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钓者亦放生
作者:高胜敏 发布时间:2012-05-10 16:38:12
春末夏初的秀水河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凉爽的清晨,也是垂钓者收获的好时机。也是一个垂钓爱好者,早晨上班总是喜欢伫立岸旁十多分钟,静静的观看钓者下钩、提竿,分享鱼儿上钩的喜悦。
其中一个老者,尤其引人注目。银白的头发,慈祥的眉目,沧桑的皱纹,无不显示一个钓者的优雅与淡然。我为其风度吸引,经常和他探讨钓鱼的经验与心得。 一日清晨,我照例静立老人身后观看。不多时,老者提钩,一道银白色的弧线,一条三寸多长的小鱼上岸。我正欣喜老人的收获时,却见老人认真检查了小鱼的长度和被鱼钩伤到的嘴唇后,毫不犹豫地将小鱼重又抛入水中。我不解,问其原因,老人淡然说:鱼儿还小,应该让它重归自然,方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一句善待自然,却给我无限遐思,让我受益良多。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形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夏朝,人们懂得了“凿井而饮”。《周易》载有“井泥不食,旧井无源”。西周时,人们对山林、鸟兽的保护极为重视。《逸周书?大聚》就规定春天不得上山伐林,夏天不得下河捕鱼。至战国《孟子》中阐述到:“ 数罟不入侉池,鱼鳌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大哲学家孟子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善待自然,遵从事物发展规律,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秦朝开始颁布法律条文以保护自然。《田律》规定,从春季二月开始到夏季七月期间,不得进山砍伐林木,堵塞林门水道,不准诱捕鸟兽。西汉以后的统治者对环境的保护也相当重视。西汉文帝曾下诏劝民种树,景帝也曾下诏“劝农垦,益种树”。到了北宋,京都开封开始设立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机构——街道司,专管城市街道的清扫和积水的疏导工作。从最基本的禁止乱砍滥伐,到有意识地劝农植树,足可见古人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认识之深刻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可如今人类已离自然越来越远了。众所周知,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发达国家后尘,大力推行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由于盲目扩张,滥砍滥伐,过度开采,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人类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惩罚。墨西哥的上空终日笼罩着灰黑色的烟尘,长江的水日渐肮脏,文明逐渐摧毁自然,各种动植物不断灭绝,以至于上个世纪灭绝在人类手下的动物超过了过去8000年灭绝动物的总合。如果人类不反省、不改变现有的开发方式,或许真的没有未来。 《吕氏春秋?义赏》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钓者亦放生,体现的是一种豁达和睿智。 大自然是人类最忠心的朋友,合理利用,方能循环不息。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孟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