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只为耕耘不问收获
——记郑州市法院系统服务能手李晓理 作者:丁华峰 发布时间:2013-02-20 09:23:20
从事法院研究室工作二十载,满腔热情默默无闻笔耕在审判服务第一线,他就是被誉为法院“老黄牛”的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李晓理同志。为表彰其突出成就,日前河南省高级法院为李晓理同志荣记个人二等功,郑州市中级法院授予他全市法院服务能手称号。
审判服务的排头兵 基层法院研究室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服务部门,人员也需“全才”本领,李晓理就具有这样的素养,在单位“哪里需要哪里搬”。作为审委会委员和研究室主任,只要是审判服务工作,他主动挑大梁,抢大活或累活干。无论是研究室的份内工作,还是创新型的工作如法官村长(主任)、人民陪审团和社会法庭工作,都高标准严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尤其是重要的公文处理,加班加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领导满意,让上级领导机关满意。一年来,他本人撰写各类正式文字材料达30万多字,许多材料被兄弟单位作为范文传阅。二七法院是较早推行司法公开的基层法院,李晓理同志担任该项工作联络员后,吃透精神积极向领导提建议,掌握要领为业务庭审判出主意,全院上下努力打造出了二七司法公开的特色机制。2012年10月其撰写的《以司法公开破解司法难题》6000多字的经验材料被最高人民法院全文转发。近日二七区法院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同时被确定为全国法院司法改革试点法院,这些闪光的荣誉背后都凝结了李晓理作为“笔杆子”“铺路石”“过河卒子”等不少角色辛勤的汗水。 调研宣传的领头雁 李晓理同志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研究室工作的“老战士”,深知调研在审判工作中“四两拨千斤”的特殊作用---以高价值调研当好领导参谋和助手。近年来,他十分注意调研成果转化,让调研直接为提高审判质效服务。其撰写的调研文章《建议充分发挥律师调解作用》被最高法院采用,同时也被张立勇院长批示,省高级法院和省司法厅联合在二七区法院召开现场会,他主笔代拟了此块工作的全省规范性文件的草稿。之后,河南省全方位推行的律师调解工作引起全国法律界的关注和推广。李晓理总结本院实践撰写的大型调研报告《二七区法院四级矛盾调解体系建构》,2012年12月获得郑州市委市府社科成果一等奖。 李晓理还十分注意对文秘材料的“横向”开发,利用自身优势带动宣传工作。2012年在研究室繁重的工作之余,“额外”刊发各类信息宣传文章680多篇,其中6篇文章获得了市级以上奖励。述评性新闻《以司法为民为载体创新社会管理》被评为《光明日报》·光明网优秀文章,反映人大代表到法院参与化解矛盾的新闻《小平台干出大事业》被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文章。 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李晓理同志参加法院工作20年来,一直从事研究室工作,是圈内知名的“老研究”。“出身”大学中文系“半路出家”的他通过努力,先后以高分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获得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四年前就是二级法官。亲朋好友包括许多同事,都劝其“改行”从事审判工作。李晓理也真有过数度强烈的砰然“心动”,但面对每个新任院长的期望以及院党组一次次决定他继续从事文秘调研工作时,他二话没说又愉快地留在研究室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 李晓理同志二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他严格要求自己,组织协调社会法庭等法院创新性工作有声有色;出手各种文字材料有立意、有高度、有新意。长期的伏案工作,他的眼睛近视度数加深,脊背越来越驼,颈椎、腰椎也时时作疼,但他从未因身体耽误过工作。2012年10月,年过七旬的母亲患病在老家医院做手术,当时正值二七法院冲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关键时期,各种汇报材料、资料需要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母亲住院半个月,他仅回去看望了一次。担任审委会委员多年来,参加过无数次审理讨论案件,李晓理同志做到了独立表决,严守机密,廉洁自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 责任编辑:
纪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