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检察院> 检察官风采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陈錾:不竞桃李 人淡如兰
作者:卢金增 建怀 曹剑   发布时间:2012-07-13 09:26:01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检察官? 

  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检察官? 

  陈錾,山东省曹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很普通,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很质朴,说不出豪言壮语…… 

  也许,他的普通和质朴中蕴含着问题的答案。 

  作为一名检察官,你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能用多大心就用多大心,有多大力就使出多大力 

  2012年2月29日上午11点,省立医院手术室前,陈錾有点忐忑。医生曾善意地责怪他:“你真能硬撑,尿血一个月还当儿戏,你这样离肾衰竭不远了……”他知道那话是什么意思。 

  11:05,他给同事打电话,就几个案子提出意见。 

  11:10,他给弟弟打电话问:“今天,咱娘吃了点啥?” 

  11:20,他在护士催促下,躺上手术车被推进了手术室…… 

  2012年3月6日,他出现在曹县人民检察院的办公楼里——全市公诉工作现场会要在曹县召开,筹备任务很重,作为公诉科长,他在床上躺不安稳。 

  动手术前,他已经连续尿血一个多月,硬是没耽搁一天工作。“我爱我的职业,我爱我的岗位。”他说。 

  1995年,28岁的陈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曹县人民检察院。穿上那身豆绿的检察官制服,他在镜子前站了很久,觉得自己真的更精神了。 

  第一个岗位在政工科,他一干就是6年。 

  院里的干警花名册,几十年一贯就是姓名的简单罗列。他觉得应该涵盖更多的信息,有更多的用途,就自己设计,将干警入职时间、学历、法律职务、行政职级变动等二十多项信息全部纳入,再分类统计一张表将全院干警的年龄、知识、职级结构、警力分布等信息展示得一清二楚。领导说,这花名册做得好,成资料库了。 

  检察院干警的档案由县委组织部保存,查询不方便。陈錾利用废卷皮为每个干警做了一套“简易档案备份”,需要时可随时查阅。他甚至还收集了全院干警的照片,保存在“档案备份”里。万一谁出差在外,需要填表什么的,他就替人家干了。 

  工作之余,他最大的乐趣是学习,厚厚的法律书籍啃了十几本。在他而言,这是有“传统”的。大学里,他学生物;作教师,他教过哲学、教过伦理学、教过法律……不学,能成吗? 

  2001年3月,陈錾调任公诉科副科长。在检察院工作6年了,可他并没有亲手办过案子,自信的陈錾心里也打鼓。办案中,他虚心向每一个同事学习,讯问时哪里是要点;出庭时应注意啥……“大家伙手把手教我!”陈錾感激地说。 

  两年后,经过现场答辩、对抗论辩、模拟审查一系列严格而激烈的角逐,陈錾当选菏泽市“十佳公诉人”。大家知道,那要凭的是“真刀真枪”。 

  2006年1月,陈錾业务上正干得得心应手,领导让他去政治处。他打心眼里不愿意去,可没吱声,收拾一下东西就到政治处报到。“啥活都得有人干,啥岗位都得干好!”陈錾信奉这一条。 

  2008年夏天,他在篮球比赛中右腿受伤了,肿得穿裤子都困难,没舍得请假,三个月里瘸着腿正常上班。 

  就在那些日子,省检察院领导要来视察,需要用多媒体汇报。那时候,整个检察院知道多媒体的人不多,请别人干,人家又不了解检察工作。陈錾决定自己干,一瘸一拐的各处录像、拍照片、收集资料,然后把自己关进办公室。一切从最基本的开始摸索——切换、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配音……困了,趴办公桌上眯一会;腰累僵了,铺几张报纸在地板上躺一会。 

  两天两夜后,陈錾从办公室走出来,图文声并茂的演示文稿也制成了。省院领导视察后,称许地说:“你们那个多媒体做得真不错!” 

  不知从啥时起,他就患上多发肾结石,发作的时候,疼得冒虚汗;2002年手术后,没两年石头又长出来,有几次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因为工作任务重,他抽空到医院拿点药,就算应付过去了。 

  “这病全怪自己,平时老忘记喝水。”陈錾说。 

  2011年3月,陈錾调任公诉科科长,更忙了。科里同志知道他的毛病,早上会捎带为他倒上一大杯水。可常常到下班的时候,杯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同事说,工作起来,他吃饭都忘,何况水呢! 

