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二中院强化立案厅建设打造“为民之窗”
发布时间:2011-05-31 15:30:01
光明网讯(通讯员 张智全)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民本司法理念,认真落实司法为民举措,按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一站式”服务、强化诉讼信访指导、强化“窗口”作用延伸和强化“窗口”人文关怀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立案窗口”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促其成为司法服务的“为民之窗”。
该院设立专项经费,投资近100万元,对“窗口”的基础设施进行了进一步改造和优化,“窗口”面积由700余平方米增至1700余平方米。重新划分立案大厅布局,将大厅东侧的600余平方米的区域设置为信访区域,建成信访接待室、信访当事人休息室、信访案件调解室等场所。将立案大厅及大厅西侧共1100余平方米的区域建成立案审查、立案服务、立案调解、法官接待区域,全面实现了“诉访分离”。 设立诉讼服务中心,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形象气质佳的女法官充实到诉讼服务中心,组成女子合议庭,充分发挥她们细腻、热情、善做思想疏导工作的优势。配备POS机、高速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录音笔、查询电脑、数码相机等满足诉讼需求的必要设备,全面满足当事人案件查询、材料收转、法官预约、传真收发、费用缴纳等需求,受到最高法院检查组的肯定。出台《关于方便诉讼参与人办理诉讼退费的规定》,采取小额退费先行垫付、单位退费简化手续等举措,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诉累。 安排导诉员面对面引导当事人诉讼,将有关工作制度、联系人员、联系方式等张贴上墙,在立案大厅内和办公楼大门外广场分别设置一台大屏幕显示屏,滚动显示开庭公告和当天开庭信息。对立案大厅内的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进行升级,使当事人能够适时查询到更多的案件信息。精心印制3.5万余份较为精美的新诉讼指南,将增加司法救助、民事诉讼财产保全、诉讼代理等纳入其中,整齐摆放在立案大厅内,供当事人免费取阅。 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在门户网站上开通网上立案和网上信访系统平台,向社会各界公布院长电子邮箱,随时接受当事人的情况反映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将实体“窗口”延伸至虚拟空间。针对辖区地域辽阔、交通落后带来当事人诉讼不便的实际情况,积极指导辖区基层法院以人民法庭为中心,建设人民法庭、便民诉讼站、便民联系点、便民联络员“四位一体”的便民诉讼网络,将固定的“窗口”延伸至辖区广阔的农村地区。目前,辖区9个基层法院的40个人民法庭共设置便民诉讼站58个、便民联系点209个,聘请便民联络员1893名,在辖区广大农村地区实现了便民诉讼网络的全覆盖。 坚持亲民爱民,专门设置立案当事人休息室、信访人员休息室,并在休息室内摆放了书报、饮水机、便民伞、药箱、老花镜等必要物品,全面满足当事人的合理需求。落实应救尽救原则,设立司法救助基金,建成了包括信访救助、执行救助、刑事被害人救助和诉讼费减、免、缓在内的“四位一体”司法救助体系。今年1—5月,共对20余件案件中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决定减、免、缓诉讼费36万元,信访救助10万余元,发放执行救助款16万余元。 责任编辑:
张永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