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法院>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唱响九澧法庭文化的“四字诀”
——湖南省津市市人民法院新洲法庭文化建设纪实
作者:高岚   发布时间:2014-10-14 09:14:42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鸟语花香。在澧水河畔,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显得格外耀眼。这颗明珠,就是享有“湘北第一庭”美誉的湖南省津市市人民法院新洲法庭。

    走进法庭的大门,法治石上的“法”字雕刻庄严肃穆,彰显法治权威。文化墙上,各种法律题材的故事,格外醒目。法庭以竹、石点缀办公楼,喻意着法官坚如磐石的信念。墙边有一凉亭,将古井、修竹、新洲镇等地方景物有机结合,彰显地方特色。走进审判楼,大厅有一浮雕墙,左上角的太阳和浮云喻意法治的光辉,右下角的嘉山、澧水则喻意法庭所在地及管辖范围。法庭楼道墙壁上,悬挂法谚法语、以及充满本土特色的法律小故事的牌匾,让人在不经意间接受法律思想的熏陶。

    近年来,湖南省津市市人民法院新洲法庭立足深厚的本土文化,秉承“传承包容、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探究九澧文化的司法内涵,努力唱响“智、勇、达、和”的文化四字诀,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法庭文化建设之路。

    弘扬“智”文化,练就一身本领

    在新洲嘉山东北脚下,有一座囊萤台,此为东晋尚书车胤囊萤照读之所。车胤,津市新洲镇人,官至东晋吏部尚书,幼年家贫无灯油,囊萤夜读而成名,成年后出仕讲孝经,备受推崇。车胤文化的精髓便是一个“智”字,其“囊萤夜读”的故事更是“聪明睿智、不断创新”的生动诠释。

    “智”者,理性聪慧、学识渊博也。选取“智”作为法庭的文化理念,新洲法庭也是颇费思量。新洲法庭位于澧水河畔,毗邻经济开发区,管辖七个乡镇,辖区333.6平方公里,人口15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民事纠纷,而这些纠纷的妥善化解,又与“智”文化息息相关。

    今年4月的一天,青年法官小宋近来一直忧心忡忡,一个合同纠纷案件,虽判决生效,但苦于找不到被告一直无法执行。正仔细思考时,突然原告一句“他养鱼亏本后可能去长沙种菜”的话语,引起了小宋的注意。经过详细的上网查询,在确定了当地仅有三个种菜基地后,小宋法官踏上了征程。穿梭在田间菜地,操着并不娴熟的长沙口音,小宋一面与当地的农民闲话家常,一面细心地找寻当事人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番努力下,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经过耐心的调解,款项到位了。“没想到,小伙子还真有办法!”原告方开心地笑了。

    这几年,法庭先后建成阅览室、图书室、法庭文化长廊等文化学习场所,通过举办理论调研座谈会、办案心得聊吧、晚间热法讨论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干警的理论水平与实务操作能力。在“智”文化的指引下,新洲法庭的干警们全都练就了一身本领。

    凸显“勇”文化,打造过硬生力军

    法庭在建设之初就非常注重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在院内的文化墙上,分别以“崇法、明德、公断、新洲”来展示法庭文化的内容,而其中,孟姜女的故事尤为引人关注。新洲因孟姜女而闻名天下,新洲嘉山上有姜女祠,祠前有望夫台,祠旁还有孟姜女与范喜良相识的“澡井”。“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千古传颂,人们在感叹姜女多情的同时,不禁也为她不畏艰难、反抗强权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

    “姜女精神的核心是一个‘勇’字,勇者,胆略也,乃工作中的英雄气概与为人上的勇于担当。”法庭庭长周业平这样认为。多年来,新洲法庭一直将“勇”文化生动演绎。法庭现有干警8人,平均年龄31岁,虽稍显稚嫩,但个个勇字当头,干起工作来,勇往直前,从不畏缩。3年来,他们穿梭在乡村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不管是星光下送达,还是月光下送款,不管是在数九寒冬中巡回开庭,还是在炎热酷暑下现场调查,不管是坐着火车远赴千里去执行,还是摇着木船来回在两岸间做调解,他们全都无怨无悔,越干越勇。

