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案件> 刑事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23位农民如何摇身变成毒贩
——绍兴一起家族贩毒案剖析
作者:徐东良   发布时间:2004-06-28 09:00:17


家族贩毒触目惊心

    2004年5月27日,来自贵州的毒贩吴永跃、邓细付、陈太青、黄连高四人,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有谁能想到,这几个毒贩竟然全都是来自贵州省山区的农民。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们采取“传、帮、带”方式,和其他19位家族成员一起贩毒。最后,这23人全部被判处死刑或有期徒刑,其中8人被判处死刑或死缓。23人中,只有6人具有初中文化,其余全部是小学毕业或文盲。

    一群原本纯朴善良的农民,是怎样在无知与贪婪面前,摇身变成“白色恶魔”的奴隶,从此走上不归路?

“大哥”暴发羡煞族人

    在这个由23人组成的家族式贩毒网中,绰号“小香妹”的吴永跃是个关键性人物。正是在其“言传身教”下,这个家族贩毒队伍人数像滚雪球一样地壮大。

    现年36岁的吴永跃原是个本分农民,小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务农,直到29岁才跟着别人出门打工。他先后到过云南、浙江萧山、绍兴等地。2001年春节前,他与同在绍兴打工的老乡邓细付一起喝酒。一通畅饮后,吴永跃借着酒兴对邓细付说:“我们实在太穷了,我分析了很久,只有贩毒来钱最快!”两人一拍即合,各自出资3万元和2万元,经人介绍找到了缅甸人王前。在昆明的一个铁路边上,两人以每克120元的价钱购买了250克毒品。到绍兴后以每克210元的价钱卖给了老乡邓波。

    尝到甜头后,吴永跃的胆子越来越大,在2002年1月和2002年3月间,他又先后两次贩卖毒品550余克。

    几次“生意”做下来,吴永跃在同乡眼中俨然已是个“有钱人”。他们的“暴发”很快在同乡家族内传开了。在吴永跃他们的“拉拢”下,一些家族成员纷纷“加盟”,一个以吴永跃为首的家族贩毒团伙逐渐形成。到了2002年3月下旬,吴永跃直接指挥的贩毒“分队”已经扩大到6人,其中有他的老婆李文兰、表弟冯明富等亲朋。

家族作案层层贩毒

    “这23名毒贩如果细究关系,可以说都是有亲朋关系的,大多是‘夫妻帮’、‘兄弟伙’,所以我们将之定性为‘家庭型’贩毒。”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位法官说。

    “这23人之间形成一种松散型的管理关系,底下又有一个个紧密型的贩毒小分队。”参与侦破此案的绍兴县公安局缉毒大队一位队员说。以被判处死刑的邓细付为例,他的小分队由三人组成,其中邓波是他哥哥,别一名成员高国花则是邓波的老婆。在徐德贤的三人小分队中,有他的侄子徐超,而徐超的侄子徐华也是三人帮成员之一。这样传销式的亲朋关系,保证了贩毒网的紧密。

    贩毒家族构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的购、运、贩网络,其中吴永跃、冯明付等人是最高层(购),徐德贤等人则是中间层(运),徐德凯等人则直接向吸毒者兜售,这样的分工有利于节约成本。而贩毒小分队中也是分工明确。2002年春节,徐德贤、徐华、徐超三人商量开始贩毒,并对彼此的工作作了详细分工,徐德贤主要负责进货,徐华则主要负责保管,徐超主要负责销售毒品。他们从上线吴永跃、邓细付等人进了毒品后直接销给下线。

    在“家族贩毒网”外层,是一种相互利用关系,即使哥哥将毒品卖给弟弟,收的钱也一分不会少。但在小分队内部,则主要是为了互凑毒资,事后采取利润均分方式,以利下次合作。

好逸恶劳让他们走入泥淖

    分析他们走上贩毒路的根本原因,怕吃苦想发财的贪欲是最主要的根源。

    在走上犯罪泥淖前,他们23人大部分都在昆明、绍兴一带打工。黄连高和妻子还在昆明开有一家洗衣店,几个孩子都在昆明上学,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但在罪恶的贪欲下,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了贩毒之路。

    在23名毒贩中,有5位女毒贩。她们参与贩毒的经历尤其让人感慨,本应该是好女儿、好母亲的她们,在自己的丈夫或亲朋迈出犯罪的第一步时,不仅没有去拉一把,反而成了助纣为虐的帮凶。

    吴林菊和丈夫陈元学1997年来到绍兴打工,陈元学先后在建筑工地、窑场等地做小工。2001年春节快到时,陈元学对吴林菊说:“干重活又累,赚钱又少,家里房子还没盖,听说贩毒很赚钱。”此时的吴林菊也认为,要改变生活只能这样。于是夫妻两人结成贩毒小组,吴林菊晕车,购买毒品时都由丈夫出马,贩毒时则两人一齐上阵,毒资全由吴林菊掌管,丈夫要购毒时从她这里开支。

    与被丈夫、兄弟拉下水的吴林菊、李文兰等毒贩相比,被判死刑的陈太青是主动要求加入贩毒队伍的。初中毕业后,她一直在广东东莞、西安等地打工,2002年初到绍兴打工。她看到同村的一些人都靠贩毒骤然富了起来,羡慕不已。2002年快过年时,她迫不及待地找到朋友小菊英,商量一起去贩毒的事。两人通过朋友认识了吴永跃,春节过后,两人就带着借来的钱跟吴永跃去昆明购毒了。在不到四个月时间里,陈太青就伙同他人或独自贩毒1000余克。被处死刑后,这位“毒贩妈妈”留下了一个三岁的儿子和一个五岁的女儿。

生死关头谁也顾不上谁

    “其实,这些人能一个不漏全部落网,也多亏了他们建立的这个相互信任的家族贩毒网。”参与抓捕的一位缉毒队员说,他们抓到第一个毒贩后,根据他们的指认和协助,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就将这个特大家族贩毒团伙一网打尽了。

    2002年3月21日晚上10时,本案中最重要的毒贩之一徐德贤接到其上线陈毛德的电话,说有毒品要卖给他,徐德贤要他在附件坡塘等候交易,陈毛德不放心,说带的毒品有88克,太多怕不安全,于是两人约定在钱清镇龙山村的一小厂附近见面。正当两人放心交易时被抓获。

    徐德贤牵出了一长串拴在其线上的“蚂蚱”。3月23日、24日和26日,经他的电话诱饵,他的上线陈元学、吴林菊、纪绍凡、纪绍亮等人纷纷落网。“生死关头谁也顾不上谁了。”事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徐德贤说。

    在此后的审讯中,他们相互开始“揭发”。一个个细节开始浮现在公安人员眼前,据他们介绍,他们在贩毒中,为了藏毒,真是挖空心思,有把毒放在方便面盒子里的,有把毒放在挖空的香梨里的,还有人想出了把毒品放在铁棍里的主意。

    据一位办案人员介绍,他们一开始贩毒的钱大部分是借来的,贩毒赚来的钱也舍不得花,而是全部用于“扩大再销售”,希望有朝一日能真正做成大生意,但他们怎么也想不通的是,贩毒不仅没有让自己圆发财美梦,而且弄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