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要闻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创新决定平安度 创新决定竞争力
——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之路
作者:黄筱筱   发布时间:2012-11-06 15:35:30


    为全面落实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积极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落实新要求,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建设平安幸福社会提供保障环境。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笔者以此话题,浅谈下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几点想法。

    一、当前部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罗万象,涉及面广,不是某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必须由党委、政府牵头、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将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到位。

    1、体制机制方面。创新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对固有管理体制的创新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社会管理要素的变化重新审视。新形势下,管理体制、服务手段和方式的创新,要求政府由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必然触及到深层次的改革。

    2、基层基础工作方面。一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当前社会治安管理的难点问题,服务措施也不尽完善。流动人口分布广,流动性强、变化快,底数难以掌握,清查困难,信息变换不及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但案件侦破难度较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医疗保障等仍有不便。二是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生产生活非常困难,缺乏职业技术专长,又普遍遭受社会歧视,再就业非常艰难,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或报复社会情绪,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与教育监管,很容易流落社会变身社会闲散青少年,甚至沦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分子。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仍然存在,特殊人群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三是社会治安防范薄弱地区仍然较多,防控能力有待提升。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状况亟待改变。据了解,部分基层县市仍有部分学校、幼儿园没有专职安保人员,难以有效防范意外突发治安事故;部分处在县乡道的学校没有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安重点地区整治缺乏长期有效地管控机制,各种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治安纠纷、民事纠纷仍然居高不下。视频监控探头分布不合理,作用发挥不理想,老化损坏现象严重,监控效果不甚理想,还有众多治安重点部位和治安状况复杂地区处于视频监控盲区。四是网吧监管上个别网吧制度不够健全,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情况还时有发生。部分乡镇网吧未安装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监管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部分网民利用网吧制作、下载、复制、发布、传播有害信息,污染了网络环境。五是网络舆情处置上不尽完善。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民意民情直达、引导民众情绪渲泄的作用发挥不够,网上信访办理效率偏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网民通过网络信访的积极性,蓄积了群众的抵触情绪,损害了部门单位形象,增加了信访部门现场信访接待量。重大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尚不完善。

    3、经费保障方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推进,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但这笔经费这对于部分县级财政来说,目前仍然是一个难以承担的重负。

    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做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统筹发展。目前,社会建设是整个建设的“短板”,社会管理又是社会建设的“短板”。就部分县市情况来看,在抢抓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各类社会矛盾多样多发,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规则,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基层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当前,社会结构多元多变,社会管理对象由以往的“单位人”转变为现在的“社会人”,社会管理领域由现实社会延伸至虚拟社会,流动人口、出租屋、特殊人群、机动车辆、重点场所、互联网、社会组织等社会管理要素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社会管理和治安防控的机制、制度、手段和措施都还跟不上,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的办法。而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发生,都与社会管理工作跟不上有关,要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改善治安秩序,增强群众安全感,很多时候还是要从改善社会管理入手。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过去那种得过且过、怕担风险的错误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不断深化改革,牢牢掌握社会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主动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实现政府由指挥型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变,政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可借鉴部分基层经验,综合设置网格管理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三个中心”,社区建立网格管理站、便民服务站、综治维稳站“三个站”,使街办社区从过去的多科室向综合整合、多位一体的“三个三”基层服务管理新体制转变,促进工作重心下移,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能力,真正让社区成为社会前沿和服务关口,管理不再由政府包办。二是创新服务手段。全面推进以网格为基础的整个社会管理服务信息数字化,将人、房、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范畴,将传统的管理方式通过科学的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为数字流模式,为社会管理提供全方位、动态式、便捷高效服务,极大地提高行政效能。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深入推进“一对接两跟进”,推动各部门创新工作方式,再造工作流程,主动对接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以人口信息变动为轴心,跟进服务、跟进管理,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协调配合、良性互动。将各类社会矛盾由过去多层次逐级化解转变为社区、街道、部门“扁平式”联动操作,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事环节。

    2、进一步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基层。信息收集更新难、基础工作无法深入细致、工作力量分散等是长期困扰基层工作的难题。社会管理的根本也在基层,只有将最基层的“单位人”的信息全面掌握了,才能实现社会管理的全方位。各类矛盾纠纷、大量治安问题往往都发生在基层,因此,我们只有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社会持续和谐稳定。要努力提高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强化治安防范责任,切实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扎实推进视频监控、街面巡防、门店联防、保安值守等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切实发挥好治安中心户长和综治维稳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一是要打造好基本场所。要在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机制、整合力量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二是要建设好基本队伍。在调动基层政法综治维稳干部的积极性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管理人员经济和政治待遇。在提高基层执法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岗位培训和轮岗制度;三是要落实好基本保障。在落实基层人财物保障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周永康同志提出的“真正做到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四是建设好基础信息平台。当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探索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新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部分基层县市运用综治维稳信息管理平台,以治安中心户长和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为基础,依托移动通讯平台,达到矛盾纠纷和各类突发事件的早发现、早处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十户联防的实施,真正将技防措施落实到家家户户。笔者认为,依托信息化手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必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入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行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真正实现各类信息的及时更新、有效处置。

    3、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指出党的领导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中的“掌舵”作用,支持政府发挥职能,推动社会管理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的正确方向,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团结各方力量,科学、有序、高效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课题,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研究社会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建设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 纪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2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