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余法院:化解矛盾纠纷关口“外移”
作者:刘章林 发布时间:2013-04-28 15:17:28
法官挂点包片、假日法庭、集市法庭、巡回审判、就地开庭……近年来,江西省大余县人民法院在便民诉讼措施上屡屡推出新举措,化解纠纷的优秀案例不断涌现。多样化的化解矛盾纠纷模式更加灵活,坐堂办案的不利因素得到了有效的补充,有效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和谐与稳定。
基层走访 适时化解矛盾纠纷 叶才优,该县吉村镇一名普通的老党员。2011年起被列为大余县人民法院院长伍振海“三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挂点帮扶对象。 张和贵,与叶才优同村的一名群众,年纪也和叶才优一般近70岁。多年以前,张和贵因为一起执行案件长期难于执行的问题,对法院长期以来存在看法。 2012年,叶才优把张和贵的案件情况向伍振海院长作了汇报。伍振海了解情况以后,亲自到张和贵家中向其说明案件执行情况,并且提出了执行意见。最终在伍振海院长的努力下,当事人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案件很快得于执结。 “在我心里,伍院长就是朋友。也是我遇到的为民办事的好官员之一。自从成为他的帮扶对象以后,我及我们村里遇到的很多矛盾纠纷我都会打电话咨询他,而他也尽力帮助我们。一年多来,给我们化解了近10起各类纠纷”,谈起伍振海,叶才优是眉飞色舞。因为村里的群众都把他当作与法院沟通的“桥梁”,他觉得非常荣幸。 走访,访的是群众,也是矛盾。只要遇见矛盾则尽量化解,成为该院法官走访时的共识。近年来,该院开展了很多次大走访活动,而每次走访活动都能够化解近20起矛盾与纠纷。 法官挂点包片 当好“乡土律师” “法官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解决了矛盾,还让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真是亲民的好法官呀!”日前,在该县南安镇梅山村羊牯坪小组正遇上一位法官正在调解一起山林界址纠纷案。村民钟恢荣与钟雪梅因山林争执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原本融洽的关系此刻变得水火不容。钟恢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在该村挂点包片的法官——民一庭庭长赵永根的手机。赵永根闻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搞好调解服务,邀请了熟知当地民情的人民调解员参与其中,从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入手,几次到现场亲自查看情况,分别对当事人做疏导工作。最后,通过赵永根的调解,双方根据各自的林权证,把山岭界址搞清,避免了一起矛盾纠纷,小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由各乡镇推选矛盾纠纷频发村,指派一名法官挂点包片一个或数个村,负责提供司法服务,通过推行“法官挂点包片”,处理不需要开庭审理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让法官在庭外遍种“和谐之花”。挂点法官主要负责上门立案,提供法律咨询,参与农民知识培训活动,指导人民调解,协助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在每个挂点村的显著位置挂出法官挂点包片服务公示牌,公开法官的姓名、手机号码和法院两部8小时保持畅通的热线电话,并公示了服务内容。同时,实行委托调解,对简单案件则委托人民调解员先行调解,并利用基层基础综治网络,由当地基层组织协助法官了解当事人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关系,动员一切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调解工作。2012年以来,该院挂点包片工作共解答法律咨询270余人次,为农民审查合同50余份,协助调处纠纷18起,有效避免了纠纷的发生和引导当事人进入诉讼,成为了人民群众喜爱的“乡土律师”。 就地开庭 农忙时节为农忙 为农民朋友提供涉农法律服务,特别是在农忙时节,更是对各类涉农诉讼纠纷实行预约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开展就地办案,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结案,努力使农民群众不因诉讼而延误农时而耽误农业生产。 新城镇的养鸭大户李某抽空来到新城法庭咨询。他在新城某饲料销售站购买的鸭饲料有质量问题,导致他养的1000多只仔鸭死亡了600多只,因为赔偿问题与饲料站产生了争执,但因为此时正是养鸭的关键时期,他难以抽出时间来交状纸打官司。法庭法官听完他说的情况后,当场受理这起纠纷,随后驱车赶到李某养鸭的水库实地了解情况并提取了剩余的鸭饲料做为证据带回。下午法官们就带着起诉状和证据前往饲料店通知当事人并开展调查。经查明后得知,该店确实是误将一批过期的鸭饲料卖给了李某,当场法官就打电话向李某告知了事情的原委,并在电话中主持了双方的调解。第二天,法官又驱车前往李某养鸭的水库将2000元的赔偿款交到了李某手中,李某激动地说:“我本来想等忙过这阵再腾出手来解决这事,没想到你们会这么快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法官想得真是周到!” 该院积极推行假日法庭、集市法庭、巡回审判及就地开庭等便民措施,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获得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化解关口“往外移”,化疑能春风化雨,既助于化解各种潜在矛盾纠纷,又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大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
纪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