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菊审官司
作者:李雪峰 发布时间:2014-04-16 11:32:07
1992年,当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她才5岁,那时还很懵懂,不知为什么很多大人看到她的时候都会意味深长地笑:“秋菊,将来长大了准备打官司么?”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到“打官司”这个词,但彼时的梦想尚是将来要考清华北大。法律是什么,她还一点概念都没有。 懂事之后,她终于看了这部让她“少时成名”的电影,电影里的“秋菊”一直都很忙碌,穿着“红配绿”的大红袄子,在雪天里不断奔波,她一直念着“我要讨个说法”,逢人便说“我上过中学”,她转过头来对父亲说“我将来要读清华北大,然后再去讨说法。”父亲觉得哭笑不得,但口中只说好。 然后,外婆家的房产证就被骗走了。说骗倒也不是很合适,因为行骗的是家里的人,因为欠人钱,将外婆家的房产证骗去作抵押,但那栋房子是外公外婆年轻的时候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外公一直不太管家里的事情,所以外婆比一般的人都好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气发了心脏病。那一段时间她一直听着家里铺天盖地的争吵,心里默默地想房产证还要得回来么?怎样把这个房产证要回来?如果房产证要不回来了将来又会怎样呢?小小的她满眼看着外婆的焦虑、幺姨的内疚以及家里所有人的担忧,心里想着要是我能把这个房产证要回来就好了,可是该怎么做呢? 这次的事件大概是她对法律最初的印象,那时应该还不是法律,因为在她的心中和脑海中尚且没有“法律”这个概念。对法律的初概念应该归功于TVB的电视剧,那时TVB电视剧很流行律政方面的题材,看着那些律师口若悬河地在法庭上掷地有声,她觉得很羡慕,觉得赢了官司确实很有成就感,那时她可能就决定要选择法律,但那时她对法律的印象,是律师。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爸爸一直希望她念会计专业,但她在厚厚的志愿书的专业中找来找去,还是将法律填到了自己的志愿表里。四年的大学生涯,她学习着法律的专业知识,并憧憬着将来利用这些专业知识帮人打官司,这样的想法一直持续到了大三下学期。 按照重庆工商大学的传统习俗,大三下学期有一个集体项目“模拟法庭”,那时她是大学自己班的班长,所以很自然地被要求组织。当时年级的环境很复杂,所以她是卯着一股劲想要拿第一的。选方向、找案例、与指导老师讨论、找法条、设计双方争议焦点和论证理据、设计双方辩论话题等等,这是她第一次完整地参与一个案件,分别站在原告与被告角度,也是第一次,站在了“法官”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最后,如愿以偿的,班级的“模拟法庭”获得了年级的第一名,评委老师对整个庭审高度表扬,她心里很高兴,而且得到了另外的收获,似乎不站在任何一方的角度,从双方的角度看问题,当案件有最终结果时,成就感更强烈。 然后便是实习,短暂的三个月时间,在渝中区法院的实习经历,她看到了各色人间百态,看到了人们在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的痛苦纠结,看到了在法庭的那个地方,有人笑、有人哭,人们都将心中的希望寄托在法官的身上,渴望公正的判决,希望得到想要的答案。她觉得,人生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单纯地保护了一个人、打赢一场官司,而在于维护好心中的天秤,保护双方利益,让矛盾及时化解,让双方重归于好或者服判息诉,在曾经的想法面前,这样的理想更加远大和吸引人。人生的选择方向在这里转了一个弯,考虑了很久之后,她决定报考人民法院。 选择家乡,是为了兼顾理想和家庭,而选择回归基层,则是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和信念。她还记得那时的《秋菊审官司》,也还记得自己看这部电影时为“秋菊”纠起的心,那件大红棉袄一直在她眼前晃动,而那个蹒跚的身影是她心中最初想要保护的人。她想回到基层,服务最底层人民,服务那些“蹒跚的身影”。 很幸运的,她考上了家乡的法院,成为了一名书记员,而且分到了人民法庭。派出法庭的环境不像在渝中区法院时所想的那样好,而且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直困扰她——晕车。简单的上班,在路上都要吐两次,更何况是下乡,那些农村机耕道的颠簸让她觉得简直要命,有那么一段时间,她有点打退堂鼓了,身边的人们大都在安慰她,“没关系,最多一个月就不晕了。你看XX以前也是你这样晕车,后来也好了。”她听着这样的话,在每天的眩晕中等待着“不晕”的到来。但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甚至三个月过去了,她依然如故,身边的人都不好再劝了,那时的她觉得自己快哭了。看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也心疼了,到底是独生子女,从小受的苦少,下乡慢慢开始让她发憷了,她开始安慰自己,不下乡应该也是没有关系的吧。 那个老婆婆的出现,打破了她所有的自欺欺人。老婆婆今年快80了,走到法庭的时候,她从办公室的门口看她,视野中颤颤巍巍的身影和她脑海中那个“蹒跚的身影”奇迹般地重叠起来,她想起自己最初的信念,一瞬间,觉得心中真的很难过。老婆婆是来起诉儿女不赡养老人的,婆婆眼中充盈的泪水刺激着她的感官,她默默地站在一旁,庭长说,“老人家,您下次不要再这样跑了,我们到时候开庭就到您家来,您的年龄大了,腿脚也不好,要注意身体,这样跑着也不安全。”老婆婆握着庭长的手,不断地感谢,那一刻她醒悟过来,这就是她最初想要保护的那些人。到了开庭的日子,庭长开始安排巡回审判的事宜,她说“今天我能去记录么?”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她,“但是那个地方很远。”“没关系,总要适应的。” 在那之后,她跟着庭里的审判员一起走乡穿镇,开庭、处理纠纷、搬嫁妆、兑现,慢慢地,她习惯了坐车,习惯了原本不太会走的山路,在这样的习惯中,她走过了自己的书记员时期,正式地成为了一名实习助理审判员。 “审案”的梦想终于开始实现,很多人都说“以前是秋菊打官司,现在你这个秋菊变成审官司了哟。”她总是笑,心里面下决心要按照自己心中的方式“审案”。 时间总是最快的,转眼一年多的时光就过去了。在这一年里,她一直致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巡回审判,对赡养案件、特殊人群案件特别关注;坚持法律宣传,将法制宣传到辖区乡镇;坚持便民,总是希望缓解当事人的诉讼压力,“不用你来,我们去”。一年多来,她的脚步踏遍了辖区各个乡镇,因为亲切,辖区人民都称她“秋菊”,渐渐地,人们开始称她“秋法官”,她总是笑,心里为这个称呼自豪。 她的梦想还在实现的路上,在这条路上,她也曾感到很累、很彷徨,也曾有过委屈、有过伤感,但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她会沿着这条“审案”的路继续走下去,如同她名字来源的诗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责任编辑:
李雨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