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律实务> 要闻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浅谈当前法院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谢伟鹏   发布时间:2013-07-24 08:43:21


    现如今,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发达,人民群众利用网络表达诉求的方式日益广泛,人民法院网络舆论压力逐渐加大。本文结合实践经验认真剖析当前人民法院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对策。

    一、人民法院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人民法院缺乏与媒体主动沟通意识。突发事件常常成为舆论的焦点,而涉及到负面事件时,法院往往企图拖、拦、堵,不准报。当舆论哗然时,涉事法院往往只做内部报告和通报,媒体和受众则不明真相,以致继续妄加揣测。媒体要的隐情,民众要的真相都没有被报道出来,如果法院能跟媒体携手,披露报道人们最关心的实质性的问题,如他们涉及的具体案件,这些案件有什么特别让他们认为不满意的地方等等,或许人们就更能理解执行法官的不易、基层法官的不易。

    (2)、人民法院网络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相对滞后。一些基层法院和法官对突发事件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问题缺乏敏感性。人民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问题一定要保持高度敏感,舆情收集分析并不只在涉及大事大非的问题上,也并不一定直接涉及法院本身,它或许涉及到案件当事人、案外人,这就要求法官在办案过程中不能一味就案说案,而是要多个心眼,多掌握一些案件以外的相关情况,争取自身工作的主动性。

    二、人民法院网络舆情工作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正面宣传和法制宣传,树立法官良好形象。加强正面宣传,借助受众面广的大众媒体树立法官良好形象。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精通业务的形象宣传报道多见于法院系统主办的刊物和媒体,但在受众面广的都市报刊类和大型知名网站上却鲜见报道,这无形中拉开了法官与民众的距离,而一旦有负面新闻报道出现,即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对个案的宣传不能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而更应当从普法的角度出发,让知法、懂法、守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尽量减少人为的突发事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弱化舆论对法院社会声誉的破坏性。

   (2)、建立人民法院网络舆情反馈长效机制。对舆情反映的问题,及时将舆情应对情况向有关部门反馈, 督促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办案质量,从源头上消除网络舆情隐患的发生。强化舆情调研分析,积极做好网络舆情的跟踪、督查和协调工作,深入探索舆情变化规律,研究制定有效引导控制网络舆情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加强对干警的引导教育,促使干警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对待公众言论与网络舆情的关系,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3)、建立人民法院网络舆情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人民法院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科学周密地制定突发性事件的新闻处理和舆论利用的应用预案,以便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内,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应急方案应包括:建立突发事件处理、协调领导小组,设立突发事件处理中心或新闻中心,设计应对各种采访的流程和技巧;怎么样对公众讲话,如何布置信息发布现场最有利于安定公众情绪;如何发布警示信息及澄清事项;如何把突发事件的真相及时地、真实地、权威地告知公众;如何落实责任人及追究失职责任等。设置突发事件的舆情管理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应急中心或者办公室。其职责是当突发事件发生和有争议个案引起多方评论和关注时,立即启动多部门联动的舆情管理和协调运作机制,对突发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信息源和信息波,加强管理和控制。

    (4)、积极回应网络焦点话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互联网的出现为公众发表意见、交流观点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设置议题。对于网络舆论,除了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言论必须坚决取缔、严厉打击之外,更多情况下,对于网民反映的涉及法院的问题,即使不完全正确或者基本不正确,单靠封堵删除也无法解决问题,要积极依靠舆论调控,科学高效回应网络焦点问题。

    当前,人民法院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要较好的做好网络舆情工作,一定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做到信息发布的及时、公开、透明,最大程度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负面舆论影响,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让网络舆论为和谐司法增添正能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平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张红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