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法官风采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扎根山区22年的“背篼法官”
——记四川江油市法院小溪坝人民法庭庭长陈龙贵
作者:陈荣 买志辉   发布时间:2013-12-04 09:25:56


    “你最好能够到庭参加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不到庭,你就无法根据其他诉讼参与人提出的问题,详尽阐述自己的观点,就可能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11月19日一早,四川江油市人民法院小溪坝法庭庭长陈龙贵和一名同事驱车数十公里,赶到梓潼县黎雅镇兰花村,给一起伤害赔偿案的当事人宋某送达传票。

    22年来,无论刮风下雨,陈龙贵总是这样奔忙在山区的办案路上。很多时候他在山区组成临时法庭,巡回审理案件,经常用背篼背上国徽和案卷,跋山涉水走进农家。因此,陈龙贵和同事被山区群众亲切地称作“背篼法官”。

    从“门外汉”到优秀法官

  陈龙贵,1970年12月2日出生在江油市重华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1年8月,从江苏省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江油市人民法院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22年的法院工作。

  “当年进入基层法院工作的,多是转业军官,还有就是像我这样其他专业的大中专学生,法律科班很少。为了能够胜任法院工作,开始从一个‘门外汉’自学法律。”陈龙贵先后来到大山深处的双河口法庭、重华法庭、马角法庭、雁门法庭、小溪坝法庭,从担任书记员开始,参与各种案件的诉讼工作,逐渐积累下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1994年12月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专科自学毕业后,他用了整整11年时间,完成了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本科自学,于2009年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终于从一名法律“门外汉”,通过坚持不懈的自学,成为了一名精通法律专业的优秀法官。

    心系百姓为民解忧

  2010年前,小溪坝人民法庭管辖16个乡镇,占据了江油的“半壁江山”,现在管辖三镇三乡,且大部分是山区,交通极为不便,人平案件数仍是全院最多的法庭。为了解决山区群众因交通不便,“打官司难”问题,陈龙贵和同事们把卷宗材料、法学书籍和国徽装进背篼,往肩上一背,哪里有案子就走到哪里,从“坐堂审案”开创了“背篼法庭”这一审理模式,在辖区内16个乡镇大力开展巡回立案,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开庭审理调解,把工作做到当事人家中,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审理枫顺乡七旬太婆刘某起诉子女不孝的赡养纠纷一案中,陈龙贵数次登门,与当地乡、村干部一道,苦口婆心,多方调解,最终不仅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也化解了父母子女和兄弟姊妹间多年形成的矛盾,刘老太顺心顺意地撤回了起诉。

  审理石元乡赵某诉丈夫曾某离婚一案,陈龙贵了解到该案被告是瘫痪残疾人,便与承办人一道,驱车110多公里,再步行10余公里,到被告家中开庭审理。陈龙贵把背来的国徽,放在被告病床前,一个特殊的临时法庭就这样组成了。看到曾某因外出打工受伤近10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且子女尚小,还需照料等具体情形,陈龙贵眼眶湿润了。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曾某妻子最终放弃了离婚主张。从天不见亮出发,到风尘仆仆回到家中,已是华灯初上。“老百姓打官司,都是迫不得已,他们到法院来找一个说理的地方,矛盾已经很激化了。如果我们当法官的,不能把法律这个天平端平了,不仅不能化解矛盾,可能还会因为我们的不当裁定,激化更多矛盾,造成社会更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我们手中的法槌有千斤之重啊!”在庭审中,陈龙贵总是细心向当事人辨法析理;庭审后,他又耐心地向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判决后,他准确地向当事人做释疑工作,全力做到案结事了、胜败皆服,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扎根山区无怨无悔

  与陈龙贵一起来到基层工作的很多同事,都先后回到江油城区或近郊法庭工作,而陈龙贵扎根山区一干就是22年,他至今对自己的工作无怨无悔,矢志不渝。

  现在不少司法工作人员,在经济大潮冲击下,纷纷辞去公职,“下海”当了律师。2009年,陈龙贵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后,就有人悄悄劝他离开山区,到城区去当一名“赚大钱”的律师。陈龙贵对这位朋友说:“现在当律师,肯定比当法官赚钱多。但是,看看头顶的国徽,有国家的重托,群众的期待,这比任何金钱物质更能体现我们作为一名法官的价值。”

  今年,陈龙贵承办结案320余件,不光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无发回重审,无超审限,无缠诉上访。陈龙贵所在的小溪坝法庭,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背篼法庭”,他本人也被当事人亲切地称为“背篼法官”,陈龙贵连年被评为优秀干警,多次获得江油市人民法院、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先进个人、办案能手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陈文贞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