与龙炳书结伴期间,每年要穿烂两双军用解放鞋,现今连龙炳书自己也记不清究竟穿烂了多少双解放鞋。

  大山一样的情怀

  白云深处,苗岭人家,淳朴的民风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更多的是一些在城里人看来都是鸡毛蒜皮的邻里小纠纷。但是这些虽看似较小的纠纷一旦处理不好,也会酝成大事。如何妥善解决,不留后患显得格外重要。正如松桃法院院长田咏所说,一纸判决可能会留下几代冤仇,一杯老酒能使双方握手言和。这是特色,它不仅要求法官要有娴熟的业务技能,更要有胸怀百姓的点滴而又深厚的情怀。

  龙炳书常对同事们说:“作为农民法官,只做到案结事了还不够,还要让当事人握手言和,掐断根,不留蒂。”1999年至2010年,普觉人民法庭诉讼案件调解率从50%提升到90%以上。龙炳书经手案子千余件,90%以上系通过调解方式结案。10余年里,龙炳书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0件,审查征收社会抚养非诉案件625件,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3000余人次。这些,有龙炳书智慧的积累,脚步的延伸,感情的付出。每天都在路上,20年累积起来,到底走了多少说不清,法庭就在他脚上,段段路都凝聚着民心。

  龙炳书说:“我这人是急性子,有事就要及时处理。这都习惯了,怕当事人矛盾升级。”2009年7月,高泥水泥企业进驻寨英村,为征地,纠纷四起,那一日,龙炳书先电话通过镇里稳住局面,他与同事雷启鹰则随后赶赴纠纷地。冒着炎炎烈日,赶得汗流浃背的两人途中下河洗了个澡,不料,雷启鹰风湿病突发,脚步无法挪动。龙炳书背着同事,汗水滴嗒地一路走到寨英。这一次,巡回法庭一?开庭就延续20多天。

  大山一样的公正

  人们说,龙炳书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可是,龙炳书这个爱憎分明的人也有发脾气的时候。2003年3月上旬的一天,他审理了一起赡养案,被告是一名镇干部,还与自己共事多年,而原告是该名干部的父亲。以前约定,被告每月给原告10元,但被告拖了9个月分文未给。开庭那天,78岁的原告行走不便,龙炳书便前往其住地开庭,在法庭调解成功后,龙炳书说了一段粗话:“儿女不孝,猪狗不如!”被告人涨红了脸,参加庭审的人们也深受教育。

  每次都回绝当事人的吃请和金钱。龙炳书说:法院的徽章是天平,必须靠公平正义顶着,才不会倾斜。21年来,龙炳书先后在松江、大坪场、普觉人民法庭和县人民法院工作,每到一处,他都时刻告诫自己,肩上扛着的是天平,更是千千万万老百姓对公正和正义的期待,绝不能因接受当事人的吃请或金钱而损坏了法官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龙炳书家庭经济拮据。1968年,他出生于松桃,父母都是农民。大哥读了点书,现为村主任;大姐未读书,仅能听却不能说汉话;小兄弟也只读完小学。1989年至1991年龙炳书在贵州政法管理学院读书时,靠的是哥弟打工救济。龙炳书妻子潘红英原在县糕点厂上班,早已下岗,一家人在松江法庭一间仅38平方米的老屋里,一住就是21年。2001年,龙炳书终于办按揭搬进了新居。如今,大哥和小弟还时常送点粮食接济他。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了调解,经常要掏腰包接济别人。大凡调解人员家里有事、机关职工困难、当事人临危困顿,几乎都有他伸出的援手。

  普觉法庭辖区老百姓流传这么一段话:“不孝,龙炳书要来称谷子;不执行判决,龙炳书会来要钱;横行欺市,龙炳书要来抓人。”龙炳书在多年的基层法庭工作岗位上,在矛盾交错的案件和纠纷中,用智慧之手解开了一个个难解的疙瘩,用坚强的肩膀担负着沉重的责任,在群众心目中已成为公平正义的化身。龙炳书不仅仅是一个单纯执行法律条文的法官,而且把理解、宽容、关爱这些美德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他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但他在平凡的法官岗位上,以真情为民的实际行动,在苗岭深山走出了一条和谐之路。



来源: 光明网综合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