  “陈錾这个人,干工作投入,不讲价钱,无论事情大小,都精益求精。”副检察长陈永慧说。 

  在曹县人民检察院家属院,陈錾家住5楼。母亲患严重的帕金森病,生活不能自理好几年了。把老人接到身边时,只要不下雨刮风,他就会把母亲背下来活动。他说,娘在农村大院子生活了一辈子,不能让她窝在楼上受委屈。从上到下89个台阶,每一步他都是用心在走。 

  “作为儿子,孝敬母亲是应该;作为检察官,尽责尽责地干好自己的工作,不也是应该的嘛。”陈錾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 

  作为一名检察官,你必须心中只有事实和神圣的法律,每一个案子都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 

  出庭时,陈錾说普通话,在菏泽,这并不多见。他说:“这没啥,我小学老师是部队话务员出身,对语音要求很严,一直影响着我。” 

  与他对过庭的律师们说,陈錾是位值得令人尊敬的对手,沉稳、儒雅,思维严密,语言犀利,每一句话都让人感觉到他此前准备工作之细致。这因为陈錾对自己要求很严。 

  一次,被告人张某因手头拮据,目光盯上了开工厂的邻居。他夜里把雷管挂到邻居大门上,威胁邻居拿两万元。起诉到法院后,被告人推翻了原来的有罪供述,声称案发时在四川打工。案件顿时面临着撤诉风险。 

  陈錾一次次到案发地走访,得知关键证人可能混迹于洗脚城。他在临近的几个乡镇几十家洗脚城、理发店挨个询问,终于在河南省南漳镇找到了她。讲政策、谈利害,证人证实了案发当晚被告人刚从四川回来两天。面对铁的证据,被告人最终认罪服法。 

  “作为一个法律人,你必须心中永远只有事实和神圣的法律。”陈錾说,办案中他绝对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苟且和敷衍。 

  一起强奸案,被害人的母亲在夜晚看到犯罪嫌疑人的背影后指认邻村一个人。陈錾通过一遍遍查阅案卷,发现该案证据明显存在瑕疵,大量疑点无法排除,遂向领导建议退回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母亲不满了,十几次找到陈錾的办公室“讨说法”。面对她的不冷静,陈錾和颜悦色,耐心地讲法律、摆事实,最终让大字不识的她理解了判刑是要证据的。 

  那个元宵夜,一起两人死亡、一人重伤、一人轻伤的血案在曹县造成极大震惊。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后,辩护人与被害人的观点极端对立,一方主张是特殊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应无罪释放;另一方强烈要求按故意杀人罪严惩。承办此案的陈錾一遍又一遍审阅卷宗,详细讯(询)问双方当事人,分析鉴定结论,走访知情人,终于把案件的关键情节调查清楚,提出了防卫过当,按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追究刑事责任的意见。 

  庭审时,双方当事人和律师都不同意公诉意见,很多人替公诉席上的陈錾捏着一把汗。陈錾深刻剖析了案件的根源和性质,公正的公诉态度得到旁听群众的信服,法庭全部采纳了公诉意见。上诉后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每个案件都涉及到很多家庭。哪怕出现一点失误,都会影响一些人的一生。在提出公诉意见前,我都站在被告人的角度问自己,案件办理是否公正,法律效果如何,社会效果又怎样。”陈錾说。 

  在外人看来,公诉人在法庭引证事实,剖析法理,滔滔不绝,是何等的潇洒。然而,这潇洒的背后却需要付出无数的艰辛和汗水。 

  2003年,曹县“注水牛肉”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一时间引起全国消费者的愤怒,人人喊打。然而,要把造假者绳之以法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首先对于牛肉质量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其次,牛肉本身就含水,不同的品种、不同年龄的牛含量水量不同,甚至同一头牛的不同部位含水量也不相同。如何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锁定牛肉注水的犯罪事实?大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没有发现类似案例。 

  陈錾没有气馁,发挥自己学生物的特长,回到学校图书馆查阅了50多本书籍,并在苏州的牛肉松、牛肉干等加工企业调查走访半个多月,最终获得令人信服的技术资料和证据。 

  出庭前,陈錾充分预测形势,制定详尽预案,精心撰写公诉词、答辩提纲,悉心揣摩、反复推敲。由于证据确凿充分、合情、合理、合法,法院最终采纳陈錾的公诉意见,五被告人被绳之以法。 

