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院文化重在“励志”
作者:童国梁 发布时间:2012-09-17 14:57:19
加强文化建设在当今社会显得日益重要,法院文化对于推进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特别对于司法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作用巨大,这是由法院文化的自有特性和功用所决定的。法院文化有励志、益智、审美、怡情、传承、育人的功用,励志是占首位的,与法院文化特点中占首位的精神文化相一致,这是为法院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所决定。法院文化说到底是培育法官的法文化素养,而励志对法官成人成事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心为志”,志为志向、志趣。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论语》云:君子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说明“志”对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的极端重要性。志在法院文化中即是精神文化的内在表现,精神文化包括信仰、道德、法治理念、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即是立志的重要内容,内化为“人民法官的品格和追求”,是法院文化“传神”之处。 励志先要立志,在精神上确立正确方向和标尺。黑格尔有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一个国家要振兴,总有为民请命的人,有殉道的人,有为社会利益而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人。人民法院性质、地位、作用决定了司法工作使命神圣,职责崇高,工作艰苦,但作用巨大。法官作为社会的精英,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风向标,是正义的使者和法治的化身,应该树立起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志向,肩负起为社会和谐而倾力奉献的责任担当。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克已奉公、仁爱义礼、造福社会的人生观,天人合一、和谐共融的世界观,崇尚真善美、屏弃假恶丑的审美观。有了“仰望星空”的志气,就有“脚踏实地”的底气、勇气与豪气。如果胸无大志,就不堪当此重任,也难以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更难以持久。 有一种误解,认为立志是成大事者,似乎凡人“小”事,就无志可言,或者立的是为个人功名利禄自我陶醉的小“志”。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注重“实惠”主义氛围中,在物欲至上、金钱挂帅的负面影响下,难免纷扰心志,由此造成业绩平平,甚至怨声多多,影响到司法的公信力和人民的满意度。其实不以人微而无志,也不以事小可以无所谓,正是平凡的“小”事决定了大方向、大是非,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窥一斑而见全虎豹”、“一滴小映出太阳光辉”都是这个道理。法官也是社会一员,固然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碎的日常生活,也要食人间烟火,但作为一名法官,肩负着社会的道义和民族的希望,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崇高和奉献,而不光是为养家糊口而谋生。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以国为家,甚至舍弃小家为大家。要有为真理而奋斗的勇气,不为金钱而折腰的骨气,从而把苟且营生的“小我”,转向普天济世的“大我”。 司法工作固然是一种引法据典以律判案的职业,但更是一项胸怀大局心系民众营造和谐的崇高事业,把司法作为事业来做,就会富有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对人民饱含深厚感情,就会倾情奉献而不计较得失,定会不畏艰险,不受诱惑,奋然前行,从而把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血脉里,体现在实际成效中,书写为党和人民排难解忧的出色答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据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天之乐而乐”,终成千古绝唱,是因有了心系民众、大爱无疆的情操和境界,于是才会有后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境界。有一位基层法官说得好:“法官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只有认真细致做好工作,处处为别人着想,才对得起法官这个称号”。有位做后勤同志的励志格言是:“人的一生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都是从小处、从小事着手,而思想境界却高远。有志向就肯奉献而不讲报酬,在一个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关心、学习上关注、生活上关爱的法院文化氛围中,工作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励志要“励”,即志要激励、勉励、鼓励。励志既是一种外在的激励,通过主观上认同、确立一种价值观,然后转化为内动力,激发创造力。励志更是重在于内化于心的自励,恒久坚定意志。励志可以通过多种人文文化途径得以强化。读一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为我们民族悲壮史感到震撼和敬畏。民族的苦难历程和顽强拼搏精神,给我们以强烈的心灵感染,为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而鼓舞,一份浓浓的民族责任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并自觉融入到中华复兴的伟业之中。同时更加确立起文化自信:西方社会创造了近代文明,东方文化也一定能比西方创造更好、更持久的文明。走一遍红军长征路,我们为可歌可泣的英雄伟业所深深感动和感奋,也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所赞叹,更加热爱祖国,忠诚于党和人民;学一学王进喜、雷锋、郭明义等新时代模范人物,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志向就有了恒定力,乐于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听一听宋鱼水、陈燕萍、詹红荔、厉莉等法院系统的英模事迹报告,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境界变得崇高,能动司法、民本司法更加扎实,和谐司法更有成效;看一看健康向上的反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经典书籍、影视与艺术作品,心胸变得开阔,心灵变得纯净、圣洁;俯身走走田头,看看坑头,吃吃窝窝头,感受和悲悯民间的疾苦,与人民血肉联系更加紧密,以大爱的情怀,大善的情愫,大德的情操,敬业奉献。志向决定志趣,志趣决定品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操守,是高雅、健康、积极向上的,能够锻造法官的人格魅力,使“做人最以人格美,当官应以勤廉贵”信条得以践行,从而自觉隔绝声色犬马的迷惑,自然阻断纸醉金迷的诱惑,学荷花“出污而不染”,象青竹“宁折而不弯”,在浮躁混沌的大千世界,自觉净化心灵,优化心境,美化心态。 “励”字通“砺”。励志,还要砥砺、磨砺心志,锻炼、考验意志。有道是“玉不雕琢不成器,人不磨砺不成才”。在精神鼓励、先进激励的同时,还要在司法实践中刻苦磨砺,以透切了解国情,熟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并培养和提高司法能力。特别是在“接地气、聚人气”、“走转改”的活动中,通过深入一线,走田头,睡坑头,吃窝窝头,关心民众疾苦,培养与民众深切的感情,升腾人文的情怀。同时坚定志向,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坚持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践行司法为民、执法为公、清廉从政,不断创造新的司法业绩。 责任编辑:
纪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