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文化> 文学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法庭的变迁
作者:周小燕   发布时间:2012-07-09 11:58:38


    1997年初,在我分配到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原宜春市)法院工作后不久就到了西村法庭工作,这是一个位于宜春与萍乡交界处的基层法庭,当时管辖两乡一镇的民商事及自诉案件。法庭是一幢上下三层水泥楼房,一楼是店面,二楼办公和会议室,三楼就是住宿房间了,还有一个四面围起的小院。据庭长说1993年时能盖起这个法庭,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经济条件比较吃紧的情况下,建法庭的资金和材料大多数都是前任庭长带着全庭干警到处拉赞助,砖厂的红砖,水泥厂的水泥等等很多都是费力拉来的,整个法庭都凝聚着法庭干警的辛勤汗水。法庭的办公设施基本齐全,尤为突出的是还有一辆四轮驱动的吉普车,下乡办案时再也不需要自已费力骑自行车或走路了。听着庭长介绍着这些,我忽地感到在法院的前辈们为了审判工作吃了不少苦,而自己却是幸运的!

    记得第一次到法庭的时候,面对着陌生的场所,空落落的庭院,心里不知有多么的寂廖。更难过的是法庭是座东朝西的,夏天的时候太阳从早晒到晚,那个时候办公室又没有装空调,就一个吊扇吱呀支呀地扇着风。晚上到三楼睡觉时一开房门,一股热浪冲来,整个屋子就像是个蒸笼一样。虽然如此,但是随着在法庭工作的时间增长,大家在法庭一起开庭,一起讨论案件,围在一起谈笑……我对法庭的感情也与日俱增,等到三年后离开法庭时,我心中竟有丝丝不舍。

    由于工作原因,再到法庭时,已是十二年后的2012年,站在法庭下面望着墙面有些斑驳的法庭,感觉她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渐显苍老。似乎在向行人诉说着她的种种经历。如今随着中央对政法机关的大力支持,法院两庭建设步伐的加快,在镇上又另新建了一个法庭,新法庭加上地下室共有四层,所有建设都严格按照上报法庭类别的要求功能布局及建设图纸建成的,更能适应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法庭建设有了上级部门下拨专项建设资金及配套资金,建设法庭再也不用像九十年代初期建老法庭那样大部分要靠干警个人的力量从而困难重重了。新法庭建成后,又有用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实物配发的办公桌椅、空调、电视等,法庭的办案汽车也不再限于吉普车而是小轿车,办公条件是越来越好了。

    感受着法庭的变迁,更让我深深体味到:我们每一位法官没有任何理由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法院的各项工作,才能回报各界对法院的关爱。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孟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