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检察院> 检察长论坛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周寿忠:浅谈年轻干部的培养管理
作者:周寿忠   发布时间:2013-12-31 13:58:12


    习近平同志指出:“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年轻干部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实现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如何做好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工作,创设条件促其较快成长进步,为检察事业发展打造一支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充满朝气的生力军,是当前检察机关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培养管理年轻干部的各项机制也正逐步的健全和完善,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不解放,观念阻碍大。如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平衡等观念严重影响年轻人培养选拔。片面认为年纪大的干部经验丰富,政治上成熟,而担心年轻干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片面认为年轻干部经历简单,工作经验不足,挑不起工作“大梁”。不能把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和年轻干部成长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求全责备的观念则是造成了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干部,不敢用既有明显优点又存在突出缺点的年轻干部。即使有时把一些年轻干部提拔起来,也不敢大胆使用,不敢把年轻干部放在重要岗位、关键岗位上考验,这无疑影响了年轻干部的工作热情,打击或抑制了部分工作卓有成效的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和成长。

  二是机制不活,备用脱节。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不活,特别是干部能下的出口难以疏通,正是由于干部选拔任用中,事实上存在的出口难以畅通加之受领导职位数额的严格限制,使得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受到阻滞。另外,在主观上没有把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真正重视起来,虽然建立了后备干部机制,但往往是备用“两张皮”,严重脱节。

    三是结构失衡,青黄不接。结合各地实际来看,特别是基层领导班子结构没有形成梯次结构,很多机关和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没有40岁以下的人员。由于干部队伍坚持“凡进必考”、“入口”过窄,一方面,近几年基层补充的干部均是通过公务招考的年轻人,有的是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年龄偏小。另一方面,年龄较大的干部在乡科级领导班子中所占比重相对偏大,在近几年即将达到退职、退休年龄的干部较多。笔者所在单位共60余人,而处在31岁到40岁干警却只有8人。目前,基层干部队伍青黄不接、中层断档严重现象,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任务相当艰巨。

    四是素质有别,参差不齐。尽管年轻干部具有较高学历,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但从知识结构看,熟悉行政的多,熟悉经济的少;从工作实践看,缺乏基层经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从政治素质看,少数同志理想信念不够牢固,缺乏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从现实表现看,有少数同时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工作中还存在“骄娇”二气等。少数年轻干部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被提拔之后不注意加强政策理论学习,自我要求与标准降低,作风不扎实,缺乏执著的追求、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必要的锐气等等,这恰恰又为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平衡等论点提供了不能提拔年轻干部的有力旁证。

  二、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管理的几点建议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年轻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所以培养管理年轻干部要树立全面、持续、协调、均衡的发展思想。

  一是要为年轻干部培养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实践证明,宽松的环境、良好的氛围、竞争的机制是促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重视选拔年轻干部的良好氛围。要转变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敢于启用基本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华。要转变“年轻干部难挑大梁”的观念,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的顾虑,大胆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磨练。逐步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连续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热情。要在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多关心,为年轻人解决后顾之忧。笔者所在单位制定的《2013-2017年人才战略规划》中,对年轻人通过领导谈话、生日进院纪念、体检、慰问、解决午餐、为外地无房年轻干警统一解决公租房等方式传递了对年轻人的关怀,营造了浓浓的亲情氛围,使干警有家的感觉,安心工作。

  二是要把握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尺度。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有二种方式,一是“小步快跑”;二是破格提拔。“小步快跑”能丰富年轻干部的经历,培养年轻干部的综合能力,同时便于观察,风险系数小,因而成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最常用的方式。但“小步快跑”容易诱发年轻干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漂浮作风,消磨年轻干部积极进取的朝气,错失人才使用的最佳时机。怎样求利去弊,关键是要做到“选人不拘一格,用人用其所长”。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应该是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去除过细过繁的台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行晋职和晋级“双轨制”,让年老的干部乐意“让位”,给年轻干部空出位置、压上担子,解决年轻干部成长“受堵”的问题。坚持群众公认原则选干部,坚决摒弃“群众百张满意票,不如领导一张推荐表”的错误观点,不断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对那些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年轻干部要敢于推荐,敢于破格提拔。

    三是要对年轻干部倚重而不放纵。做好年轻干部的培养管理要努力做到信得过、放得开。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和上了年纪的“老干部”,觉得年轻干部“翅膀都还没长硬”,不懂得给年轻干部合理的施展才华的平台,挫伤了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年轻干部有冲劲,有干劲,有闯劲,这要允许年轻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地开展工作。这里的放得开,不是说没有章法的放任不管,而是指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给年轻干部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发现年轻干部有不良倾向和思想苗头要及早提醒,严肃批评,做到教育在前,预防在前,制约在前,要通过对工作实效的检验,帮助年轻干部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克服。对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放得开,其本质也是对年轻干部的信任。而要做到这点,就要对干部考核的相关办法进行适当的修改与完善,要在合理的程度内容许失败,宽容挫折,对于年轻干部先行先试的大胆“闯”的行为,不要给与太多的限制和束缚。对干部的创新行为,要给与充分的支持、配合与协助。对年轻干部放的开关键一点就是要敢于为创新有闯劲的年轻干部担责任,不能在遇到挫折和流言蜚语时,对年轻干部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不但会挫伤年轻干部的积极性,也会助长无所事事、整天只会说三道四人的嚣张气焰。

  四是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强对年轻干部培养管理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年轻干部的成长,个人勤奋努力是基础、组织培养教育是动力、阳光选人用人是关键、监督约束是保证。干部个人在勤奋刻苦、努力工作的同时,组织部门要早发现、早培养、早压担子。鼓励年轻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以致用,注重实效。采取在农村基层一线、项目建设一线、信访调处一线、招商引资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加强交流和轮岗,使干部在不同岗位上积累工作经验,拓宽年轻干部的视野和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年轻干部一线锻炼、考核、谈话、民主测评等制度。

    五是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监督管理。对年轻干部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作风要扎实,日常管理要到位。对年轻干部的管理,不仅要管在事后,而且管在事先。不仅要管住八小时以内,而且要管住八小时之外。要转变传统监督考评观念。科学设置监督考核评价指标和权重,推行量化考核,打破平衡制,树立“以贡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监督考评导向,逐步将考核目标的重点从“结果”转到“过程”中去。要健全全面监督考核机制。按照“突出重点、打破平衡、考以致用”的原则,建立以工作以实绩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运作上,通过运用日常考核、绩效考核以及行风行貌考核等手段,结合部门、岗位特点,充分考虑考核评价指标的差异性,采取责任目标分期考,专项工作重点考,日常工作随时考,把考核的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增加监督考核的可操作性。



来源: 正义网
责任编辑: 李霄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