    3年来,正是通过“勇”文化的不断传承,新洲法庭才先后获得最高人民法院表彰的“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被共青团湖南省委评选的“全省青少年维权岗”、常德市政法委评选的“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等荣誉称号,有7名干警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涌现了“湖南省十佳政法干警”、常德市“公正司法示范法官”等一批批先进人物。

    传播“达”文化,做群众的贴心人

    走进新洲法庭的审判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法治石雕,上面刻有各种代表法治精神的标志图案,而左下角的澧水图案则是将新洲本土文化最为形象的表达。新洲东控洞庭,西扼九澧,舟楫畅通,水运非常发达。新洲也曾经是一个移民地,其特定的发展历程,也包涵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九澧文化。可见,九澧文化彰显的是一个“达”字,“达”者,豁达,心胸宽广也。

    新洲法庭的年青干警们,追求澧水的胸怀、澧水的气度、澧水的厚重,副庭长姜业涛说:“新洲法庭的文化建设始终以群众为靠山,做群众的贴心人。”

    前不久,负责立案工作的小王刚一上班,就迎来了一位白发苍苍、衣衫褴褛的老年人。外面大雨磅礴,老人的衣服早已淋湿,刚一进门,就跺着拐杖,操着方言大声斥责女儿的不孝。小王见状,赶紧走过来扶着老人走下来,端着一杯热茶为老人去去身上的凉气,用毛巾为老人擦擦身上的雨水,用方言来了解情况,这份细致与耐心逐渐平复了老人的心情,不一会儿,案子就成功立案了,“小伙子,你的性子真好”。

    今年4月,为传播法庭的文化理念,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法庭又一次开展了“法庭干警百姓情,心手相牵心连心”等文化下乡活动,通过现场发放普法材料、举行法制讲座等形式来近距离满足群众诉求。针对当下法庭辖区少数民众出现的“坐茶馆、进牌场、逃贷款”等陋习,干警精心制作了涉赌、涉农案件等宣传材料。观看了材料后,平时一贯游手好闲、爱好牌桌的刘某坐不住了,在大家的帮助下,办起了家禽养殖,不但清偿了贷款,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3年以来,法庭已先后举办过巡回审判、法制讲座120余次,解答法律疑问600多次,在近三年的市委组织的民意测验中,干警的满意率始终达96%以上。

    培育“和”文化,多元化化解纠纷

    “和”文化,在新洲源远流长。新洲以北的大同山上,有一座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传为九祖道场的大同寺。大同寓意“天下为公、人心归一”,传递“天和、地和、人和”的理念。

    培育“和”文化,历来是新洲法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法庭的院落深处,有一凉亭,名为“德泽亭”。走进亭下,一副传递“和”文化的对联便立刻引入眼帘,“古井平涵修竹影,新洲远和洞庭声”,将古井、修竹、新洲镇、洞庭湖等地方景物有机结合,生动的诠释了“和”文化。就是这小小亭子,这几年来,在“和”文化的指引下,她不知见证了多少纠纷的化解。

    “冤家宜解不宜结,没有解不开的结,先在这里先冷静一下,尝尝我们清茶、桔子吧”。5月的一天,一件普通的离婚纠纷案件在亭下进行了调解。原、被告是包办婚姻,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原告长期酗酒,且有家庭暴力倾向,被告想离,但原告始终不同意。承办此案的江法官并没有急于开庭,而是通过茶叙的方式,引导双方冷静、平和的恳谈。在淡淡茶香飘散下,江法官用浓厚的新洲话与双方闲话家常,待气氛缓和后,又巧妙地将谈论引入正题。慢慢的,双方道出了各自的苦衷,沉浸在过去的幸福与悔意中。就这样,一场原本要激化的矛盾,在不到一小时里,就被消弭于无形。

    “QQ”调解法、“微信”调解法、“茶叙”调解法、心理疏导室、短信沟通法,3年来,通过“和”文化的不断培育,新洲法庭创新了多种矛盾化解机制,通过“和”文化的不断引领,该庭的调解率始终达75%以上,服判息诉率在90%以上,化解纠纷1800多次。



责任编辑: 吕东

分享到:分享数: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4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