  几年间,陈錾先后主办公诉案件达到200余案400余人,没有一起案件出现漏罪漏诉现象,起诉到法院的全部做了有罪判决。 

  作为一名检察官,你必须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一言一行都让人们对法律心生敬仰 

  为了五十年代初期投资几元、十几元股金建厂,某公司的20多位老职工从1997年开始上访讨说法,甚至到省进京反映情况。有关部门没少做工作,可老职工们反反复复就是不满意。2011年化解矛盾的任务交到陈錾手里,此时上访人平均年龄已在70岁以上,最大的80岁。陈錾担心老人们磕着碰着,不舍得让她们上楼。每一次听到老人来都匆匆忙忙接到楼下,还笑呵呵的对同事说,俺家亲戚又来了。 

  开始,老人们对这个生面孔不信任,知道他是劝解的,把怨气都住陈錾身上撒。后来,他主动跑到上访人家中去谈。陈錾始终笑呵呵:“你们跟我的父母的年龄一样大,这么多年为了这点小事让你们烦心,我不忍心,我来就是帮你们解决问题的。” 

  老人们敞开心怀,倾诉愤懑和苦恼。陈錾耐心地听、耐心地解释、沟通。在院领导支持下,陈錾与某企业反复协商,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老人们很满意,做了一面锦旗,要送给他。这时候,轮着陈錾躲避了。那面锦旗始终没有送到,至今还放在一位老人家里。 

  “检察官的职责是办案,但不能就办案而办案,必须考虑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完美结合。”陈錾说。 

  2011年4月,一位刚结婚的小伙子骑摩托车换煤气,刚出门就被一辆小货车撞死。小伙子三代单传,老婆怀孕刚两个月,悲痛欲绝的被害人父母拒绝民事赔偿,强烈要求重判;而犯罪嫌疑人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上学的孩子,一旦入狱,一家老小无法维持生计。 

  陈錾一边劝说被害人家属接受调解,拿到赔偿款,先把孩子生下来,保住一家独苗。勉强说服了被害人,又了解到,被告人家十分困难,没有赔偿能力。此时,被害人家属坚决要求判刑。但陈錾清楚,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判刑,双方境况都会更糟。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先筹钱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获得从轻处罚,早日出狱,打工挣钱,相当于两家人就剩下这一个壮劳力,供两家人生活,对双方都有好处。 

  在陈錾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双方最终坐在了一起。陈錾如实向检委会汇报后,对肇事者作出不起诉处理。事后,双方当事人都很感激,找到陈錾家门非要认个亲戚不可。 

  “老百姓出来办事,心怀忐忑,看人脸色,求爷爷告奶奶的,太不容易。我们只有态度好一点,他们的心里才会多一点温暖,才会对法律多一份信任。”陈錾说。 

  2011年农历腊月,陈錾按县委安排在维稳一线接访。一名满面愁容的农妇找到他,反映情况后说:“从昨天到现在,就只吃了一包方便面。”陈錾一听心就软了:“先去吃饭!你的事咱再想办法。”然后,领着她就往楼下饭馆走。 

  当陈錾亲手把鸡蛋、馅饼、包子、肉丁粥端到她面前时,那名上访户就在桌子边跪下了,激动地说:“我真碰上好人了……” 

  其实,陈錾的心很多时候很“硬”。 

  在审查一起故意伤害案时,犯罪嫌疑人家属从陈錾一位同学那里打听到他的住处,晚上找到家里求陈錾高抬贵手,临走把一个装满钞票的信封悄悄放在沙发角。等陈錾发现时,来人已不知去向。当晚,陈錾就急匆匆把这笔钱转给同学,并让他转告:“为家人求情可以理解,但不是什么事都能用钱办到的,用钱买法能把人买进监狱。” 

  陈錾生活并不富裕: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上;妻子每月工资还不到1000元,现在还时不时做手工编织补贴家用,一件毛线帽子能挣三元钱,她一天最多能织三件。 

  陈錾在公诉科前后工作了7年,一些人主动提出给好处和便利,都被陈錾婉言拒绝了。他知道,人家是看中了他手中的权力。“那是权力吗?那是责任!作为一名检察官,你的一言一行都必须让人们对法律心生敬仰与敬畏,而不是相反。”陈錾说。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力蒙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