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系援疆路
——记援疆干部、巩留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陆建忠 发布时间:2013-02-19 14:03:11
2010年,在内地省市对口援疆工作的大潮中,新疆巩留县人民法院主动与对口支援的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对接,在上级法院的关心支持下,两地法院当年就开展对口学习交流活动,达成了合作共建意向,为对口援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陆建忠,男,汉族,中共党员,系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刑庭庭长,曾长期在基层派出法庭工作,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和审判经验。2012年5月,他受命作为第七批援疆干部,从江南水乡来到了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来到了巩留县法院,被组织任命为党组成员、挂职副院长一职,开始了他的援疆历程。 初来乍到,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气候、时差等诸多方面还不适应。但他明白既然是组织派来工作的,就要“既来之、则安之”,就要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气魄。对此,在巩留法院党组领导的关心帮助下,他在短时间内克服了这些困难,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习惯,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把自己作为巩留法院的一份子融入到这个大家庭,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作为一名挂职副院长,按照党组分工,他负责对口援建、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协助副院长负责全院的审判管理。工作中,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勤政务实、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与全院各族干警保持团结和睦的关系,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有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遇到问题向他请教时,他总是抱着互相学习的谦逊态度和同事们共同交流,对一些法理上的问题进行探讨,耐心帮助同事们化解各种审判难题,同时将新的司法理念贯穿到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在平时,他性格比较随和,热情大方,在单位有很好的人缘,一提起他,无论是少数民族干部还是汉族干部,大家都说“陆院长人挺好、不摆架子、业务能力强”。 工作中,他意识到张家港和巩留两法院在他来之前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和合作共建关系,要将这种良好的关系长期保持,需要两地法院的共同努力。作为援疆干部,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工作定位,他也希望自己能为两地法院建立友好法院牵线搭桥,因此,他主动担当起“友好使者”的角色,在双方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工作期间他不遗余力,以主人翁的姿态,几乎每天与张家港市法院领导保持联系,让两地法院的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情况。在他的努力下,不到半年时间,促成两地法院互派干部进行考察交流,两地互相学习交流考察期间,无论是在张家港市还是在巩留县,他总是跑前跑后,主动承担起期间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为大家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考察环境,有时虽然感到累,但是当看到两地法院的同仁亲如一家的在一起交流,气氛融洽,他觉得再累也值,他的辛苦赢得了两地法院干警的一致赞誉。 在巩留法院工作期间,他发现干警出差、办案尤其是巡回审理案件时,常常因办案交通工具的缺乏,给案件的审判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到审判效率,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能解决交通工具不足的问题,既可以方便干警办案,又可以提高审判效率。为此,他将这一情况向张家港市法院党组汇报,并将援建办案交通工具的想法与院领导进行沟通,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前前后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家港市法院就为巩留县法院援助了4辆警车。赠车仪式上,他代表张家港市法院党组将一枚系着大红花的金钥匙交到院长手中,全院干警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向张家港市法院、也向他表示感谢。赠送的警车有效改善了办案交通工具不足的现状。但是他没有停驻,岁末年初,他又开始谋划新一年的援建事项…… 在不到一年的援疆工作里,这位来自江南水乡的干部,克服工作、生活上的众多困难,舍小家,顾大家,将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司法理念带给祖国西北边陲的同仁,为边疆司法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甘洒热血。尤其是他为人谦逊、性格豁达、待人诚恳的品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也正因如此,在巩留法院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和巩留法院的干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把巩留当做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在这片热土上无私的奉献着,在援疆路上播撒着真情…… 责任编辑:
李亨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