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 党政> 工作通讯 【浏览字号: 打印预览】【打印 我要纠错
福建古田平湖:创新百姓问题排解机制
作者:郑峰   发布时间:2011-07-27 15:25:32


    “这个调解制度很好,双方能够心平气和在这里进行辩论。”7月12日,福建省古田县平湖镇政府“百姓问题”排解室,梅洋村和溪州村两村在今年造林绿化工作中有45亩林地林权发生纠纷,经过5次排解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溪州村村民主任卓昌金说。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福建省古田县平湖镇己走过三年多的探索历程。

    2007年10月,为有效地化解宗教宗族、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库区移民等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古田县平湖镇党委、政府着手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以“百姓问题”排解为突破口,建立形成了覆盖全镇村的社会管理工作组织网络和工作体系,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和纠纷,把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年多来,古田县平湖镇真心听民意、用心察民需、热心解民忧,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先后摘掉了综治、计生黄牌警告的帽子,综治工作量化考评跃居全县第一,被宁德市、古田县授予“平安镇”和“文明乡镇”称号。2011年“七一”期间,古田县平湖镇党委被福建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筑牢社会管理服务基础

    平湖镇一度成为宁德市典型的‘三多三怕’的‘老大难’乡镇:各类信访问题多、各种矛盾纠纷多、群众热点难点多,干部怕到平湖工作、怕上级领导来、更怕跟百姓打交道。”时任平湖镇党委书记魏友根回忆起当初上任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10多年前,唐宦村一村民乘坐摩托车时发生交通事故,由于赔偿问题而产生纠纷。后由于矛盾未及时得到排解,至使纠纷不断升级又产生新的摩擦。2005~2007年甚至出现了当事人黄道余三次非正常进京上访,这起纠纷成了中央政法委挂牌督办的重信重访案件。

    2006年初,因上年6月特大洪水造成新舫村大面积进水,致使低洼处楼房倒塌、农田被淹,村民们认为是上游新建水电站拦河坝造成流水量激增,由此引发群众拦截上级领导车辆而堵塞省道交通长达48小时。

    2007年10月,溪坂和玉库两村因建桥纠纷,引发群体性越级到省政府上访,县委派出60多人工作组驻扎镇村70多天才平息事件……

    诸多重大矛盾问题的挑战,汇成一道急待破解的管理题:社会管理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就此起步。

    2007年10月,古田县平湖镇党委、政府决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民情大走访”,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到村组一线、到百姓家中,听民意、解民困、除民忧,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把问题矛盾都解决在萌芽状态,着力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让群众静下心来发展生产。

    “开展大规模的‘民情大走访’,建立《民情日志》,完善‘百姓民生档案’,才能真心听民意、用心察民需,为百姓问题排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湖镇党委书记黄骅说,“走村进户走访时,每人携带一本《民情日志》,主要记录入户走访、民情恳谈情况,重点记录梳理的问题或诉求、解决或答复情况、向群众反馈和群众满意度情况等。”

    全镇党员干部主动进村入户上门、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3200多人次,设置29个百姓信箱,发放干群联系卡2万多张,广泛收集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尤其是彻底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治安与安全隐患及不稳定因素等等。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分类建立工作台帐,逐一分解落实,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调解和整治。同时,建立完善29本“百姓民生档案”,每村一本,每户一页,详细登记各家各户的人口、计生、房屋和近期综治表现情况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等,定期进行更新,并针对实际困难采取帮扶措施。

    在“民情大走访”过程中,为教育和引导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消除群众对方针政策理解上的盲区,化解群众心结,有效服务发展。镇里统一组织了农村电影巡回放映并穿插有奖竞答、“走进百姓”宣传车本地方言巡回宣传、各村开办“百姓之声”广播站、挂点领导与驻村工作队组成宣讲团巡回宣讲、编发“百姓早知道信息”专栏、发放《平湖镇百姓知识手册》等,搭建起“群众教育平台”。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提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古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祥祺说,平湖镇通过“民情大走访”,下移党员干部工作重心,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本事,虚心向群众请教,说老百姓能够认同的话,讲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理,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改进作风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构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百姓问题排解团”就是通过大规模的“民情大走访”,为农村群众服务而设立的社会管理工作机构,负责全镇百姓问题的排解工作。

    2007年12月,平湖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百姓问题排解团”。排解团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镇分管综治副书记具体协调指挥,人员由公安、司法、土地、林业、计生、工商等16个镇直部门的35名党员干部骨干力量组成,按照分级包片、归囗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一支善于化解矛盾、推动科学发展的党员干部队伍。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就是排解团的工作目标。”首任排解团团长、时任镇党委副书记黄招忠说,“镇里的要求很明确:哪里的群众有需要,哪里出现矛盾纠纷,排解团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到达,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排解矛盾。”

    2008年初,元里村与后洋村因为建设自来水工程的取水问题发生纠纷,两村群众的情绪十分激动,矛盾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为促进问题顺利解决,排解团分两组连夜进驻两村,分别与两村干部、村民代表和老人会协商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办法,并多次召开协调会。通过排解团成员20多次耐心细致的工作、入情入理的得失分析和法律法规解释宣传,两村各作退让,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平湖是茶树菇生产重镇,仅在北京新发地中央粮油批发市场就有该镇30多家从事茶树菇批发的农户,日销售茶树菇6000多箱。去年,该市场出现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苏光祧等30多家营销户蒙受较大损失。“百姓问题排解团”受理了营销户的诉求后,立即组织人员远赴北京进行调处。经过排解团的不懈努力,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切实维护了平湖在外茶树菇营销户的权益。

    为了让每个百姓遇到困难都有地方寻找帮助,“百姓问题排解团”还配套在乡镇设立“受理排解点”和“百姓问题”排解室,在建制村建立“巡回排解点”,而在边远的自然村(村组)设立“干群联系服务点”,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形成全镇社会管理工作组织网络体系。

    山头顶村是离平湖镇区最边远的村。村妇代会主任陈美平是村里“干群联系服务点”的联系人,担负着百姓问题的收集与化解工作,她说:“现在村里的矛盾少多了,重点是为老、弱、病、残及生活困难群众服务,帮助代买一些生产生活用品。”

    “社会管理工作组织网络体系是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每一个党员干部既是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更是贴近百姓的服务员。”排解团常务副团长、镇党委副书记江华介绍说,以边远的自然村村主干家中设立305个“干群联系服务点”为基础,负责百姓问题的收集化解与服务工作;在建制村设立29个“巡回排解点”,负责对各村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分析,根据问题的轻重急缓不定期开展巡回排解,调解纠纷、化解民怨,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工作;而在镇政府大楼设立“受理排解点”,负责接待来访群众,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安排排解团成员接待来访群众,组织现场排解。对于“受理排解点”和“巡回排解点”无法排解或是重大矛盾纠纷,则由“百姓问题排解团”常务副团长召集相关成员单位现场调解,或在“百姓问题”排解室进行调解。如仍不能解决的,指定专人协助到上级有关部门办理或引导走司法途径解决。

    “受理排解点”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及时汇报沟通出现的各类热点、难点和苗头性问题。“百姓问题排解团”坚持每周一下午召开例会,每月召开一次成员会议,并且还安排成员每周至少一次深入到各村庄“巡回排解点”现场办公,及时化解“排解点”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变坐等上门服务为主动出击调解,并做好相关政策宣传。

    负责“受理排解点”工作的排解团办公室副主任陈新城说:“由于排解渠道顺畅了,村里群众发生纠纷到镇里反映的已经少了许多,现在一个月也就六七起。许多矛盾在村里就化解了。”

    “百姓问题排解团”成立以来,共成功排解调处矛盾纠纷565件,处置群众上访、救灾、消防、森林防火等突发事件255起,其中包括一起被中央政法委挂牌督办的3次进京非正常重信重访案件,得到了成功化解。尤其是每件纠纷排解达成共识后,双方均签订协议,至今尚未出现有反弹纠纷事件,而且通过法院诉讼的案件也从原有的每年200多件下降到50件左右。

    完善社会管理服务格局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要以发展为基础,以民生为重点。只有发展了,农民增收了,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才有基础。

    陈学棉是溪坂村的困难户,家里主要依靠种植茶树菇的收入。与他结对子的村民主任雷方栋接到他需要贷款发展生产的电话后,不仅立即带他到镇农村信用社担保贷款拿到了3万元,还帮助牵线搭桥联系销路。“去年一年帮村里结对户担保贷款就有56万元,担保的结对户都能及时还款,让我很高兴。”雷方栋说。

    2007年底,为了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平湖镇开展“1+6”结对活动。每一位镇村干部与6户不同类别的群众结对,这6类群众分别是经济能人户、计生户、困难户、党代表或人大代表户、“两劳”回归或劣迹人员户、安全隐患户。结对的内容包括引领生产发展、宣传政策法规、维护安定稳定、帮扶困难群众、优化计生服务等多方面。

    通过镇村党员干部结对活动,使“百姓问题排解团”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群众更加信任与支持排解团的工作。在产生问题纠纷或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群众最快想到和最先拨打电话的就是与他们结对的镇村干部手机。

    在平湖村投资办厂的闽联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诗联,同样在镇村干部的结对帮扶下,破解了扩大发展规模用地难题。去年,当他的企业研发出槽制食用菌系列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瑞士一投资公司获悉后欲重金收购时,周诗联断然拒绝出售,而留下了这一专利技术扶持当地菇农发展食用菌产业。

    赖墩村经济能人周长江,在结对党员干部的帮助协调和指导下,2009年6月建立海鲜菇种植基地,日产值达1.5万多元,解决该村计生户、困难户、“两劳”回归户、安全隐患户等30余人就业问题。

    “两劳”回归和劣迹人员是影响农村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镇村党员干部通过与他们结对交朋友,不仅可以以情感人,促进他们进一步转化,同时还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身边其他劣迹人员,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

    镇领导魏友根与“两劳”回归人员卓某挂钩结对帮扶后,通过谈心了解到卓某的家是危房需改建时,不仅主动与卓某商定危房改建事项,帮助落实相关手续,而且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点托人给他送上,让卓某感动不已。此后,卓某不仅自己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还积极向曾经的“哥儿们”宣传法律知识,成为政府维护稳定工作的得力助手。

    开展“1+6”结对帮扶活动以来,330多名镇村党员干部与2000多户群众挂钩结对,随时掌握思想动态,了解群众需求,真心做好服务,帮助结对户解决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实际问题309个,联系项目200多个,协调担保贷款1000多万元,使党员干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路人”和“服务员”。而且,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爱心援助等方式,帮助计生户、困难户、安全隐患户等解决家庭就业、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生产发展等方面实际问题1300多个。

    87名县和镇党代表、人大代表还争当法律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民事纠纷调解员、依法行政监督员。他们进村入户,收集民情民意,提出发展思路,解决“圆瑛文化广场”征地等热点问题34个,使“两代表”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

    通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平湖镇把为民服务和为民解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化解社会矛盾,镇村党员干部新形象树立了,风正气顺,民心凝聚,社会和谐稳定,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社会环境不断的优化,干部群众想事的心劲有了,创业的干劲足了,成事的环境好了,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平湖镇的实践表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如果没有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离开了富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就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只有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开创社会管理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委宣传部)



来源: 光明网-法院频道
责任编辑: 张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章程 | 入会申请 | 广告报价 | 法律声明 | 投稿信箱
版权所有©2013 法律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6号